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二十三)

親子關係的溝通技巧

作者 / 張榮豪老師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沒有了解就沒有辦法保持和諧的良好的關係。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人。父母對自己有多了解,就有可能對孩子有多了解。

二十三、表裡不一的溝通

在薩提亞的溝通技巧系統中,我們可以把情緒預報理解為表裡一致的良性溝通方式的預演。薩提亞溝通技巧致力於更廣泛意義上的關係改善。它不僅僅針對人與人之間已經存在的溝通障礙,和親子間的關係問題,它著重提高個人的自尊、改善溝通及幫助人活的更「具有存在感」,也就是薩特亞理念中的「表裡一致」。個人的表裡一致和良性溝通方式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成就。對於願意向著更好的自己邁進的父母,是需要終生堅持和改進的課題。

1.表裡不一的根源

為什麼我們常常心口不一,明明是出於關心但出口總是指責;明明十分不情願,卻很難開口說拒絕,結果總是把自己搞的身心疲憊;明明非常在意,卻常常裝作無所謂而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機會……而且這些心口不一的反應方式,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樣,我們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掉進去,無法擺脫。

孩子看見和聽到父母大聲爭吵而感到害怕,孩子會詢問有什麼問題,或擔心自己做錯了事,卻被告知一切都很好,這類經驗的積累起來,最後會導致孩子停止去看他所看見的,不去聽他所聽到的,不再感受自己真正的感受,也不再說出自己想要什麼,不再情緒化表達他所想的。

要知道,你看到孩子有負面情緒,但是他卻拒絕告訴你為什麼,這種後果是父母自己造成的。父母表現出的不一致也許是基於最好的意圖,想要保護自己和孩子。但是父母真正想法和感受,和他表達出來的內容不一致時,親子之間就產生了疏離感。

2.無效的四種溝通方式

溝通是與人交往的橋樑,溝通模式也代表每個人的生存姿態。一個人與生俱來就有溝通的需要和願望,其人際關係和生命質量也常常因溝通受到影響。孩子為了求得更好的生存,為了獲得愛與信任,為了避免被拒絕的威脅,會採用表裡不一的四種類型的應對方式——指責型、討好型、超理智型和打岔型,這些方式都是低自尊的表現。任何溝通都包括三部分:自我、他人和情境。

①.討好型

討好型的人內心對自我的認同是這樣的:

「我不值一提,我不值得被愛。」

「我應該永遠對他和顏悅色。」

「我絕不能讓別人生氣。」

「這一定是我的錯。」

討好型的人嚴重忽略了自我這一要素。

②.指責型

指責型的人內心對自我的認同是這樣的:

「沒有人和我親近,我是孤獨的。」

「我很想做的更好,但沒有人支持我。」

「我要你們尊敬我,認可我,服從我。」

「我要製造恐懼,才能震懾住他們,他們才不敢離開我。」

「我不能暴露自己的弱點,不然就完了。」

指責型的人忽視了他人這一要素。

③.超理智型

超理智型的人內心對自我的認同是這樣的:

「我要用理智戰勝你,控制你。」

「我不要講感受,講客觀。」

「我要用嚴密的邏輯、準確的數字、複雜的術語,來證明我是對的。」

「我要保持討論中的主導權,關於我們討論的主題我最權威。」

超理智型的人忽略了自我和他人的要素。

④.打岔型

打岔型的人內心對自我的認同是這樣的:

「沒有人關注我,我要你們注意我。」

「這裡沒有屬於我的地方。」

「這個事情讓我感到害怕,還是做點別的事情吧。」

「只有這樣,我才會覺得好一點。」

打岔型的人非常不穩定,以至於對自我、他人、情景都沒有足夠的認識。

家長讀後思考:

思考1:你如何看待四種不同溝通方式的人?

思考2:你反思一下自己,是屬於哪一種?

上一篇: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二十二)

下一篇: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二十四)

作者介紹

張榮豪老師:中國學習能力研究院金牌顧問,專註於親子關係調解,全國家庭教育先進個人,參與並輔助與注意力,記憶力學習能力等青少年素質課程的開辦教學,為上萬的學生家長解決親子,家庭素質教育的難題。

喜歡本篇文章,請隨手點贊,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幫助更多人!

手機訂閱號太多,想第一時間看我們更新怎麼辦?置頂「芒果三冥治」,一鍵輕鬆搞定!


推薦閱讀:

謝謝你的愛,我的孩子
如何讓孩子從小就有這種感恩之心?
奇蹟男孩:善良一點,我也能殺死校園霸凌
為啥家長都感覺「別人家的孩子優點多」?
小孩子到底該不該看電視?

TAG:親子關係 | 家庭教育 | 溝通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