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管理一個十萬工程師參與的項目?

工程師可能是世界上最難管理的一群人了。干過IT行業,並且有過項目管理經驗的同學應該會深有體會。

可能是後天為了埋頭研究,而在社交時間上作了犧牲吧,工程師普遍比較自我中心和傲嬌:一個人能搞定的模塊,絕對不希望有第二個人有許可權碰自己的代碼;鄙視鏈嚴重,每個人都超有自己的想法,賊挑活兒,還誰也看不上誰。有時候讓他們合作,簡直比登天還難。所以,軟體行業才會有《人月神話》。

但是,有一個神奇的項目,它成功調動了十萬工程師,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了一個前人從來沒有成功過的事情。也正是這個項目,孕育了Project Management 這個學科。

那麼,這個項目是什麼呢? 它就是研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 。

項目背景: 一封告密信

「曼哈頓計劃」的項目背景比較偶然,它來自於一封告密信。

告密者是小學牆上必掛的白鬍子猶太老爺爺愛因斯坦。1939年,還沒有獲得美國國籍的愛因斯坦通過各種渠道,得知迫害了希特勒研製原子彈的計劃。於是,他向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了封告密信,詳細解釋了原子彈的破壞性和希特勒的計劃,希望美國也儘快啟動相應項目。不過那個時候,日本還沒襲擊珍珠港,美國還沒加入二戰,所以項目雖然啟動了,但是優先順序一直非常非常低,沒有什麼資源,所以進展特別緩慢。

優先順序的提高:當戰爭降臨

羅斯福收到愛因斯坦信的第二年冬天,也就是1941年12月,日本襲擊了美國珍珠港。美國人終於找到了加入二戰的理由。

但是面對愛因斯坦的信,羅斯福依舊舉棋不定—— 這種還在理論階段的黑科技,能在短時間內研製出來嗎?這時候,軍方的一封信給羅斯福餵了一顆定心丸。 當時美國陸軍核能研究負責人布希向羅斯福彙報說:研究原子彈的前景非常好,只要我們有ABCDEFG, 所以我們應該用壓倒一切的第一優先順序來搞這個!

經過研究後,羅斯福批准了。那時候是在1942年6月。

目標的設定:先於納粹德國之前研製出原子彈

隨著項目提上一日程,委員會給項目設立了一個比較符合smart原則的目標—— 先於納粹德國之前研製出核武器。

並且很好的拆分了目標的實現路徑:

① 自己儘快研發出核武器

② 拖延德國研製出核武器的速度。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美國陸軍搭建了能實現目標的組織架構:任務一由中央實驗室負責完成;任務二,則由特別諜報隊來完成。

項目人員:不給力就換

對於科研項目來說,人才是關鍵。而原本陸軍任命的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馬歇爾上校和傲嬌的科學家們合不來,於是只幹了三個月就被撤了下來。換上了一個NB閃閃的人物—— Groves准將。

為什麼說Groves NX呢?因為他極力"保舉"了一個人來做中央實驗室的主任, 而這個人才39歲,既沒有獲過諾貝爾獎,也沒有多少名氣,還是個「親共分子」。這個人就是後來的原子彈之父—— 奧本海默。

為什麼會Groves會力排眾議選擇奧本海默呢?

因為在面試過程中,Groves發現:奧本海默是個超級天才!作為物理教授,他的理論知識自不必說,在文化方面,他還通曉八門語言,甚至隊佛教和梵文有深入研究。除此之外, 他還精力旺盛,記憶力超群。最重要地是,奧本海默辯論能力非常強,能較好的組織管理。最後,他還是個德國猶太移民 —— 這簡直是管理中央實驗室的不二人選。

項目風險1:招不到人

不過,奧本海默還是有弱點的,他的弱點就是——沒得過諾貝爾獎,在圈子裡沒有名氣。

沒有名氣的後果就是——招不到人——招不牛逼的科學家來其麾下做事兒,怎麼辦實現這個艱難的任務?

不過,當一個人的長處足夠長的時候,弱點也就能彌補了。

別忘了,奧本海默的一個特長——辯才。他先靠自己的嘴巴和陸軍給力的「資源背書」,說服了最初的幾個牛逼科學家,然後再依靠這些科學家的名氣,陸陸續續地把所有除了納粹德國之外地頂級科學家和工程師都吸引到了自己項目中來。

就這樣,一批一批的科學家都被吸引到了美國西部的大沙漠,實驗就此開始。

項目風險2:保密性 vs 工作動力

召集到這麼多科學家和工程師,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更不容易的是,如何管理這些傲嬌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出於保密性,只有非常少的科學家因為「架構」工作才知道曼哈頓項目究竟在做什麼。而大部分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充當的只是人肉計算機,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麼事情,他們所需要做的,只是去窮群候選集,去遍歷每一個解法,要保證計算的正確性。

試想一下,把你關到沙漠里,讓你部分晝夜加班加點做大量枯燥的計算,還不知道這些計算是幹嘛用的,你是不是會懈怠?而假設你已經知道:你正在做的計算,是用來研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你還會繼續努力認真工作嗎?

人員背景複雜,價值觀不同。不知道做事的意義,沒有加班的動力。當時所有人對鈾裂變知之甚少,一切的知識都停留在理論階段。這樣的工作環境,為了拿到結果,管理的難度確實非常大。

此時,奧本海默和他下面架構師的牛逼之處就在此體現出來了。

雖然因為保密因素,沒有人知道項目的整體情況如何,但奧本海默能確保他自己知道 —— 他在項目里發揮他超強的記憶能力,牢牢把控住所有的項目細節和風險。很多為他工作的科學家後來都對這一點記憶猶新,由衷讚歎:奧本海默比自己還了解自己所負責的項目的細節情況。

而在項目管理的方式上,架構師們也做了創新——他們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嘗試了分小組「並行」實驗的項目管理技術。別看今天這種方式在公司中應用很普遍,在當時確實是一個創舉。(之前也說到,正是因為這個項目的複雜性,才誕生了Project Management這個學科)

項目風險3:希特勒的研發速度

除了研發上的風險,競爭對手的研發速度也是需要「工作」的對象。這一部分就主要由「特別諜報隊」來完成了。

他們達到目標的手段有三點: 第一,尋找德國研發情報,第二,在全世界範圍內搶奪放射性礦物,畢竟資源是稀缺的,我們拿到的研究材料多了,你們的研究材料就少了。第三,抓納粹德國的科學家 —— 全球懂量子力學的人就那麼幾個,抓住一個對方就少一個研發主力。到了最後,甚至連納粹項目的負責人海森堡都被他們抓到了。

項目目標變更:納粹德國覆滅

時間來到了1945年5月,時局發生了很大變化。羅斯福去世,杜魯門上台,隨後希特勒自殺,納粹德國投降,歐戰勝利。

理論上說,納粹德國已經不可能研製出原子彈了,項目目標已經達到,可是原子彈還沒有研製出來,這時候,項目要不要繼續?

杜魯門最後的選擇是——不結項!更改項目目標,面向小日本繼續研發!

此時,雖然美軍已經佔領了硫磺島,即將奪取沖繩。但是損失代價過於慘重,所以美軍估算:假設日本人的抵抗和沖繩的等級相同,那麼要佔領日本本土,至少還需要至少花10個月犧牲500萬美國人。

杜魯門的算盤可能是這樣:如果真要打到1946年死500萬美國人,還不如索性把還沒有完成的原子彈繼續下去。反正研發成本已經花了,要是小日本不聽話,就喂他們吃兩顆蛋蛋,順手震懾下蘇聯人?基於這個算盤,曼哈頓計劃的目標更改為:「在戰爭結束前,研發出核武器」。

實驗結果:當科學實驗加上國際政治

6月份,美軍佔領了沖繩全境,日本戰敗在即,蘇美英中領導人打算在柏林附近的波茲坦開個會。但是此時,原子彈還是沒有研發成功,工廠剛剛研製出三種不同方案的三顆原子彈,不可能同時爆炸三顆,而最快最快的試爆日期也是在7月16日。於是,心機的美國boys把波茲坦會議拖延到了7月17日,希望給其他國家一個surprise。

不過,老天不給面子,7月16日那天,沙漠的天氣比較差,試爆不得不再次拖延到凌晨。可以想像,奧本海默這幫RD們當時心情得有多焦慮——因為,試爆僅此一次,而且必須得成功,否則美國就真成國際笑話了。

好在,柏林時間7月17日凌晨,原子彈試爆成功。波茲坦會議開始前,杜魯門成功向斯大林炫耀了一波,10天後(在蔣介石不在的情況下)發表了《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這個是給日本的最後通牒。

結項:科學與政治的成功,文化與人類的悲劇

不過,日本人的腦筋不太一樣,拿到最後通牒,居然還心存幻想—— 蘇聯還是沒有對我們宣戰耶!我們是不是還可以「一億國民總玉碎」?

殊不知,製作出來的剩下兩顆原子彈已經被偷偷運到了天寧島,一顆叫做小男孩,一顆叫做胖子。

波茲坦公告發布之後,日本拒絕投降。於是,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在廣島落下,7萬人當場喪命。此時,日本政府依舊無動於衷。於是3天後,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落下,4萬人當場喪命。日本政府依舊無動於衷。

杜魯門開始有些慌了,因為,美國就生產了這三顆原子彈,第一顆在沙漠里實驗掉了,第二顆第三顆也已經投了,日本怎麼還沒投降呢?

好在9號那天,蘇聯紅軍在中國東北也向關東軍發動了總攻,徹底斷絕了日本人想在中國東北繼續抗爭的想法。第二天,日本天皇就確定,接受波茲坦公告,「有條件」投降。(條件就是,天皇制度不能廢除)。

客觀的說,曼哈頓項目是一個豐碑性的項目,它的過程和結果都很圓滿,人類第一次調動了十萬科學家和四十萬輔助人員,在三年內從零到一做一個件課本上都來不及的前沿科學實驗,還孕育了一個新的管理學科。

但作為項目的締造者,愛因斯坦,奧本海默都覺得自己手上沾滿了鮮血,因此,他們的其餘生命都在為無核化做貢獻。

作為同時去過塞班,沖繩,廣島,小倉,長崎的二戰愛好者,喵喵君特別能體會他們的心情,這裡貼上當時相關的照片,讓我們一起祈禱和平。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二戰中怕死的美軍能夠擊敗不怕死的日軍?
《裝甲部隊的鎮魂歌》書中對於「春醒」行動的總結
美決定2046年更新核武庫,世界核武形勢未來如何?
偷雞不成蝕把米,德國該不該與世界為敵?
鬱金香坦克的奇妙之旅

TAG:項目管理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IT工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