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玉文化大家李維翰台灣行:話玉器、論藝術
近日,大陸玉文化學者李維翰到台灣省交流玉文化,並以「當代玉雕藝術行業」為主題的文化交流。
授課ppt封面
李維翰和台灣的玉雕的交流,近10年來一直沒有斷。他曾在上海與林子權、葉金龍大師當面交流,還旁聽過《珠寶世界》邱惟鍾社長的專場介。然而,作為當代玉雕藝術的文化之根是古代玉器,其已傳承千年,源遠流長。對大陸的玉雕,台灣的人民是很嚮往的。
李維翰現場簽到留念
在中華寶石協會、創意設計師協會交流的兩場講座中,李維翰介紹了當代玉雕的發展概略,以及上個世紀的出口創匯玉雕。還講到了本世紀的大師創作工作室以及新材質、新創意、新手法的應用,展現部分典型的作品。
李維翰在授課
就大陸來說,中國當代玉石雕刻經歷了兩個不同的階段:即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的發展階段和本世紀前後的十幾年新興時期。這兩個不同的階段有著兩種不同的時代背景。
上個世紀國家的「計劃經濟」時期,七、八十年代的玉石雕刻是「產品」。全國的玉雕廠都是為外貿服務,「出口創匯,為國爭光」,行業為國家換取外匯而生產,擔負著神聖的使命。李維翰當年就在江蘇徐州玉雕廠,1977年雕刻了成名作《碧玉花薰》。出口創匯時期,通過廣交會,台灣的客商就買了很多的玉器。
這個時期的玉雕人,創造了當代玉雕藝術的巔峰之作。如北京玉器廠從1982年開始,以清宮舊藏的四塊翠石原料,組織廠內幾代玉雕數十名琢玉高手,精心謀劃,群策群力,嘔心瀝血,歷盡艱辛,前後耗時六、七年,製作完成了四件大型翡翠雕刻,堪稱國寶級的稀世珍品。四件翡翠雕刻分別取名為《岱嶽奇觀》《群芳攬勝》《四海騰歡》和《含香聚瑞》,伴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樂章,樹立了中國時代的玉雕豐碑。
2000年前後,當代玉石雕刻進入了「市場經濟」時期,是「作品」亦是「商品」。鬆綁後的藝術如春天鶯飛草長,富裕起來的民眾趨玉若鶩,使得當代的玉石雕刻藝術,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和達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從每年的各專業評獎的活動,可以看到當代的玉雕所呈現的藝術性、時尚化的趨勢。當代玉雕藝術的發展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個性化:創意的個性化,材料的個性化、款式的個性化、配伍的個性化。珠寶玉石首飾在追求品位、時尚、前沿的同時不失傳承,以鮮明的特色,詮釋著大眾審美情趣的時代感和多樣性。
業界人士認為:新的材質層出不窮,當代玉雕進入了「雜糧時代」;創新手法爭奇鬥豔爭奇鬥豔,玉雕風格可謂是「戰國時期」。玉的內涵在擴展。
一般說來,一種物體被人喜愛、尊崇,大概不外乎兩種原因:一是這種物體的材質美和造型美,使人產生審美愉悅,這是有形的;無形的,是物體所承載的、隱含的文化內涵,使人產生精神上的認同和喜愛。
中華民族愛玉、崇玉而又敬玉。玉的文化有著近萬年的歷史,源遠流長;玉的理念貫穿整個華夏民族的文明史,博大精深;玉,是人類東方文明道德與精神的體現,玉以豐蘊的文化內涵,融入到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傳統文化之中。
玉文化的歷史與華夏文明發展的歷史同根同源,綿延近萬年。從某種意義上說,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也是一部玉的歷史文化。
李維翰認為,古代玉器文化,是中國當代玉雕藝術之根;美輪美奐的當代玉雕藝術,是古之玉器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今天的中國,依然徜徉在玉的文化濫觴。人們常用冰清玉潔、金玉滿堂、玉顏、玉體等來稱謂那些美好的人和事。也常用玉字或玉部首的字作為人的名字,可見炎黃子孫對玉的喜愛與崇拜。所以,若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形態,有必要了解有關玉的文化現象。
然而,我們是在創作著「玉雕」?還是在任性地「雕玉」?我們雕刻出來的東西,是否還能夠稱之為尊貴而高雅的「玉器」?這個命題,不僅值得當代的玉雕大師們思考,也是中華玉器文化傳承的歷史責任。
玉、玉器、玉文化,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認同與精神寄託。
君子比德於玉。
聽眾與李維翰合影留念
原文題為:寶島講座: 古代玉器文化當代玉雕藝術是中華智慧瑰寶,玉石鋪子編輯整理
推薦閱讀:
※初識碧玉
※要到來的事實
※終於弄明白歐美的外國人為什麼看不懂玉石
※有錢不買金鑲玉!關於金鑲玉騙局的那點事!
※玉海園 北京法拍房7萬/平米在售 可墊資 可貸款
TAG: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