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麥麥粑粑嘮叨一下子女教育那些事情
謝謝您看我的原創文章,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一個四歲男孩的粑粑,十四年前從加拿大留學歸來,在上海從零開始奮鬥,從金融分析師到零售管理,從基層經理到美國公司高管,兒子小麥麥的誕生促使自己重新出發,再赴加拿大攻讀MBA和定居。你也可以加我的私人微信號laomaimai1979免費諮詢留學移民的信息。
文章寫於2015年的父親節,當時的自己MBA即將面臨畢業,創業還在進行當中,移民的道路還是充滿各種變數,但是為了家庭和孩子教育,我也算拼了,才爭取到了現在家庭美好的生活,也即將在2017年迎來小女兒的誕生。相信自己的經歷和教育理念能給各位留學和移民道路上的父母們一些參考。
正文:去年的這個時候,麥麥粑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在35歲的年紀,重新拾起英語書本和已經越來越模糊的那些英語單詞,開始了一年的MBA學習。這是一個令很多人意外的決定,2003年本來加拿大海歸回了上海,經過十幾年打拚在上海有了不錯的基礎,工作似乎也很不錯,為什麼願意捨棄一切又回加拿大並且重新出發為了一個毫無確定的夢呢?其實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今天正值父親節,在老婆Marie的一再要求下,麥麥粑粑就跟大家嘮叨嘮叨作為父親的自己對中國教育的那些感受和自己對孩子教育的那些願望。
2015年的高考剛剛結束,網上對於高考的各種吐槽也真是讓人目不暇接。有記者卧底當槍手揭露江西考點的替考黑幕的,有考生家長參拜「神樹」燒香引起火災的,有考生考完興奮過度玩遊戲墜亡的,更有甚者,有網友人肉高考作文題原型人物並且對其人生攻擊的,最有趣的還算是各種英國碩士研究生學霸做中國高考試題的視頻,網上的各種吐槽到達了一種極致。年年如此,高考的一周大家的抱怨和吐槽到達一個頂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又漸漸淡忘,於是下一屆的考生接著考,如此往複,文革結束恢復高考之後中國的教育體系一直就這麼延續了幾十年,雖然年年都在抱怨但是大家似乎只能無奈的接受這種現實。
和我一樣,麥麥粑粑這種70後的同學在中國的學校里接受的教育都是「努力讀書,考上重點大學」,似乎人生只有考上名牌大學這一條路,別無他法,至於考上大學後或者畢業之後想幹什麼,真的沒有想法也沒有人引導你該幹什麼,跟社會是完全脫節的。麥麥粑粑是那種典型的興趣導向型的人,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以窩在家裡研究個幾天幾夜不睡覺並且找到解決方案。比如初二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輛山地車,麥麥粑粑當時迷上了體育頻道里國外的山地車場地賽的那些裝備,因為電視里的山地車都是沒有擋泥板的,於是在家把這部車拆了個七零八落,硬是把車按照自己的想法弄了一個禮拜把車重新組裝了一遍,只不過騎著沒有擋泥板的車的結果就是甩自己一身泥,不過儘管這樣麥麥粑粑每天還是很得意的騎著那輛車在學校附近晃悠。
現實很殘酷,我這種興趣導向型的人在高二的時候成績漸漸掉隊,因為當時自己「不務正業」,喜歡運動的自己每天花在球場的時間比花在課桌背書背單詞做題的時間多得多,另外自己還當了學校的體育部長並且花了很多時間在學校體育比賽的組織上,再加上無聊的應試題目讓自己漸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於是做題背書考試成了自己心裡一個很沉重的負擔,學習成績也慢慢的從前面掉到了後面。好在我的父母沒有放棄我,想了各種辦法如找老師補課,找家教等等辦法,只是其實自己的內心一直對這種應試的方式有抵觸,所以高中成績再也沒有之前小學初中那樣的拔尖了,漸漸和優等生的稱號越來越遠。幸運的是自己卻因為興趣得到了上大學的機會,高二時因為拿到省足協杯前三名的成績讓我得到保送大學的機會,於是麥麥粑粑高三幸運的逃過了高考的折磨,整個高三都沉迷於金庸古龍和梁羽生描繪的武俠世界和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中。看各種各樣的小說和踢足球打籃球成了整個高三的主業,當然因為我沒有參加高考被所有同學鄙視為「人生不完整」。
至於出國,當年麥麥粑粑在國內大學學習直到大三才有了這個念頭,之前一直的計劃是去考一個國內大學的研究生。說實話,當目睹不少像大學老師因為收入問題不務正業去搞副業,或者是那些已經考上研究生的學長在寢室打遊戲打牌消磨時間,各種奇葩現象讓自己對國內大學教育徹底失望。當然麥麥粑粑在大學繼續不務正業,踢足球打籃球,搞經貿協會,當學生會幹部,甚至和朋友在學校賣耐克鞋做生意,因此自己大學頭兩年半也算過得有聲有色,當然由於不務正業,大學的成績也只能說一般,絕對和各位在留學論壇里鼓吹GPA4.0以上的學霸比是學渣一枚。麥麥粑粑直到大三下學期才開始閉關修鍊英語,後來考了托福和GRE,大四畢業跑到加拿大念研究生,這裡就不再多說。
回到父親節和子女教育的話題。其實早在小麥麥沒出生前,麥麥粑粑就動了把生活重心放到海外的想法。麥麥粑粑身邊的同事很多都已經有孩子了,其中不乏大量背景比我牛逼的海歸和土鱉精英人物,他們的小孩有很多已經在上海上幼兒園上小學了。平時在和他們的溝通中一談到子女教育這些事業上的精英都一臉無奈,和他們的聊天的話題很多時候就是選校和學區房,考試分數和各種補習班。每個人談到孩子教育就一臉的憤怒和無奈,討厭這種體系卻無法逃離。隨著2013年小麥麥的出生,出國的計劃擺上了日程,正好自己在上海工作了十一年想學點新的東西,特別是自己感到傳統的零售行業已經被新興的電子商務和互聯網衝擊得非常厲害,而且自己也有想法在學校實施預謀已久的創業計劃,於是去加拿大的創業和創新的中心滑鐵盧成了自己不二的選擇,當然有了2001年第一次出國的經歷和十幾年在外企的管理經驗,第二次走出國門去念MBA自己顯得非常自信和輕鬆,也更有目的性。
關於我對兒子的期望,我沒有期望他未來很有錢或者是很有事業,或者是和我一樣讀本科讀碩士,因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人生,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他有一個他自己擁有的和別人不一樣的人生經歷:
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其實這一點是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紀才領悟到的。麥麥粑粑在之前的美國公司有個同事工作非常拼,年紀輕輕做到公司培訓經理負責整個公司的培訓,但是卻在三十歲的年紀因為不知名的原因在美國出差期間猝死,留下了一個四歲的女兒和在家做家庭主婦的妻子。其實和錢,地位以及名譽相比,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很多人忽視的。麥麥粑粑是滑鐵盧青少年足球俱樂部的教練,球隊里的孩子有男有女,從三歲到四歲半不等。在訓練休息的時候麥麥粑粑有機會跟很多加拿大當地的家長聊天,他們都樂於把自己的孩子從兩三歲開始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像有的孩子從三歲就開始練習冰球,棒球,足球,橄欖球等一些團隊項目,一方面從小鍛煉團隊精神,一方面也能強身健體。我告訴他們中國家長都熱衷於把兩三歲的孩子放到早教班學習各種英語,數學啥的,老外家長都表示非常驚訝,他們都告訴我孩子在四歲前都不需要過早的開發他們的智力,因為這樣會壓制他們潛在的創造力。在加拿大,幼兒園不教知識,也沒有早教,更沒有作業,就是一個大的兒童樂園任由孩子在裡面玩耍,學習過集體生活並且學習和別的孩子交流,最重要的是健健康康就好。
不要成為一個坐井觀天的井底之蛙。麥麥粑粑在加拿大也認識一些在本地長大的華人小孩,由於從小在加拿大長大,對於除了加拿大和美國之外的世界都沒有什麼認識,即使他們絕頂聰明在加拿大最牛的學校和專業學習,也在google或者微軟這種大公司實習過,當他們在我做項目演講的時候問一些像「我在哪年去過中國,據我所知中國的網路使用率很低,你能做這種社交網路產品嗎」之類的問題,我只能默默對自己說,希望自己的小孩不要做這樣的井底之蛙,即使從小成長在像加拿大這樣的第一世界國家,也要花時間去了解像中國,印度和南美這些第二和第三世界的國家和人。作為父親我倒是不擔心他在這邊的教育,但是擔心他成為一個不會說中文,不了解中國和其他世界的井底之蛙。「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有機會多應該多去看看不同的世界,了解每個地方獨特的風土人情,如果有機會能夠陪伴他完成一次環球旅行,麥麥粑粑把未來創業的目標定為賺一些錢能夠和家人一起去看世界,比如去非洲一起爬乞力馬扎羅山,去南美一起徒步安第斯山,去西藏和小麥麥一起完成從上海到拉薩的騎行,或者一起去曾經旅行過的貴州山區支教英語一年,世界很大,為什麼不去看看呢?
有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學會怎麼回饋社會。麥麥粑粑特別討厭國內那些鼓吹所謂「成功學」的大師和微信上有些雞湯,因為他們推銷的那些成功都只是以金錢和地位為基礎。在如今的中國社會,所有人都以掙多少錢做為成功的唯一標準。這種標準和世界觀如果強加到學校教育,就會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急功近利的奇葩口號。我們現在的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為什麼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非盈利組織的成員去幫助那些社區需要幫助的人?為什麼不能讓孩子成為一名動物保護主義者去保護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為什麼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旅行者去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麥麥粑粑在加拿大認識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沒有多少錢,卻做著很多對社會和社區有益卻沒錢的工作,比如我最要好的一位MBA同學,她從小在滑鐵盧旁邊的Kitchener長大,滑鐵盧大學藝術專業畢業後創業一直致力於推廣當地的街頭藝術和音樂並且組織一些免費的藝術節給當地的社區,由於是非盈利組織,因此物質上回報並不多而且很辛苦,但是正是有他們這些肯為當地社區做貢獻的創業家,才豐富了當地人的業餘生活,難道這不是一種成功?
好了,今天麥麥粑粑就嘮嗑嘮叨到這裡了,祝各位做了父親的童鞋父親節快樂。
推薦閱讀:
※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60萬人,高層次人才迴流趨勢明顯
※【留學生活】加拿大留學之住宿篇
※野雞大學,可以吃么
※加拿大班芙附近小城招教師 無需教師資格
※加拿大教育給我的啟發講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