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如何做最正確的決定?一個公式搞定

在YoMail工作日久,逐漸發現一個老闆思維。

直接公式

終極公式是:做 > 不做

(乍看是廢話,其實是大家特容易忽略的一條規則)

這是YoMail的CEO經常用作抉擇的法寶。

目的是判斷一個什麼事才該做,什麼事該pass。

上圖

稍加運算:

將兩個因數代入之後就是預估收益—必要代價—現狀+機會 >0

因為機會=預估收益,所以公式最後簡化為

預估收益 * 2—必要代價—現狀收益 >0

舉個栗子

我們YoMail是做郵件應用的,經常要開發新功能。

如果我們備選的新功能,預估收益是20,必要代價是40,現狀是10,那所得結果是負10,那我們老闆必然不做。

反之,如果預估收益是30,所得是10,那我們就做。

聰明的你一定發現這其實就是從機會成本變化出來的。

但是這個公式最牛逼的地方是可量化,而且可根據公司現階段與目標配置不同權重做因應調試。(權重是小於1的百分比)

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所以,才稱得上老闆判斷第一思維。

因為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只要是做生意都要考慮值不值得,考慮最終收益。

老闆講過,這個公式適用性很廣,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可以放入,只要維度與標準建立好。今天我們主要從公司角度來談。

該公式隱含的一重深意是很多事情本不該做,尤其對於創業公司,多做不如不做,不做才更聚焦。

好比武林高手,生死常常一線之間,所以一動不如一靜,若動就要思慮周全,就要步步為營,就要全力以赴,就是雷霆雷霆之勢,就要給對手致命一擊。

當然,這個公式也絕不是那麼好用的

其中最難的是每項條件都要標準化,都要數據化,而且每項的數據最後都要通約為人民幣,這樣才能互相加減乘除。

其中必要代價與現狀收益都相對可量化,最難的是預估收益的數據化。

進而根據公司實際情況配置權重。

因此,若想使用得當,需要極大考驗公司對數據的敏感性與重視程度,以及對公司現實狀況與階段目標的清晰認識。

不過,精確性是需要錘鍊。

只要積累有效數據,反覆琢磨,就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而且是越用越簡單,越用越上癮。

不管怎樣,我想在思考之前,能用這個方法套一套都是好的,或可作為我們評判的第一性原理。

不管你是修復一個bug,還是提交一個需求。

不管你是賣內衣內褲,還是賣鑽石名表。

也不管你是製造業,還是互聯網。

都可以套用,不靈再試。

久而久之,可能就真達到了老闆的段位,也就當得起老闆了。

不過,凡事都可能有捷徑。

現在就偷偷告訴你一個小妙招。

這個公式只要稍加變化,特適合制定公司目標。

只要把原公式內的預估收益變成公司目標就可以

即,公司階段總目標=(必要代價+現狀收益)/ 2 * (1+預期增長率)

至於後面加上的(1+預期增長率)就不解釋了

如果想進一步得出預估收益下每個單項的目標,只要用目標再分別乘以各自的權重即可。

比如業務數據增長目標=公司階段總目標*權重(小於1)

依次析分,可以很精確算出每個團隊乃至每個人的階段目標與任務。

是不是很厲害

以後,制定什麼目標,似乎再不用拍腦袋拍胸脯拍大腿。

總之,我們通過第一思維的篩選衡量,才能決定該做那些事。

然後再根據重要緊急四象限來排序。

進而再開始思考第二步:我們如何做?怎麼做?即方法論的問題

不想當老闆的職員不是好員工,所以請從這個公式開始。

不過,若當不好職員也休想做好老闆。

所以,祝你好遠!


推薦閱讀:

30歲+,繼續技術路線,還是轉管理
不好意思,你們可能拉低了我的智商丨幾個特別容易被忽略的群體決策誤區
2.2.4 多原則下的行為決策
路徑依賴

TAG:CEO | 決策 | 目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