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辦過上海居住證了嗎?
如果從2012年年底來到上海算起,我已經在這裡連續待4年半,並且還會繼續。作為外省來滬人員,上海的吸引力是多方面的,為了在這裡更好的工作生活,我決定去辦一個居住證。
也不是一時興起,之前沒有辦證一方面是租住在群租房,明顯不太合規;另一方面是聽說程序很麻煩,而且平時工作生活中好像也沒有特別受到影響,就沒所謂地一直混到現在。好巧,最近決心去駕考,網上一查,說2017年3月出台的新政:外地來滬人員在上海駕考必須要持有居住證……
怎麼辦呢,那得去辦一個啊!
於是又四面八方搜集諮詢了所謂的「攻略」,按照提示,差不多備好了初期材料,跑了兩次社區服務中心,人家懶洋洋說你去過居委會了伐?
好吧,誰讓我不懂呢,回去又找居委會。然而竟不知道居委會究竟在哪,還是在小區樓下的一個宣傳通知單到通過留下的電話諮詢得知的。先去諮詢一下具體情況,很有可能首戰不告捷呢。
周二一大早跑到居委會,先是出示身份證查了一下人員信息登記備案,然後就說了一堆要準備的材料。關鍵是,需要房產證原件、房東本人身份證原件及其本人陪同,還得先去辦理房租租賃備案(這是什麼鬼我也不知道)……瞬間感覺辦理成功的幾率降到10%以下。
果然,房東看起來沒什麼意願。由於是通過自如租房,還必須經由自如管家才能聯繫房東,不能直接聯繫,也沒有聯繫方式,這真是尷尬了,反正進展就卡在這裡了。隨後問了其他朋友願不願意幫辦,主要就是解決房東房產證明的問題,不過是不是最近查的比較嚴?很多人都不太願意。
經過自己去實地了解一遍居住證辦理須知之後,現在就特後悔一件事:去年有朋友通過某寶交了服務費順利辦下居住證,當時我也想辦來著,但又沒有很急迫,就一鍵收藏了。結果,現在人家說不做了,因為解決不了房源問題。
現在看來,唉,真是,能用錢解決掉的問題就得用錢啊!
【先來科普一下居住證知識】
居住證制度是作為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其借鑒的是發達國家的「綠卡」制度,
但目前還只是過渡階段的權宜之計,它所標誌的或所區分的仍然是城市戶籍人口和外來上海市居住證人口兩大「陣營」。這麼一區別,人們首先聯想到的大概是「不平等」,可能會引起社會不滿情緒吧。
解決外來人口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徹底改革戶籍制度。從經濟層面看:在一個充分流動的市場中,不同地區的要素報酬應該逐步趨向均衡,換句話說:如果可以觀察到不同地區同質勞動力之間存在顯著的收入差異,則意味著因政府干預而導致的資源錯配客觀存在。這也可以解釋當前中國所出現的城鄉及不同地區間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原因。
從2007年以來來全國範圍內的大趨勢是,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為落戶的基本條件,逐步放寬城市戶口的遷移限制。但在這個過程中,像北京、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近乎必然地陷入政策悖論難以自拔:
一方面,實現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需要對二元結構進行改革;另一方面,一旦戶籍制度鬆動,戶口「含金量」越高的地區,越可能面臨外來人口蜂擁而入。而且解決這一困境絕非易事,因為要考慮作為「既得利益者」的城市具名的變革意願,從實際情況來看,阻礙戶籍統一管理的障礙,主要來自地方政府對本地居民大量失業以及公共財政入不敷出的顧慮。
作為既得利益者,一般都具有高度的排他性,並且當其中一小部分利益受損時,會表現出明顯的「抱團」,所有的後來者都可能是「威脅」。
居住證的存在也是為了保障一部分人的權利和便利性,如果在不太損害既得利益者的權利情況下,居住證本身的辦理門檻以或者被它限制的公民權利是不是可以放得寬鬆一點呢?
又不是要求立馬落戶或者直接搶你們教育資源…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上海沒有 BAT?
※民國時期的上海市區,市民喝水是像類似現在用自來水水管擰出水來,還是水鋪買水,還是有其他取水方式?
※維密即將開show!你為誰的身材打call?
※在上上謙吃火鍋是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