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放水的盡頭03

這周實在忙的飛起。本來想這篇就結束的。看來還需要一篇才可以啊。

信任的缺失會對我們的經濟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作者概括了三個裂縫。收入不平等(富國/窮國、富人/窮人)、老者安之何其難(代際問題)、債權人和借款人之間的信任度下降。

收入不平等。總體來看,在收入不平等水平較低的國家,公民的信任度一般會很高。與此同時,如果以支持經濟快速增長為目的而實施政治改革的話,那些人均收入水平較低而且收入不平等正在擴大的經濟體,卻能夠相對容易地使經濟取得擴張。如中國的改革開放。還有個有意思的現象,如果缺乏信任,很容易造成仇恨文化。人們不去關注經濟和金融失敗的系統原因,相反,在政治上更為簡便的做法是,將經濟和金融失敗的原因歸罪到某些人和集團的頭上。經濟停滯和收入不平等如果融合在一起的話,那麼,改革將會變得艱難。解決收入不平等的問題,重點絕不是去評價社會究竟是否存在收入不平等,而是要找到導致的原因是什麼。

老者安之何其難。「嬰兒潮」時期出生的的人常常抱有能夠過上一種幸福、安康和經濟上不存在任何壓力的退休生活的期望;而年輕一代越來越多的期待是能夠支付得起各種費用。然而經濟止步不前的局面會導致這些期待落空。由於經濟停滯,金融資產收益欠佳,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就會愈發嚴重。差強人意的資產回報率會造成公共養老金缺口,進而要求採取財政緊縮政策。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緊縮財政將會耗干經濟體內部的需求,造成經濟增長更加緩慢。結果資產投資回報率的狀況有可能進入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在這個現象里,年輕人毫無疑問是最後的輸家。他們不得不支付更多的稅來為那些已經成為稀缺資源利益相關者的福利提供資金保障。

債權人和借款人之間的信任程度下降。由於經濟停滯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原本借款給某國的國外貸款者從經濟實力上來說屬於強勢地位,但由於債務人才是擁有國內投票資格的人,反而壓制了貸款者政治上的強勢地位。倘若國內債務人由於經濟危機利用政治立場壓制國外貸款者,那麼跨國界的不信任感很容易產生,「本土偏好」便會出現。與此同時,由於國際信任感減少,各國都試圖將自己的意願施加給其他國家,並改寫遊戲規則以適應自己的利益。

經濟疲軟和政治波動

我們說經濟和政治緊密聯繫。甚至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可見單獨說任何一者都有失偏頗。這一章節,作者闡述了一些歷史事件來佐證經濟和政治困境會導致政治上出現極端主義。如美國的《排華法案》,德國對猶太人的偏見等。

這一篇章也同我們一起探討了亞洲金融危機,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韓國三個國家,來分別討論各自如何通過自己的政治經濟手段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國家在應對危機時都不同程度逐漸取得了成效,並慢慢走出危機的陰影。從歷史已經發生過的事件來看,如本章作者多次引用的19世紀引用金本位制度的嘗試,表明貨幣和經濟失敗會導致人們不願面對困難的選擇,這將催生民粹主義以及保護主義政治的興起。

而本篇同時提到的20世紀末的亞洲經驗說明,從根本上講,經濟復甦需要人們努力工作和相當程度的自我犧牲。而這個方法對於福利國家的人民而言,無疑是痛苦的。


推薦閱讀:

【摘抄】月亮與六便士
他們仨
筆記 | 如何閱讀哲學
【拓撲】歸納定義原理、選擇公理、良序定理、極大原理
讀書筆記:天命與劍-帝制時代的合法性焦慮

TAG:金融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