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生大學:你被這句話騙了多久?

前段時間心血來潮,想再看看《士兵突擊》,在第十集中,我注意到這樣一段對話:

甘小寧:知道狗熊是怎麼死的嗎?

許三多:不知道。

甘小寧:它是笨死的呀!

許三多:怎麼笨死的?

甘小寧:它...... 它就是笨死的!

此時,滿屏的彈幕都是 「哈哈哈哈哈」、「233333」。

我也跟著笑了起來,可是很快地,突然間回過神來:是啊,狗熊是怎麼笨死的?為什麼狗熊是笨死的?

小時候聽過一個《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如果我沒記錯,這個故事是用來諷刺某個人比較笨,學完後面的東西就會忘記前面學的知識,告誡我們:

學習不能像狗熊掰棒子,學完就忘。

當時覺得沒什麼,可是現在想想,卻覺得很是奇怪:

1. 狗熊為什麼要掰棒子?

2. 棒子掉了狗熊注意不到嗎?

關於狗熊掰棒子,在《血色浪漫》中還有一個很另類的版本(哎呀!不小心暴露了年齡):

可還有這麼種情況,狗熊本來不在意。因為對狗熊而言,掰棒子是一種嗜好,並不一定要吃,就算是掰著玩吧。可有的棒子卻當了真,主動把腦袋伸過去,狗熊當然來者不拒。於是棒子就提出進一步要求,要狗熊停止掰棒子的嗜好,一輩子只吃這一根棒子。狗熊當然做不到。

這一段出自鄭桐之口,用來描述鍾躍民對於愛情的態度,但是這給了我一個新的角度:有沒有可能,狗熊掰棒子,真的只為圖一樂呢?

民間流傳著諸多關於狗熊的歇後語:

狗熊舉重——人熊傢伙笨

狗熊穿衣服——裝人樣

狗熊算數——瞎猜

黑瞎子照鏡子——熊樣

黑瞎子敲門——熊到家了

黑瞎子上房脊——熊到頂了

掉進陷阱的狗熊——熊到底了

......

怎麼全都是貶義詞呢?此刻,我彷彿感受到了狗熊內心的怨念。

很奇怪,為什麼 「熊」 會跟笨聯繫在一起呢?

搜索之後,我發現了某網友給出的貌似 「合理」 的解釋:

狗熊體積大,血液運行緩慢,引發大腦供血不足。一不留神就會出現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使得反應變慢,顯得特別笨。

他說得好有道理啊!我禁不住想要為他鼓掌了,竟能如此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事實上,狗熊不但很聰明,動作也很靈敏。

2009 年 8 月,美國的某公園內,一隻狗熊掉進了由水泥壁構成的滑板池裡。工作人員發現它之後,找來一個很長的梯子豎在狗熊面前。這隻狗熊居然 「十分靈巧」 地爬了上來,而後悠然自得地去別處溜達了。

其實,熊是一種平時非常溫順的動物,也很聰明,因而在馬戲團中相當受歡迎。但是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就很容易暴怒,這也是一般人會對熊產生恐懼的原因。

熊的眼神雖然不太好(這應該是 「熊瞎子」 的由來),但嗅覺十分靈敏。

它們平時行走十分緩慢,看起來還有些笨拙,但是在捕獵時會跑得特別快。最快的灰熊時速可達 48 千米,比人可快多了。

這麼看來,似乎是人們把自身的想像與感受強加在了狗熊的身上。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 「刻板印象(stereotype)」,又叫 「刻板效應」,指的是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推而廣之,認為整個群體都具有這一特徵,從而忽略個體差異。

比如說女性通常在人們心中有著善良、沒有攻擊性的特點,男性則相反。因而在市場調查或是戶外推廣時,選擇女性的效果要比男性好得多。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段北京地鐵的視頻,內容是掃碼的兩個姑娘與一名男子起了爭執。

老實說,雙方其實都有責任。一方面男子在地鐵上施暴確實應該受到懲罰;但另一方面,在公共場合讓乘客掃碼也是不合理的行為。

《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條例》第四十三條(十六)規定:禁止在車站、車廂內派發廣告等物品。

可是當我們回到現實,大部分人都會在第一時間產生對女性的同情心理,高舉旗幟對男子進行譴責,並對大眾冷漠進行批判。

理所當然的,也就忽略了兩名女子本身的過錯,忽略了揭露事件的視頻正是來自於他們口中 「冷漠」 的大眾。

此外,性別、種族、年齡、喜好、外表、地域等通通都會產生 「刻板效應」。

我在初中的時候,第一次與網友聊天,當時有一番對話我到現在還記得:

他:你是90後?

我:對呀,現在上初中了。

他:腦殘!(然後就把我拉黑了)

我:???

至今我也沒想明白自己哪兒得罪他了。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

你知道我國的地域歧視有多嚴重嗎?在上海的老外眼中,其它地方的老外都是鄉下老外!於是,上海老外瞧不起北京老外。而在北京老外眼裡,只有自己才是天子腳下的老外!於是,北京老外也瞧不起上海老外。

這些,很可怕。不是嗎?

確實,對於個體而言,刻板印象可以節省認知資源,讓我們更快速地做出反應;對於媒體、廣告,則可以利用這一點,更好地向顧客傳遞信息。

也許,刻板印象並非是壞事,畢竟這是我們能夠預判成功的基礎。

但我們必須明確地意識到:

當前的互聯網環境會誘使我們對世界產生一個消極負面的刻板印象。

原因很簡單,因為眼花繚亂的負面新聞總是能得到快速傳播,吸引大眾眼球。

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每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特點。消除刻板印象其實也很簡單,我們只需做到在同一群體中多去發現不同的個體就可以了。

比如說:為什麼我不覺得 90 後都是非主流呢?

因為我不是非主流,我身邊也有很多人都不是非主流,所以我很容易就能消除這一刻板印象。

好了,說到這裡,「狗熊到底是不是笨死的?」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們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和理解。不過最後,我還是想說些看似與本文無關的話:

作為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春秋戰國時期,「熊」 是楚國君王的特有姓氏;2008 年北京奧運會,對於聖火的描述,除了 「熊熊」,再無第二個詞可以與之匹配;熊,明明是食物鏈頂端的獵食者,卻沒有通過表現出兇殘來證明自己的強大。

明明是強者,卻選擇被人忽略,那麼問題來了:狗熊這一行為究竟是笨還是聰明呢?

推薦閱讀:

關於何種自然語言更利於科學上的(或曰邏輯性的)思考,這是個偽命題嗎?
上知乎獲取知識比什麼都不想好在哪裡?
大家是怎麼面對人生低谷的?
你大學四年頓悟了哪些人生道理?
改革者

TAG: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