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旅行嘛,本就該說走就走

2016年夏天,我和朋友去江蘇。在南京呆了兩天,然後往東去了南通,吃了地道的海鮮。路過了揚州--看了眼瘦西湖。

去了玄武湖--看了朱元璋操練水軍的地方。

去了富春茶社--吃了巴金、朱自清、梅蘭芳等都稱讚的茶點。

去了海門--我第一次看海上日出的地方。

在南京和南通--對我,算是故地重遊。更多的是陪朋友轉一圈。

之後南下,奔赴杭州,領略了西湖的美及龍井的清香。再到紹興,看了魯迅筆下常常提到的咸亨酒店,最後去上海乘飛機回成都。

見聞嗎?在南京,吃了鴨血粉絲湯--以前吃過幾次,一直不能忘,所以算是專程來了個嘴癮。去了大名鼎鼎的富春茶社,兩個人點了一大桌菜—煮乾絲、松鼠桂魚、獅子頭等,最妙的是扒燒豬頭,半張豬臉(因為是兩個人,所以點的半份),用醬油、冰糖等燒制,上桌時極度酥爛,甜中帶咸,吃完豬頭,一口茶水下去,油膩感全沒了。

在南通,朋友在一家海鮮大排檔,看見鮑魚和文蛤的價格,怔住了:「20隻鮑魚,兩盤文蛤,十隻生蚝,四隻螃蟹。」那是我第一次吃炒鮑魚。後來又點了一種貝類,名字記不太清,使蒜蓉炒,肉質和其他貝類差不多,妙的是碗底的湯汁,奇鮮無比,店家送上兩盤饅頭片,讓我們蘸著湯汁吃了。時至今日,我依然相信,那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饅頭。

說點其他的。

各地的夏季,有各地的陽光。西湖的陽光清冽溫柔,伴隨著茶的清香, 沿海的夏天,陽光濃烈刺激,摻雜著海的腥味以及沙礫,溫度不算高,但光線使人皮膚髮緊。而紹興小鎮的陽光,則顯得低調與醇厚,散落的是花雕酒的香氣。在這種清冽溫柔、酒香、刺激及沙礫共存的陽光里,我想:這大概就是旅行最好的體驗了吧。

這次旅行幾乎沒有規劃,連出行也是一時興起便定了機票,本著走一路吃一路的原則上路,我和朋友都懂:精密安排好日程的旅行,新鮮感會很快退去,到了末尾,你已經自己放棄了大部分行程,越到末尾,越是惶恐。

以前寫過一段:剛出門或者還沒出門的時候大多興奮,規劃著要去看什麼景點,要去吃某地的美食,尤其臨了出門的頭天晚上,常常睡不著覺。然後你出了門,玩兒了3-4天以後,該看看了,該吃吃了,你開始不那麼熱情了,不那麼想跟人說話了,如果是一個人旅行,你會忽然覺得孤單,櫥窗里的玩具,路過你身邊的流浪狗,以及街上喧鬧的人們,你知道,熱鬧都是他們的,你不過是在觀賞一場流動的盛宴。

回了家鄉,本來拍了很多照片想給親人朋友分享,滔滔不絕的陳述這次旅行的見聞,但突然覺得很累。你會意識到,你旅行前的安排和焦慮,可能不是那麼必要:旅行可以很簡單,預定好一個簡單的住處(我一個人出門的時候,極喜歡去青旅)帶上銀行卡,出門,去到另一個城市,走,看,吃,來去都瞭然一身,不必帶太多的紀念品,跟朋友說起時,也只是簡單的說一句「嗯,那地方我去過」。

且旅行這件事不能拖。我父母及我爺爺他們之後總是帶著這種想法:「要等到孩子住校以後才安心,要等到孩子考上了大學才安心。」結果一直都沒能好好出去走走。對比之下,我同學的父母就豁達的多,不論孩子如何,該玩就去玩,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他們懂得:「旅行並不像冰箱里的慶祝香檳,非得等到特定的一天才能享用。

所以,旅行就應該趁著興頭去,知道時日不多,就去把想吃的,想看的都過一遍,至於當地還有什麼名勝,別急,有富裕的時間就去轉轉,不去也沒事兒,它一直都在哪兒,想去,有的是機會嘛。

旅行這件事,本就是心血來潮去最好,安排的越周密越不像是出去玩。趁著還能相對自由的安排時間,還有那份四處走動的心氣,將想看的,想吃的,想聽的全過一遍。亦或是坐在一列火車上,沿途跟著一條河,你看著它在晨光暮靄中變換著色彩,看著它洗滌一縷縷陽光,看著它映襯一片片星輝,看著它或是洶湧或是平靜。

春天到了,你可以約上小夥伴,就近去轉轉,不用擔心太多出行的問題,就像辛棄疾那句:

「莫避春陰上馬遲,春來未有不陰時。」

伴著陽光與風,背上背包就出發。


推薦閱讀:

「黃河26」不幸的第31個患者?包蟲病之殤五
九寨溝自由行的攻略有哪些?
遇見旅途中的萌貓,觸摸世界溫熱的一面
中國母港赴日郵輪停靠港口——關西篇
為什麼人們去做國際志願者,當中國西部仍然這麼需要幫助?

TAG:旅行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