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痛、真痛:到底什麼是「用戶痛點」?
我們在得出策略、腦暴創意前的「洞察階段」,總會習慣性地去搜集、分析「用戶痛點」。不少企業的營銷傳播方案里,最前面幾頁也會列出「用戶痛點」。然而,這些「痛點」是真痛點,還是假痛點?到底什麼是「用戶痛點」?
先來看看對「痛點」的普遍性認知誤區吧。很多人下意識地認為,「痛點」就是「很痛的點」。即:這個點越痛越好,痛徹心扉。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中國特色的有關「計劃生育」和「酒駕」的標語:
以上關於「計劃生育」和「酒駕」的「痛點」敘述分別是:
計劃生育:如果你重男輕女,你兒子將來娶不到老婆!
酒駕:你酒駕?小心命都沒了!
「生男生女都一樣,不然兒子沒對象」——強調的是一種「利他行為」。如果我不生女兒、他也不生女兒、大家都不生女兒,那麼,將來兒子到哪裡找老婆?但是,我為什麼因為別人的兒子娶不到老婆,我就要生女兒呢?
「真愛生命,拒絕酒駕」——強調的是酒駕後最嚴重的後果:死亡。但是人一生只會死一次。面對一生鐵定只出現一次的現象,僥倖心理固然會佔上風。
那麼,到底什麼是「用戶痛點」?什麼樣的點才能讓用戶痛起來?
1.痛點要讓我有高感知頻率
痛點要有高感知頻率,也就是說:能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感受到的。所以,與其尋找最痛的痛點,不如考慮該「痛點」和人們所處生活情境的粘性。一定要仔細思考:這個「痛點」是否每天都能被用戶所處的情境誘發出來?判斷「痛點」是否有效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它被激活的頻率。
舉個例子。我特別喜歡的一條TVC,每次看都會流淚:惠氏推出的「禮讚勇敢孕媽咪」TVC。這條TVC是為了推廣惠氏的孕婦奶粉。
通常而言,我們會合乎情理地認為,對於孕婦而言,最深刻的痛點就是「分娩一刻」,都說生孩子是世界上最痛的痛。我們對母親的讚美,也往往從「分娩的痛」這個角度出發,用母親滿頭大汗、面部扭曲、聲嘶力竭的畫面來渲染這個痛點。但是,這真的能戳中孕媽媽的痛點嗎?畢竟,生孩子這個過程就只有一次。孕媽媽不需要每天面對「分娩一刻」。
這條視頻另闢蹊徑,從孕媽媽日常的變化中尋找痛點。比如:懷孕後體重增加了、只能穿平底鞋了、只能素顏出門等。這些都是孕媽媽在懷胎9月里,幾乎天天要面對的現實。這也讓孕媽媽無法再像懷孕前,想怎麼美就怎麼美了。這條視頻沒有以「英雄主義」的視角讚揚母親的不易,而是抓住日常里孕媽媽點滴細微的變化,結合現代女性懷孕後的心裡感受,呈現女性的「勇敢」。
我們來感受下這組「痛點文案」:
敢於脫下高跟鞋;敢於變成水桶腰;敢於對老闆說不;敢於負重10公斤;敢於裸妝出門;敢於做個女王;敢於一輩子被你拴住;你有多勇敢,就有多幸福。
值得一提的是,TVC里的孕媽媽都是真正懷孕的准媽媽。
惠氏媽媽奶粉禮讚勇敢孕媽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u0347blfvym.html
2. 痛點要和我有很強的因果關係
第一點說到「痛點」要有高感知頻率。那麼,以下這個場景,算不算找到痛點呢?
一位腫瘤醫院胸外科的醫生,天天和患肺癌的病人打交道,看盡了肺癌患者忍受的各種痛苦。那麼,他會對一則「戒煙廣告」傳遞的「吸煙有害健康」有痛感嗎?也許他會有,但是仍然感受不強烈。因為「得肺癌」並沒有和這個醫生有強因果關係。也就是說:不是說他天天面對肺癌患者,他就會覺得「我應該戒煙,否則也要得肺癌」。就如同紅酒銷售員。不是說她天天推銷紅酒,就覺得「我也應該喝點紅酒」。
再思考一個命題作文。如果要說服女性戒煙,我們該從何說起呢?
這裡舉《洞見遠勝創意》里的經典案例。向女性宣傳吸煙有害身體健康。即使把吸煙的危害說到極致,比如得肺癌等,都沒用。因為比起這個看似「不落地」的危害,女性更關注的是:吸煙讓自己的皮膚毛孔變得粗大、膚色變得暗沉等。就如同不少吸煙的女性,認為吸煙可以讓他們看起來很酷、很與眾不同,如出一轍。
3.痛點就是我心裡想表達,卻不好意思說的
今年,SK-II的TVC「她最後去了相親角」大火。其中有一個原因是,抓住了所謂的「剩女」痛點(有文章指出,這條TVC過度渲染「剩女」),替「剩女」表達了內心想表達,卻不好意思說的話。比如:我不想為結婚而結婚,那並不會過得快樂。
同樣,還有說到我心坎里的,滴滴專車的宣傳片:「今天你會坐好一點么?」
專車服務要比快車/計程車費用高,它有兩大賣點:車況更好、司機服務更體貼入微。這些賣點對於使用專車的人,意味著:更舒服、更無憂、更顯身份。如果TVC只是從這三個角度進行創意表達,策略是不新穎的,也談不上抓住用戶痛點。
中國人的價值觀看重「無私」。當我們想對自己好一點時,總會情不自禁地顧慮別人的目光。「對自己好一點」卻是不少人想表達,卻不好意思說的。它為打專車的群體找到了一個情感出口。
還有英國百貨Harvey Nichols聖誕節的「自私」促銷。Harvey Nichols發現在聖誕節,人們總要花費一大筆錢購買禮物送親朋好友,無法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於是他們發起了一個「Sorry I Spent It On Myself」的Campaign,消費者只要搭配購買包裝好的小商品,那麼高價商品就能獲得折扣。這既能給自己買一份高價的禮物,又能送給親戚朋友一份包裝不錯的小禮品。
SORRY I SPENT IT ON MYSELF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t0130s36572.html
怎麼找出「我心裡想表達的,卻又不好意思說的」呢?以上三個例子都有個共同點:「反向洞察」。
你可以將「常規洞察」列在紙上,再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以此得到「反向洞察」。女人最好在30歲之前把自己嫁了,越大越難嫁——我為什麼要為了結婚而結婚?
自己坐專車,有點奢華。——我為什麼不坐專車,犒勞自己?過節就該給親朋好友買禮物。——我為什麼不能給自己買點禮物呢?
回到最前面的那兩幅海報:計劃生育和酒駕的。如果用以上三點,可以找到什麼樣的痛點呢?
農村人傳統觀念:養兒防老。但是女兒更孝順爹和娘。——痛點和我有很強的因果關係。
我幾乎每天都要和妻子共枕眠。萬一我酒駕出了事,妻子跑了怎麼辦?——痛點要讓我有高感知頻率。
推薦閱讀:
※阿里巴巴(中國站)用戶體驗設計部博客 ? 用戶研究
※「 真相」大多數人都不會回應你的調查問卷--樂調查
※張小龍眼中的產品經理
※譯文 | 來,我們聊聊用戶需求
※新增長,新洞察:如何理解你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