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學習有誤區!別踩!

很多媽媽們都認為泥巴很不衛生,所以硬生生地剝奪了寶寶玩泥巴的權利。其實淘媽也曾因為衛生問題而糾結「到底讓不讓淘淘玩泥巴?」可在看到淘淘玩泥巴開心的笑臉時,淘媽就真的不忍心剝奪淘淘玩泥巴的權利。

幾塊泥巴、一個旋轉工作台,這裡是寶寶的最愛。坐在小凳上,輕撫著細膩的陶泥,那種清涼滑溜的感覺,從手指一直滲入心田,讓泥巴任其在寶寶的手中變成了一件件藝術的精品,寶寶開心快樂地笑。

其實,玩泥巴本身就是一種陶藝學習,不僅可以給寶寶帶來快樂,還能培養寶寶的藝術素養。關於陶藝學習有幾個誤區哦,寶爸寶媽們,你們了解了嗎?

機械模仿

淘媽陪淘淘去上陶藝課時,總能看到有些爸爸媽媽按捺不住內心的關愛,時不時就提醒寶寶。

「寶寶,去陳列架前選一個,照著樣子做就可以啦」。

這種情形是應該被阻止的。起初的模仿只是一種基礎訓練。一旦模仿成為唯一的手段,成為寶寶們每次創作的絆腳石,那麼寶寶們創作出來的作品不就是高度模擬的贗品嗎?又有什麼意義呢?

「淘淘,捏一個給媽媽看吧。」

「媽媽,你要我捏成怎樣的?」

「都可以啊,淘淘想捏成什麼就捏什麼吧。」

玩陶泥的過程,是一次次的演變細化,不斷地求異、求新,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寶寶玩陶泥是無需「怎樣入門」的,更無需「入門」後的循規蹈矩。所以,爸爸媽媽們只求「形似」的要求會極大毀滅了寶寶們的幻想空間和創造空間的。

一味強調技能技巧的培養

「你的動作不專業哦,捏出來的話可能不好看。」

「你現在的專業技能訓練還太少了,不能捏出跟模型一樣的。」

爸爸媽媽們,你們對寶寶說過這樣的話嗎?其實技能技巧只是一種手段,並不能成為目的。

「如果一味強調寶寶技能技巧的培養,那麼,寶寶掌握泥塑製作技能後卻不知如何進行藝術創作,應該怎麼辦呢?」

追求作品模式化

「你這個瓶口歪了,那個做得不像。」

「你做的是什麼呀?」

「你看其他小朋友做得比你好。」

很多爸爸媽媽都認為,寶寶若能從"無到「有」地做出一件泥塑作品,寶寶的創造力就是得到了培養。說實話,淘媽也曾經這樣認為並用呆板的標準來衡量淘淘的作品。「淘淘,你這個做得跟老師不一樣嘛」這樣的話經常從淘媽的口中蹦出來。後來,淘媽去參考兒童陶藝展,才發現目前有很多在大人指導下的泥塑作品缺乏寶寶的個人面貌,根本就看不出寶寶的情感與體驗。淘媽才恍然大悟,原來大人們總是把自己的觀點和要求一概而論地移植到寶寶的泥塑作品上,完全忽視了寶寶的個性。

淘媽意識到這樣子是不行的,從此以後再也沒要求淘淘的作品必須模式化,而是任淘淘自由發揮自由創造。

爸爸媽媽們,別再追求寶寶作品的模式化了。適當「放手」,讓寶寶的創意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吧!

淘媽說

爸爸媽媽們,這些陶藝學習的誤區,你們千萬別踩。給寶寶一個施展「才藝」的機會,讓寶寶獨自去創造他的作品吧!


推薦閱讀:

在藝術中蛻變的自然 - 美國陶瓷藝術家 Alice Ballard
告訴你個秘密,我有戀物癖
DIY陶藝,釋放壓力的慢生活。
歷歷萬鄉 | 衢州和睦村:匠人們日夜生起窯火,守護3000年前的土陶工藝

TAG:陶藝 | 寶寶 | 藝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