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你多餘的眼神
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孤另另/文
我家樓上住著這麼一個孩子。當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時候,我本能的從我的眼裡知道他不是一個正常的孩子。他的特殊不在於他的穿著,而是在於他流露出來的神情。我不是一個專業醫學人員,但從他的臉上表現出的反應,我大概可以判斷他是一個智商略低的兒童。這是在我這棟樓層里,第一次遇到的特殊人物。
我見他第一次的時候,他剛好準備進電梯。因為電梯里只有我們兩個人,所以我看了他一眼,這時他也正看著我,我們兩個人就這麼互相注視著。我以為他會主動與我攀談,然而,直到電梯門打開,我把目光移開,走出了電梯。
過了沒多久,我在小區里又遇到了他。當他看到我正在看他的時候,他的目光立即停留在我身上,保持與我眼神交流的狀態。不久後,我與家人討論到這件事情,家人說他也注意過這個孩子,當你看他的時候,他就會一直盯著你。後來我在一本書裡面,看到關於這類型兒童的心裡分析。我決定嘗試著,用另一種方式打開我和他之間的沉默。
有一次,我把沙發搬到樓下的時候,剛好是他放學的時間,由於沙發很大,堵住了小區的出口,而他剛好要從小區門口進來。這時候,我們倆迎面相對,我對他展露出了微笑,這時,他也笑臉相迎,然後我主動開口問他:「剛下課嗎?」。我們在一分鐘內,做了短暫的交流,聊到了他的學校、年級、課程,最後,他對我說了聲「再見」,我忽然感覺到,心裡一陣的溫暖。
我在坐公交的時候,也經常留意過一個現象,就是每當有乞討人員、流浪漢、殘疾人上車的時候,車內乘客的眼光,都會集中到對方的身上。他們很不幸的被迫成為人群中的焦點,但這並不是他們所希望的結果,他們更多的只是想找一個位置默默地坐下來。也許,很多人並非是帶著歧視的眼光,只是出於心裡的好奇或善意,想要去關注他們。但其實,大部分能夠出行的殘障人士或弱勢群體,並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或關懷,他們只想過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模式,他們最需要的不是金錢、也不是噓寒問暖,而是得到像普通人一樣的尊重、像普通人一樣的眼光、像普通人一樣的對待,因為我們的每個眼神,也許都會成為灼傷他們的焰火。
弱者,最怕別人的同情,強者,最怕別人的打擊。弱者,不想讓別人以為自己是弱者,強者,想讓別人以為自己是強者。每個人的心裡些許都有一些不同範疇的自卑影子,所以,我們都害怕別人看穿自己。那個孩子之所以一直注視著我,他是在洞察我的眼睛裡流露著是哪一種神情,是嘲笑、是關懷、是好奇。人的內心是敏感的,特別是對於一些社會邊緣人群,他們因為不被社會所關注,所以,他們的內心更為敏感,別人的一個眼神和行為,在他們心裡都有著對應的潛台詞。我們不能怪罪他們的敏感和內心的懦弱,假設我們謝頂,而戴了假髮,我們走在大街上,只要有人把眼光停留在我們的假髮上,我們會認為對方一定在悄悄地議論自己的頭髮。我們要勇於正視我們的弱點和不堪,並且要強大內心,但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寵辱不驚,也並非每個人都可以接受質疑的眼神。善意,可以不是物質的捐助、可以不是言語的關懷、可以不是行為的幫助,但一定是建立在讓對方感到尊重的底線上。尊重的起點源於眼神,因為身體上所有的器官,只有眼神是無法出賣一個人的心。
上帝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而眼神不只是一種交流,也是一種無聲的評價和審判。
一個把世界撕得面目全非的公眾號:yuedushare(點擊微信右上角+號,添加朋友),或直接在微信頂部的搜索欄輸入:「悅讀的力量」,看到那個全宇宙最帥的頭像就是我了。
推薦閱讀:
※什麼是真正的愛,你學會愛了么?——小議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我們為什麼會受到傷害?
※當幸福來敲門,教你如何做個好爸爸
TAG: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