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人生如何面對無限的信息?

1

近期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現在我們每個人都已經面對用一生都讀不完的信息,一生也學不完的技能,那究竟怎麼辦?

如果我寫作不好,互聯網上有無數關於寫作的文章;如果我文案不好,豆瓣一搜就是幾十本關於文案的書籍;如果我標題不好,微信有很多篇「寫標題的 x 個技巧」等文章。

究竟何去何從?

2

當有限面對無限,應該採取怎麼樣的措施?人生有限,信息無限。

最有效的策劃應該就是尋找「源頭」。

其實無論哪一個領域的信息還是知識都會符合一定的規律,這個東西就是「知識樹」。也就是說,任何一個領域的知識/信息它的原始結構往往都是符合樹形結構這個規律,而樹形結構又是大腦認知的最好結構。

所以當你看到「寫標題的 x 個技巧」這樣的信息,這種信息就是距離源頭非常遙遠,越是接近源頭的信息往往就是簡單而少量的。

另外越是距離源頭遙遠的信息,如「寫標題的 x 個技巧」它的正確度也會降低。這就類似於盲人摸象,從源頭來看的話你會快速知道大象是長成什麼樣子的,但是距離源頭越遠反而每個人的觀點都並不一樣。例如 10 本文案書裡面就可能就會有至少 10 種不同的方法。

那為什麼出現這種狀況?

3

這其實跟大腦處理信息缺陷有關。

所謂歸因偏差,指的是認知者系統地歪曲了某些本來是正確的信息,有的源於人類認知過程本身固有的局限,有的則是由於人們不同的動機造成的。由於主觀上的原因而造成的歸因偏向和差別,是不當歸因的主要形成原因。-智庫·百科

所以在這裡非常謹慎的一點在於,在學習任何一個領域或者是接受到的任何培訓,特別是新的領域就非常容易出現這種歸因偏差。

特別明顯就是那麼歸納名人為什麼成功的書籍基本都充滿了歸因偏差,所以不必看他人或者本人總結的「成功要素」。甚至馬雲如果跟你說他成功的要訣,也要十分謹慎。倒是讀那種樸素的自傳,不歸納不總結,就是把他本身的生活經歷寫下來,這種歸因偏差可能會減少。

4

所以特別在某些非學術領域要特別小心,例如時間管理和知識管理,大概大家都是喜歡聽「成功人士」來講,因為他的成功絕不會脫離時間管理或知識管理。然後他就會總結歸納那 7 條技巧,那麼你真正掌握了這 7 條技巧真的可以帶來「成功」嗎?

我想未必,真正關鍵能夠讓他成功的往往不是這 7 個技巧,而是某些更核心的部分,而這些技巧或者其他的方法只不過是這個核心的延伸,而這個延伸實在太多了。我想我們真正需要關鍵的是這些核心,而非這些技巧和方法。如果掌握和做到了這些核心,或許你也會有自己的 8 個技巧和 7 個方法。

那麼這個核心究竟是什麼?就需要你自己獨立思考了。(其實我也沒有想好,哈哈)


推薦閱讀:

春天,生命里湧入新東西
拒絕半途而廢——如何執行好你的計劃
Sorry,一個星期沒有更新專欄了呢。
擴大你的舒適圈vs走出你的舒適圈
節後逆襲,你敢嗎?

TAG:知識 | 時間管理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