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和量子科學的感思

有時候靜下來的時候我會冒出這種念頭,比如我即將走近一個陌生的拐角,拐角那邊會出現什麼樣的人呢?假如出現是的是A,那麼如果我不拐過去呢是不是就碰不到了A了,A是不是就意味著只有50%的概率出現在我的眼前,更進一步的A是不是真的就存在呢?沒看到之前我是不可能知道出現的就是A的,也許是B呢?沒看到之前A是不是就真的存在於這個世界呢?除非我看見了他,否則我是無法確認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以前很火爆的帝國時代系列遊戲,開局時如果未去探索地圖,那麼位置區域都是黑色代替,這就和我之前想的有點像,黑色區域里到底存在什麼東西?他們是不是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我沒探索之前他們是什麼狀態呢?還是我通過探索後他們才存在的?那這樣是不是意味著他們是我的意識創造出來的呢?我如果永遠不去那塊區域那麼那裡永遠都黑暗的,裡面存在什麼東西也是我不知道的,裡面的東西是不是可以隨便變化,反正我也不會知道他們變化了什麼,我只會在觀察到那裡的那一刻他們的樣貌才能被確定。

按照常理我們當然會認為你沒去過北京,難道故宮就不在那裡么,這肯定是荒謬的不合邏輯的,我不去觀察不代表他們就不在那裡。我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類似上面那種想法我還是會時常冒出來,自己想不通姑且當做是異想天開吧,畢竟如果我的車子停在樓下,難道就因為我不去24小時看著它就說它不停在那裡了么?如果真的不停在那裡了,我也不會覺得奇怪,我只會報警。

佛家提高修為是靠禪定,人通不過不斷的參禪提高自己的境界修為,我當然沒有去參禪,但是隨著閱歷的增加我有幸了解到了一點量子科學的知識,當然是很淺很淺的原理,但足夠給予我以空前的啟發,也很好的解答了我對於上面的想法的困惑,對於上面的想法我至少可以找到了一種科學解釋來說明它,而不是把它定義為異想天開。量子力學的很重要一個現象就是態疊加坍縮當然對於這兩個原理更深刻的理解我自己是完全不懂的,只能部分引用文章的觀點來說明:(具體文章鏈接:量子意識——現代科學與佛學的交匯處)

一個物體在某個時刻,一定會處在某個固定的狀態。比如說,我的女兒現在在客廳裡面,或者說我的女兒現在不在客廳裡面,兩者必居其一。只有一個對,要麼在客廳裡頭,要麼不在客廳裡頭。這就是普通人的關於狀態的概念。

一般人認為客觀物體一定要有一個確定的空間位置,這種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的。這個客觀的定義,所有人都理解,而且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

女兒可以既在又不在客廳里嗎?

但在量子力學裡就不一樣了。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就是微觀粒子可能處在疊加態,這種狀態是不確定的。

例如電子可以同時處於兩個不同地點,電子有可能在A點存在,也可能在B點存在,電子的狀態是在A點又不在A點的疊加。

這個話大家就不太理解了。聰明的人會說,你說電子既在A點又不在A點,就像說你的女兒既在客廳又不在客廳,女兒在不在客廳,你一看不就明白了嗎?這還用辯論什麼?

但是恰好量子力學就認為,你要去看這個女兒在不在,你就實施了觀察的動作。你一觀察,這個女兒的存在狀態就坍縮了,她就從原來的,在客廳又不在客廳的疊加狀態,一下子變成在客廳或者不在客廳的唯一的狀態了。

所以量子力學怪就怪在這兒:你不觀察它,它就處於疊加態,也就是一個電子既在A點又不在A點,既在B點又不在B點。好,你說我去觀察一下它在A點還是在B點。你一觀察,它這種疊加狀態就崩潰了,它就真的只在A點或者真的只在B點了,只出現一個。

那有人就會說了:你這是詭辯,你怎麼知道電子不觀察它的時候,它既在A點又不在A點呢?

好,這就是量子力學發展過程中,很多實驗確證的事情,其中一個最著名最重要的實驗,就是干涉實驗。

同時在兩處的電子

我先說一下干涉實驗的概念。

如果有一個波,經過了兩個狹縫,出來就變成兩個子波了,這兩個子波在隨後傳播過程中就會出現干涉。

干涉的意思就是這兩個子波在每個點都疊加,在有些點上兩個波的運動方向相同,波的振幅就加強;在有些點上兩個波的運動方向相反,振幅就減低,或者抵消為零。

所以最後你觀察到的波就是一些干涉條紋。如果看到干涉條紋,你就知道你觀察到的是個波,而且這個波是在兩個狹縫同時出現的,也就是既在A點又在B點,因為只有這樣的情況,波才能出現干涉。

如果用電子來做實驗,當每次只發射一個電子的時候,這個電子通過雙狹縫打到電子屏上,激發出一個小亮點,這是電子的粒子性。

但是事先也不知道電子會出現在屏幕上的什麼地方,結果多次重複,經過大量的觀察發現,這些電子不是完全沒有規律的。它有時出現在這裡,有時出現在那裡,在某些地方出現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在另一些地方則小一些。

電子的規律就是,它出現頻率高的地方,恰好是波動規律所預言的干涉條紋的亮處,而它出現頻率低的地方,對應於干涉條紋的暗處。

所以,大量的實驗證明: 電子儘管是粒子,但是其運動像個波,而且每個電子必須同時出現在兩個小孔。因為只有同時出現在兩個小孔,它才能干涉。

就如剛才說的,你沒有觀察它的時候,電子一定不會取一個確定的狀態,它一定是所有狀態都要同時存在,這樣它才能干涉起來。這就是量子力學詭異的地方。這個性質,隨後有很多很多應用。

嚴格實驗證明觀測必定帶來影響

剛才說了,電子一定要同時存在於兩個可能的狀態,電子才能與自己干涉起來。

那麼如果我們觀察它,比如在兩個狹縫處設置探測器,電子會怎麼樣呢?電子一被觀測,就只出現在一個狹縫上了,干涉條紋立刻消失。這個狀態就叫做波函數的坍縮。

就是你一觀察,電子就在一個確定的地方出現了。那麼有些人就想,我觀測它出現在確定的地方,它是不是早就出現在這個確定的地方,只不過我們不知道而已?不對,剛才的干涉實驗告訴我們,在沒有干涉之前,它肯定出現在所有地方。

假如,當我們不觀察時,電子真的存在於某個地方,它便只能通過一道狹縫,這就不能解釋實驗中觀測到的干涉條紋。其實,嚴格的實驗已經完全排除了這種可能。

電子在沒有觀測的時候,沒有確定的狀態。所以這件事是量子力學最詭異的事情。懂了這個,就懂了量子力學最詭異的東西,而且隨後我們就能來證明:量子力學離不開意識,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

雖然深刻的物理理論我是無從弄懂了,但是好在作者在解釋這類理論的時候運用了比較生動的生活例子所以我還是大概搞懂了上面這個例子的意思,儘管我覺得是那麼的不可思議,原來我的汽車真的可能停在樓下也可能沒停在樓下,只要我沒去觀察,一旦我進行了觀察它的狀態就確定下來了。這樣來說的話就已經完全顛覆我的世界觀了,也很好的說明了我之前的想法可能並非異想天開。

繼續文章裡面還舉了一個佛家的例子:

意識也是這樣,如果你看到一朵花,一下子動念頭了,動念頭實質上就是作了測量。

你用鼻子作了測量發現是香的,你眼睛進行測量發現是紅色的而且美麗,你動意念去測量它,發現它很令人愉快。

於是這些測量的結果,也就是念頭的結果,一下子使你產生了進一步的念頭:這是一朵玫瑰花,就認出它來了。

人意識的發動的過程實際上是通過動念進行測量,然後產生念頭。這時候念頭產生出來了,實質是通過測量得出的幾個我們製造出來的概念。這時意識不再自由,它突然坍塌到一個概念「玫瑰花」上。

因此是念頭產生了「客觀」,念頭就是測量,客觀世界是一系列複雜念頭造成的。

看到這個例子之後愚蠢的我自認為頓悟了,使勁盯著我家的沙發看,希望通過意識把這個沙發給「消滅」看著它一直在那一動不動我知道我這輩子是別想達到這種境界了,只是這種唯心的東西終於可以用科學來解釋了讓我不得不感嘆科學的魅力世界的神奇,我也由衷的希望科學家能儘快在量子力學方面有所突破,儘快的造福人類吧。

我儘管對量子力學很感興趣,但是無奈水平有限,這輩子是無法參與研究了,但是我願意去了解這些東西擁抱這些東西,我也會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佛學看待哲學甚至是整個宇宙,了解的越多我也就越發覺得我知道的太少了,宇宙還有那麼多的謎題沒有解開,這種好奇心激起了我的興趣,讓百無聊賴的生活又有了一絲情趣,我會用心記錄以後的生活力爭儘可能多的去發現那些神秘與未知。

推薦閱讀:

無限深勢阱
再論量子糾纏與共振邏輯
算符對易與共同本徵函數
簡諧振子(升降算符)
康普頓散射

TAG:量子 | 量子理論 | 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