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年迎接我們回京的第一個親人——詹天佑

迎接我們回京的第一個親人

近年來,「高鐵」的大規模興建使人們對「綠皮車」的記憶漸行漸遠了。

「綠皮車」因其墨綠色的車體而得名。這種老式的火車現在年輕人都沒見過。其車窗可以打開,靠安裝在車廂頂部的旋轉電扇納涼,靠燒煤燒水產生的蒸汽作為動力。一開始「綠皮車」硬座車廂裝的都是木條式座椅,後來逐漸改為人造革座椅。「綠皮車」又悶又熱,火車走走停停,慢得像老牛拉車。車廂里不少人靠吸煙打發時間。整個車廂煙霧騰騰,讓煙酒不沾的我們苦不堪言。我們這撥人,十幾歲就離開家,到了三千里之外的銀川郊區。出京是乘坐43次(北京—蘭州),銀川站下車,返京乘坐44次(蘭州—北京)銀川站上車。

火車沿著京張鐵路進入八達嶺地區來到青龍橋火車站,一位熟悉的老人就已經在車站迎接我們了。他就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中國鐵道之父詹天佑。多少年來詹

天佑都是迎接我們回京的第一個親人。見到詹天佑我們知道,我們已經撲入朝思暮想的北京的懷抱了!

詹天佑銅像

一個偶然的機會,小男孩走出國門

晚清時期,中國第一個留美的耶魯大學畢業生容閎,曾經向曾國藩獻了一個選派幼童出洋赴美的「條陳」。三年後,這個「條陳」終於得到清政府的批准。留學生共分四批,名額為一百二十人,年齡為十二至十五歲。清政府並指定容閎到香港主持「選送幼童出洋肄業」的招生工作。

國門初啟,招募中出現了問題,這樣便宜的事居然沒有人願意去,富人家的孩子肯定不去,只好動員比較窮的人家讓孩子去。

1871年,容閎回到自己家鄉去招人,縣官貼出「招賢榜」。一個村子裡有一位姓譚的人,他在香港做過事,比較開明,他覺得外國挺好,又發達,又能掙錢。他有一個鄰居姓詹,他很喜歡詹家的小男孩。

幼年詹天佑(左)

譚就跟這個姓詹的鄰居說:「你家的小孩那麼聰明,可以送到花旗國去。」起初與海外毫無瓜葛的詹家回絕了,但詹很喜歡譚家的小女兒,,就想讓兩個孩子結成娃娃親,按照那個時候的風俗,定了娃娃親就能省下不少彩禮。

譚家人說:「那可以,條件就是你得讓小孩子出國。」這樣,這個小孩子才走出國門。這個小孩子就是後來的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譚家的小女兒就是後來詹天佑的夫人譚菊珍。

耶魯大學畢業照

修建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

12歲赴美,1878年人之翹楚詹天佑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習鐵路工程。

學成歸國後,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築京張鐵路。消息一傳出來,全國轟動,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不比東南沿海的富庶之地,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外國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敢嘗試,至於中國人,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查看端倪。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把陡坡剷平,哪裡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瘦骨嶙峋的工人,扛著標杆,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砥礪前行。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我們決不能自慚形穢,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巨。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詹天佑決定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採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外面兩端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京張鐵路落成典禮(攝於青龍橋火車站)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樣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豎井施工法」和「人」字形鐵路,震驚中外,兀兀窮年,溽暑酷寒,京張鐵路不到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計劃提早兩年。接著他又揮動如椽之筆在中華大地上,書寫著鐵路建設的嶄新篇章。

青龍橋的「人」字形鐵路示意圖

周總理稱讚詹天佑是「中國人的光榮」

因積勞成疾,詹天佑58歲就已進入風燭殘年。詹天佑去世後的第四天漢粵川鐵路湘鄂線局長率525位同仁懇請國家從優褒恤,呈請交通部指撥地點,立祠鑄像。

1922年,詹天佑銅像終於在京張鐵路工程最艱巨路段青龍橋車站豎起。

1950年宋慶齡悼念孫中山先生,沿著當年孫先生視察京張鐵路的路線到張家口。路過青龍橋車站時專門下車,神情肅穆地走向詹天佑銅像,向這位孫中山先生偉大的同事和朋友致敬。

周恩來總理稱讚詹天佑是「中國人的光榮」。銀髮飄逸的李四光在紀念詹天佑誕辰100周年大會上說:詹天佑「領導修建京張鐵路的卓越成就,為深受侮辱的當時中國人民爭了一口大氣,表明了我國人民偉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著我國人民偉大的將來!」

1982年5月鐵道部決定在青龍橋火車站詹天佑銅像後建一墓地,將詹天佑、譚菊珍夫婦從海淀小南庄墓地移葬至此。使「夢魂所寄,終不忘京張」的詹天佑又回到他花費大量心血,為中華民族爭光的京張鐵路旁。

可以想見,第二十四屆冬奧會召開之際,當高鐵列車風馳電掣般地駛過青龍橋車站,當年曾經迎接我們回京的第一個親人詹天佑先生可以含笑於九泉之下了!


推薦閱讀:

St. Jerome on the sack of Rome in 410
捕夢網有什麼寓意?
中國為什麼廢除科舉制?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47
左宗棠的8句《關於讀書的名言》是怎麼回事?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