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97
漸入西山難再起之擴張的餘聲
赤松德贊晚年,征伐了一生的他大概是厭倦了這種生活,他開始篤信佛學,將朝中大小事務盡數委託於大相尚結贊手中。從此之後,吐蕃征伐腳步慢了下來,其實即便此時赤松德贊尚有雄心,吐蕃國力也不能再支撐同時面對大唐、黑衣大食和南詔三個強大的對手了。大概也就在這個時期(公元785年左右),唐軍已經發現吐蕃在隴右的軍中已經存在大量的唐朝俘虜。在大臣給德宗的上奏中明確寫道:「得唐人,質其妻子,遣其將將之,盛夏入寇。」這時候吐蕃軍隊的進攻依然能夠保持銳氣,經常發生「諸州皆城守,無敢與戰者,吐蕃俘掠人畜萬計而去」的景象。
但等到赤松德贊去世,吐蕃朝內權斗紛紛,各大家族聯絡邊將爭奪權柄的內耗之後,吐蕃軍隊的士氣大幅跌落,唐朝軍隊已經能夠開始在邊境的局部地區有所進展。公元791年(唐德宗貞元七年),涇原節度使劉昌築平涼城(今甘肅平涼),以扼彈箏峽口,十二天築成,分兵戍之。劉昌又築朝谷堡(東距平涼三十里),取名彰信堡。劉昌所修築的一城一堡,使涇原城的防禦縱深得到加強,從此涇原城的防守壓力得以緩解。
隨著公元792年(貞元八年),南詔徹底倒向大唐,唐軍在南詔的呼應下,終於在劍南佔據強勢。劍南形勢的緩和,使得唐朝有能力將一部分劍南唐軍,調動至隴右參與防守。次年(公元793年),被吐蕃拆毀六年之久的鹽州城(今陝西定邊縣附近)得以復建。
貞元九年(793),靈州大都督兼靈、夏等州節度使杜希全向朝廷報告,堅決主張要重新修築鹽州城。他在報告中說:「鹽州據要會,為塞保障,自平涼背盟,城陷於虜,於是靈武勢懸,廊坊單逼,為邊深患,請復城鹽州。」唐廷對於杜希全提出的重築鹽州城的報告十分重視,因為鹽州城位於陝北黃土高原、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和寧夏靈鹽台地的交接地帶,南倚山原,北靠平沙,是農、林、牧業兼宜之地。它南臨甘肅,北接內蒙古,西連寧夏,地當四省區交通要道,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吐蕃攻陷鹽州城後曾在此駐軍,不但從背面威脅觀眾安全,而且截斷了唐朝和回鶻的聯絡要道。公元788年,就曾發生回鶻迎接唐朝咸安公主的使節被劫事件。而且鹽州廢棄後,塞外無復保障,吐蕃軍隊經常截斷靈武與朝廷往來之路,並侵擾鄜州(今陝西富縣)、坊州(今陝西黃陵)。這次德宗決意復建鹽州城,也是下定決心為保關中北方的安全。
杜希全的上奏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德宗還在詔書中強調:「鹽州地當衝要,遠介朔陲,東達銀夏,西援靈武,密邇延慶,保捍王畿。乃者城池失守,製備無據,千里庭障,烽燧不接」,並要求馬上「興集師徒,繕修壁壘……深唯永固」。
但是鹽州城並不是這麼容易復建的,吐蕃將帥也深知此城的重要。唐朝為了配合築城,進行了大範圍的布局,貞元九年二月,德宗下召發兵三萬五千人築鹽州城。同時,又詔諭涇原、山南、劍南各發兵深入吐蕃,以牽制其勢。鹽州城築城二十餘日而畢,命鹽州節度使杜彥光戍之,命朔方軍都虞候楊朝晟帥兵戍木波堡(今甘肅環縣東南)。復築鹽州城的軍事行動,唐朝共出動了七萬餘人的軍隊,從這次行動可以看出,唐朝已經漸漸從貞元初期,捉襟見肘的窘境中緩過勁兒來了,已經具備在一定程度上,調集優勢兵力以達成戰略目標。鹽州城復筑後,靈武、銀夏、河西等地受到吐蕃襲擾的次數大為減少。
復築鹽州城對於唐朝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戰略勝利,為此白居易特意以《城鹽州》為題作詩慶祝。
城鹽州,城鹽州,城在五原原上頭。
蕃東節度缽闡布,忽見新城當要路。
金鳥飛傳贊普聞,建牙傳箭集群臣。
君臣赭面有憂色,皆言勿謂唐無人。
自築鹽州十餘載,左衽氈裘不犯塞。
晝牧牛羊夜捉生,長去新城百里外。
諸邊急警勞戍人,唯此一道無煙塵。
靈夏潛安誰復辨,秦原暗通何處見。
廓州驛路好馬來,長安葯肆黃芪賤。
城鹽州,城鹽州,鹽州未城天子憂。
德宗按圖自定計,非關將略與廟謀。
吾聞高宗中宗世,北虜猖獗最難制。
韓公創築受降城,三城鼎峙屯漢兵。
東西亘絕數千里,耳冷不聞胡馬聲。
如今邊將非無策,心笑韓公築城壁。
相看養寇為身謀,各握強兵固恩澤。
願分今日邊將恩,褒贈韓公封子孫。
誰能將此鹽州曲,翻作歌詞聞至尊。
推薦閱讀:
※《輝煌中國》中西藏的「她」亮了?
※《四姑娘山》攻略之吃、住、行
※在西藏的草原啊,那裡有氂牛的天堂
※一隻貓從中國東部流浪去西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