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開始我的知乎的旅程

第一篇專欄,按理說不應該這麼草率下筆。但如果一直拖著,可能就遲遲不會敲下第一個字第一段話,思想也就不會凝練成文字被記錄下來,而是沉入茫茫的思維深海中。記得起來記不起來也許只能看思維突觸神經元是否能再建立連接了。

許久不寫文字確實是會手生的。昨兒翻之前的QQ空間日誌來看,寫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寫旅行,寫心路歷程,竟也寫得還算流暢,可見底子還是有的。但如果僅僅滿足於這些碎碎念,是不足夠的。想要進步,想要真正的內容輸出,還需要不斷總結思考的產物,然後邏輯清楚、高度凝練地寫下來。

知乎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在這裡你能感受到知識的力量,聰明的人、在各個領域有著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們分享著他們的見解、經驗、智慧。我們經常看到一個答案就懂了一個領域的知識,看到一些答案會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看到一些好的答案也會拍案叫絕。知乎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更大的世界,在這裡可以學習、成長,通過別人的筆觸,別人的經歷,別人的視角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對於深得我心的回答,我會點贊,會收藏,會分享。和很多人一樣,我可自詡為知識的搬運工。搬運知識,分享知識,可以讓自己的朋友看到你在關注什麼,也許你的分享對他也同樣會產生啟迪,因此這是有價值的。但是如果停留在點贊和收藏,對自己的提高還是有限的。再進一步是總結這些知識,並將這些知識內化,整合到自己的思維體系當中去,這樣就相當於將別人的知識吃透了變成了自己的東西。更進一步,是在輸入別人知識的同時,也進行輸出。在某些領域,可能你覺得理解地不夠深入,因此不敢去嘗試回答,生怕自己寫得差,被別人笑話。可是如果不回答,你怎麼知道你回答得好不好呢?也許你的理解是到位的,是準確的,是能給別人帶來啟發的呢?

開始回答,開始書寫會倒逼我逃離懶惰,更加主動的去思考。從做諮詢以來,其實我各方面的進步都很快,對一件事情的理解開始變得深入,更加註重邏輯思維(logic thinking)和結構化思維(structure thinking)。我感覺我邁進了諮詢的大門,並體會到思考的快樂。諮詢其實是問題分析+書寫,問題分析需要做到MECE,而書寫則需要結構、文采以及一些遣詞造句的技巧。多想才能有素材可寫,而多寫又會回頭促進你思考。

劉未鵬在《暗時間》的「書寫是為了更好的思考」里曾寫到:

我經常在走路和睡前總結所學過的內容,思考遺留的問題,一段時間的閱讀和思考之後,一個總體的知識框架就會逐漸浮現在腦海中。然後我會將它書寫下來,然而,我往往非常驚訝地發現,當我書寫的時候,新的內容仍然源源不斷的冒出來,就像我的鍵盤自己也會思考一樣。

書寫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 書寫是對思維的備忘:人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就像是在黑暗中打著電筒往前走(事實上,我們的工作記憶資源是有限的,有研究證明我們只能在工作記憶裡面持有7加減2個項目;此外認知負荷也是有極限的),每一步推導都將我們往前挪一小步,然而電筒的光亮能照到的範圍是有限的,我們走了幾步發現後面又黑了,想到後面就忘了前面的,想到某個分支上去就忘了另一個分支,我們常常想著想著就想岔了,想岔了也就罷了,問題是一旦想岔了太遠,就很難回到當初岔開的地方了。有時候,我們是如此努力地試圖一下就走出很遠,同時又老是怕忘記目前已經取得的進展和重要結論,結果意識的微光就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打轉,始終無法往前走出很遠。而將思維過程記錄下來,則給了我們完全的回溯自己的思維軌跡的可能。舉個具體的例子,平時面對一個問題我們常常首先會想出幾個主要的、關鍵的思考方向,但是這個時候如果沒有筆記,就只能一個一個展開思考,結果展開思考了一個,卻忘掉了第二點是什麼了。如果記筆記,我就會先一二三的羅列出思考的關鍵方向,然後逐一展開。思考任何一個分支的過程中有新的發現,但一時間沒有剩餘的思維去細想的話,就先用關鍵字記在一旁,一會回頭再仔細思考。某種程度上這裡筆記起到了備忘的作用。
  • 書寫是對思維的緩存:正因為我們的工作記憶有限,所以我們在頭腦中思考問題的時候就往往只能將幾個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保持在工作記憶中,導致想來想去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打轉,思維總是走不太遠。這方面我就有強烈的感覺,平時在走路的時候雖然也思考問題,但總是覺得思維的廣度很有限。我們不妨設想數學家如果沒有紙和筆的話,數學的發展會遭受到多大的阻礙,也許愛因斯坦能夠在大腦中構思一個證明的最關鍵環節,但是你是否能夠設想不用紙筆來「緩存」思維的中間步驟,而完全在大腦中證明費馬大定理呢?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能夠用紙筆緩存思考的中間結果正是人類的理性之光能夠走得如此之遠的最重要條件。上一篇文章其實我原本的簡記只有一半,另一半(更重要的那部分)卻是在寫成文章的時候自己冒出來的。
  • 書寫是與自己的對話:在書寫的時候,你不斷地觀察自筆端流出的信息,一行文字被你寫下來之後,你就不用再將其費力地保持在大腦的臨時記憶中,因為這行黑底白字會不斷主動地通過視覺刺激來提醒你它的存在,於是你就可以將空出來的思維精力用於反思你自己的觀點。不信你可以自己觀察一下,如果不用紙筆,僅用大腦,是否很難在思考一個問題的同時對自己的思考進行反思呢?
  • 書寫是與別人的交流:每個人的思維都有一些盲點,盲點之所以為盲點就是自己很難覺察得到,雖然我用了很長的時間來訓練思維的客觀和清晰,但總是不斷發現自己的思維仍然還是時不時不自覺地陷入某個盲區,當我對人類思維的特點了解的越多,我就越是從心底里謙卑地認識到與人討論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個人的盲點不一樣,你的盲點可以在別人那裡得到補充,別人的盲點也可以被你糾正。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的含義便在於此。寫下來,與別人交流,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此。除了盲點之外,我們對於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的缺口一般是很難覺知的,如果自己的思考因為對某個重要知識的無知,犯了嚴重的錯誤,一般自己是難以反省出來的——如果你不知道一個東西,很大的可能性是你也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它。而把自己的思考寫出來讓別人發現漏洞,則是對自己知識體系的善莫大焉。
  • 有時候,語言自己也會思考:在沒有付諸筆端的時候,思想在腦海中的存在形式往往較為模糊、抽象,有時甚至是圖像的形式,然而,如果需要寫出來,甚至寫出來給別人看和別人交流的話,就必須使用文字元號,文字元號其實有自己的一套系統,計算語言學上稱為語義網路,同一個概念,在大腦中模糊的感覺,和明確地表達成某個特定的詞語,是不一樣的。你會因為用了某個特定的詞語從而想到另一個詞語,你寫著寫著就會發現一些詞語就像本身有靈性一樣,將其他的詞語都帶出來了。有時候,這種效應會導致書寫變成一場文字遊戲,但好的一面是有些時候也是有益於拓寬或啟發思維的。

在開始書寫你的想法之前,我知道很多人不書寫的原因是因為覺得沒有什麼可寫的,其實這是一個怪圈,你越是不開始書寫,總是拿有限的思維緩存去默想一個問題,就越是沒有內容可以寫,如果你逼著自己將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寫下來,看著自己寫的內容,試著進一步拓展它們,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遠,很遠。

那麼,書寫究竟應該從哪裡開始呢?

總結了一下,最近我主要研究的領域主要包括這些:

  • 互聯網金融 & 金融科技(Fintech)
  • 區塊鏈技術
  • 電子銀行
  • 風險管理
  • 信息安全
  • 滲透測試技術

那麼還有哪些是我真正感興趣的領域呢?

  • 心理學和自我認知
  • 諮詢方法論 & 諮詢案例分析(戰略、市場進入、運營、成本收益分析等)
  • python編程
  • 數據分析 & 數據處理 (可結合python來進行,可結合其他的數據分析工具和可視化工具,比如Tableau)
  • 新興科技(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對傳統行業顛覆式的影響)
  • 金融學知識 - 資本市場 & 貨幣市場
  • 財務管理 & 成本收益分析 & 會計 & 稅務
  • 體育 - 足球
  • 寫作
  • 英語

從上面再提煉一下,我的主要關注點其實可以總結為幾個關鍵詞:金融、諮詢、信息科技、數據分析、財務、文學、自我認知。

從這裡出發,堅持下去,「感覺」它沒準就順其自然的來了,寫順了之後下筆便會有神吧。

以上,是為開端。

推薦閱讀:

身邊的人都是讓我舒服的人
你愛自己的樣子,真好看
《19周,越自由的天空,更審慎的內心》
關於工作的深度思考
揭穿下真實的人性--懶惰、虛偽

TAG: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