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信任基礎的物質激勵都是耍流氓
寫在前面:
一檔免費的視頻欄目「用腦做管理」,由天天心理網和張紅川老師(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心理研究所副所長兼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博士)聯袂打造。
這是中國首檔基於組織神經科學(organizational neuroscience)和神經領導學(neuro leadership)面向企業經營者與管理者的談話類科學節目。
通過通俗易懂的傳播方式向企業家傳遞心理學、管理學與神經科學交叉領域的前沿科學研究成果。(歡迎觀看文章最下方欄目導視)
識別二維碼觀看 2016-05-11 期最新節目視頻
「商業文化的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原指阿喀琉斯的腳跟,現在一般是指致命的弱點,要害。
後人常以"阿喀琉斯之踵"譬喻這樣一個道理:即使是再強大的英雄,他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軟肋。
上期節目中為大家介紹了權力對於領導者所產生的好的和不好的影響,本期將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就是商業文化在領導者身上產生的作用。
這個話題要從兩個新興的經濟模式開始談起。
1、共享經濟
對於這個大家一定不陌生,可以說它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的衣食住行。打車軟體Uber,住宿軟體Airbnb等等,不用多說,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體會過共享經濟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不僅如此,華爾街日報調查結果顯示,現今估值最高的10家獨角獸企業(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有4家都是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與傳統經濟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更依賴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2、粉絲經濟
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被關注者多為明星、偶像和行業名人等。
粉絲經濟藉助的是粉絲與所追捧的企業之間的紐帶,而這個紐帶中,最重要的人際互動因素就是信任。
舉這樣兩個例子,並不是說只有新興經濟模式才需要信任。恰恰相反,由古至今,「信任」一直是經濟形成的基石。
亞當斯密就曾在《國富論》中提到過:所有經濟的基礎都是來自於信任,如果缺少了信任,經濟將蕩然無存。
再追溯到我們的原始社會,那個以物易物的年代。我們為什麼願意把自己的物品拿出來與別人交換呢?這背後深層的基礎就是我們選擇相信別人,別人也選擇相信我們。這是經濟生活開始誕生的重要心理基礎。
由此可見,「信任」對於我們的經濟生活是多麼重要。反觀我們今天,信任狀況是怎樣的呢?非常可惜,越來越多的現象所反映出來的是:信任正在不斷衰落。
兩個實驗研究,帶你看一看商業文化對信任產生的影響。
實驗1
2014年全球頂級雜誌 Nature 報道了蘇黎世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這是一項非常簡單的扔硬幣實驗。實驗對象為瑞士銀行的員工。
實驗人員分成了兩組,他們之間唯一的區別就是:其中有一組,在實驗開始之前暗示了他們銀行從業人員的身份,而另一組只是暗示他們是普通人。然後分別進行扔硬幣的任務,報告扔出的次數,當次數超過平均水平的話,就能得到獎勵。
實驗表明:越是暗示他們銀行業從業人員的身份,他們就越是會存在虛報的情況。
實驗2
實驗對象為在校大學生,同樣分成兩組。一組學生是經濟類專業的,而另一組學生是非經濟類專業的,讓他們判斷一些人臉是不是可信。這些人臉都是事先經過評估的,有一些相對來講比較可信,而另外一些相對來講不是那麼可信。
實驗表明:對於不太可信的這些人臉,經濟學專業和非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判斷差不多。但是有趣的是,學經濟的學生傾向於把那些本來可信的人臉也判斷為不可信。
結論
通過這兩個實驗不難看出商業文化對我們產生的影響。我們變得不容易相信別人,凡事持懷疑的態度。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正在因為商業文化的影響而逐漸減弱。
矛盾
看到這裡,你會發現產生了一個矛盾的現象:經濟的重要基礎是信任,尤其是現在的新經濟形式,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可以說是信任促進了我們商業文化的繁榮。
但是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隨著商業化大潮的不斷涌動,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對信任的削弱。
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又給領導者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示?
錢可以代替信任?
在第一期節目中,張紅川老師就曾提到過,要想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就必須利用「漏斗模型」往後逆推,一直推到大腦的加工模式,推到大腦的思維模式。
所以我們再次回到「人際思維」這個老話題上。
人,是社會的動物。正因如此,「依賴」是我們生存的基礎,只有相互依賴,才能獲取生存所需的必要資源,這也是經濟生活產生的必要基礎。
那依賴的前提是什麼?毫無疑問,是信任。如果沒有辦法建立信任的話,經濟和生存都會受到威脅。
但是現在的一種情況是:金錢似乎可以代替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就是說,原來通過信任才可以獲得的資源,現在通過金錢都可以買到。錢,變成了我們更加依賴的東西。
自足 (self-efficiency)
現在甚至有了這樣一個專門的詞語,來形容這種「錢就是一切」的感覺。「自足」就是指:有了錢我什麼都有了,有了錢信任也不再重要了,有了錢我連疼都不怕了!
有一個實驗:把實驗者分成了兩組,一組數銀行剛取出來的鈔票,一組數類似於鈔票的紙片。數完之後完成一個痛覺測試。實驗表明:數完鈔票的人痛覺感降低。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越有錢的人越不怕痛。
這是在實驗人員身上的表現,那對於領導者的企業管理又會產生什麼啟發?
泰勒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理論使得「管理」正式進入了科學化的學科體系。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理論就是:工作完成量與報酬相連,對員工進行更加精細的管理,從而節約成本。
霍桑實驗
但是,在科學管理理論發表10年之後,美國芝加哥一個電器公司里進行了一項非常經典的研究,可以說這項研究打破了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
這家電器公司的環境非常好,設施也很先進,但是員工的積極性就是不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找來了一些心理學家。最後的研究結果讓所有人都感到吃驚。
影響員工積極性的不是福利也不是報酬,而是關注。只要把這些員工編製進霍桑實驗的實驗組中,給予適當的關注,員工的工作效率就會大大提升。這被稱之為「霍桑效益」。
啟示
所以,也許領導者應該走出這樣一個誤區:「不管什麼樣的激勵都不如錢管用。」也許員工需要的只是一份關注,一份認可,一份信任。
精神不見得不如物質管用
每個人都需要工資,都需要幹活拿錢,但是給予物質獎勵的一個前提是:人與人之間良好的信任基礎。
如何才能建立信任基礎呢?這就有賴於領導者轉變思維模式,更好地去理解與員工之間的關係,想員工之所想,明白員工的需求之所在。當做到這一點的時候,物質激勵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推薦閱讀:
※沒試過怎麼知道不行
※【探索爭鳴】中國經濟發展學論綱
※初學者如何學管理(二):對話
※老闆不講制度,員工就會跟你講條件!
※用腦做管理 | 影響力:特洛伊木馬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