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經濟:品質和數量如何平衡?

傳統的規模經濟,靠量取勝。而小眾經濟,必須靠質取勝。

量,很簡單,就是多!那我們分析一下,什麼是質?

觀點一:我認為,質就是體驗,體驗越原始(也就越貼近自然,與人世關係越小),越真實,越震撼,「質」就越高。但體驗的價值越大,會影響量的產出。

原始社會,那種自己獲取收穫的體驗最充分,最震撼,因為你的每一分果實,基本都是自己拼出來的,或者說是一個部落扎紮實實從自然攫取的。但很明顯,量的確難以滿足人類的需求。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生產力有所發展,人可以基本實現自給自足了,於是,人類加大了社會分工的力度,提升生產效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量在增加,可質卻越來越小了。因為分工,人的體驗逐漸單一化,農民只需種田,商人只需賣商品,君主只須承擔管理責任。但在那個時代,分工還沒有達到現在的程度,人們還會不時地分擔一些其他角色。

伴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生產力徹底解開了枷鎖,迅猛地發展。教科書上是這麼說的。這發展,其實就是生產了大量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滿足了貧乏時期人的需求。

可如今,生產力如此發達了,儘管貧富差距很大,可就整體而言人類的物質和精神產品已經不像以前那樣貧乏。但是!人類的體驗,人類生活的品質,伴隨著產量的增大,生產效率的提升,一步步地下滑。如今人類社會的分工,單一化程度極高。如今人類的體驗,除了人為創造的體驗,已不算太多。我們已經遠離原始,遠離真實的自然,生活平靜如水,波瀾不驚。這就是生產力帶給我們的單一化的體驗,枯燥乏味的「質」。

觀點二:提升產能,提升效率,會降低人的價值,使得經濟發展不那麼需要人;但重視質的經濟,也就是創造體驗的經濟,很重視人的價值,但效率卻沒有那麼高。

看看人類的經濟發展史,都是將人力從土地上解脫,從勞力上解脫,擴大生產力,讓人衣食無憂、獲得自由和空間的過程。但是,問題來了,我們有一天完全衣食無憂了、自由了,什麼也不用干就能生活了,那我們的價值何在,我們生活是為了什麼?

這就是提升生產效率的悖論:人提升生產效率是為了解放人,讓人過得更好,可一旦人從勞動中解放出來,我們什麼都不做了,真的過得更好?

生產效率的提升就是為了取代人的勞動,降低人的價值。現在誰還將就勞動光榮,狹義上的勞動者,比如掃大街、處理垃圾,都是中下階層人乾的。當然,也不乏高級勞動者,比如掌握高精尖的製造業技術人員、研發人員,他們代表著生產效率。可由於效率的提升,這樣的人,並不多!

但是,你看看,成功的影視明星、文藝工作者,即使混得差一點,還是有一個光環在身上。在我看來,這個光環的本質,就是一種體驗。同理,身經百戰的軍人、政治家等,都是因為能夠給人予以精神上的震撼體驗,才獲得這樣的光環的。但是,這樣的體驗效率並不高,為了培育一個藝術家、演員,為民眾長時間地創造體驗價值,還是需要時間和資源的。越老越吃香,正說明著藝術技能的低效率。幾百年前培育一個藝術家的概率時間,和現在培育一個藝術家的概率和時間,相差也並不大。

觀點三:小眾經濟想要持續發展,必須立足小眾,建立門檻,塑造品牌。量不重要,重在體驗,重在內容。

規模經濟重在效率,重在規模,能夠短時間為人們提供足量的產品。但小眾經濟想獲得生存空間,必須建立門檻,塑造品牌,吸引對口的消費者,保護自己的體驗和內容。國外的奢侈品很多都是小眾經濟的代表,他們重視企業文化,重視自身能夠提供的體驗,所以才得到持續的存續和發展。

觀點四:小眾經濟,體驗經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鐘擺擺向生產效率太久了,即將開啟的,是品質取勝的時代!

就像我在均衡邏輯里寫的那樣,現在是小眾經濟的趨勢,過去我們重視生產效率,但現在生產效率已經很高了。可如今物質和精神產品的「質」卻逐漸缺失了,我們要補課,把失去的補回來。所以,小眾經濟,一定是未來的主流,很長時間內,都是!即使是生產為主的製造業,也必須服務於這個生產潮流。比如,德國的工業4.0,充分提升按需生產的效率,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小結:TPP試圖以規模壓倒中國,但我認為TPP的計劃必敗,產能過剩的年代,還在借用TPP不斷擴大規模,美利堅那麼大的國家,那樣高效的產能,還在擴大市場,發展產能經濟,如此違背小眾經濟的潮流,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像德國都不一樣,工業4.0,貼近用戶需求,按需高效生產,德國產業的未來必然和美國大相徑庭。

在以後的文章中,我還談談製造業的地位。

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ishuozhuanlan

如有轉發意向,必先與本人聯繫。如欲約稿,請聯繫:asolioo@163.com

推薦閱讀:

大國小民的危與機?——寫在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
雄文: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MFC推薦:走進新時代:如何理解2018年中國經濟?
東南西北均不靠的安徽,究竟算是長三角還是中四角?
孫正義抵押了阿里巴巴,背後有何隱秘?阿里到底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又爭開來了……

TAG:經濟學 | 經濟 | 經濟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