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熊孩子」這麼多,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教育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接受教育?怎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每個父母都懷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將自己的孩子送進各種教育機構,希望他們變得「優秀」、「強大」、「學識廣博」、「多才多藝」。家長們在孩子的學業上傾注99%的精力,卻只留給他們1%的身心關注,這種普遍的「功利家庭」(家長只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模式正是如今社會的映射。而掙扎在這種體制下的孩子,他們的「反擊」往往是毀滅性的。

反對校園欺凌 ANTI-BULLY

從近幾年頻發的學生死亡事件中,我們對學業壓力和校園欺凌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我們所知的「欺凌」,已不僅僅指「弱小」,學霸也難逃厄運——廣西北海某中學一位品學兼優的女生於1月18日選擇從教學樓跳下,結束自己幼小的生命。從女生的遺書上看,她經常被同學威脅、欺負,輕生的念頭早已萌發,卻無人相信。

的確,霸凌是這件悲劇的「罪魁禍首」,然而家長和學校的不作為,難道不是最該被譴責的嗎?其實無論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本質上都是體制的受害者。正如大學者夏丐尊所說:「學校教育到了現在,真空虛極了。單從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馬燈似的更變迎合,而於教育的生命的某物,從未聞有人培養顧及。」因此,教育不該只關注學生在知識方面的成果,更要在其身心健康上下苦工。

那麼,在當下留學潮井噴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國外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我想答案是因人而異的。畢竟「熊孩子」哪裡都有,「欺凌」現象屢見不鮮,比如前段時間的「華人子女欺凌事件」以及某朋友圈裡移民加國的母親也飽受孩子被欺之苦。這些事件反映出來的是我們的教育問題,為什麼我們沖著國外的優質教育而去,卻不改掉自己身上的舊習呢?雖然「欺凌」現象無法徹底消失,但健全的政策和得體的措施才是讓人安心的因素。

美國

早在2000~2002年期間,美國就有15個州通過了禁止校園欺凌的法案,這些法律法規明確校園欺凌的範圍。例如校園欺凌不僅包括身體上的欺凌,還包括語言欺凌、社交欺凌(例如孤立某人)和網路欺凌。聯邦政府規定學校對欺凌行為採取零容忍政策輕者口頭警告重者開除學籍。其他規定例如法官認定孩子的欺凌行為與父母的不法行為(如吸毒、酗酒)有關,法官可以把孩子的監護權轉移到寄養家庭。

華盛頓女教師尼爾森對遭受言語欺凌的9歲學生馬修說:「你將我的頭髮剃光後還有人取笑你的話,他們也是在取笑我。」

德國

德國應對校園欺凌的措施既嚴厲懲治,又追本溯源,防患於未然。比如對兩次記過後仍不思悔改的校園「小霸王」,校方有權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門」給予強制管教。此外,德國人從幼兒園開始就對孩子實行「善良教育」:比如愛護小動物;同情和幫助弱小者等。

當然,面對好鬥的頑皮學生,德國人也自有一套教育方式:讓他們參與拳擊、空手道等格鬥類運動項目,從遊戲中學習遵守規則和尊重他人。

日本和韓國

日本國會於2011年制定了一部叫做「校園暴力防止對策推進法」的法律,從法律層面上來應對和防止校園欺凌行為,文部科學省還開通了24小時對話熱線。與此同時,韓國也於2012、2013和2014年連續出台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的法案,並開通24小時舉報電話和117熱線電話

雖然中國現今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校園反欺凌的法律法規,但在今年全國政協會議期間,民革中央向大會提交《關於防治「校園欺凌」專項立法的提案》,呼籲儘快制定反校園欺凌法。

內容主要包括:一是整合目前已有的防治校園欺凌的規定,將其提升至專項立法。二是強調監護人責任追究制度。完善「責令父母嚴加管教措施」的具體手段。三是完善司法保護制度。增設「人格調查制度」,對未成年被告人的量刑應充分考慮其性格、家庭、經歷等情況;增設「社會服務令」,對符合不起訴條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推薦至公益性機構從事無薪工作並給予感化教育。

對於以IB課程為主體的國際學校,中黃又是怎麼做的呢?

作為一個學習者社區,我們始終認為,協調好孩子、家長和老師三者之間的關係尤為重要。就拿一年級的「家庭交換」活動為例,我們讓家庭背景各異的孩子入住到不同的家庭,讓他們在學會適應陌生環境的同時,理解其他孩子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

這種將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位置互換活動,能夠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我是誰」和評價他人——「我們如何表達自己」,理解對方的個性,尊重彼此間的差異。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考慮。而在這個認知的過程中,雙方父母也在調整各自的角色和決策,學會正確看待自己的孩子。此外,老師在學生後續的體會心得中給予引導和輸出正確的價值觀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黃國際黃埔小學?

當然,我們也會遇到像上面新聞中提到的轉學生,相反的,他們對於新環境的高度適應正反映了我們成功的教學理念。學生A是一位傳統學校的轉學生,在之前的班級里,他就像一位特立獨行的「遊俠」,因此經常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同。初來乍到,A同學總是對老師的建議和表揚習慣性地逃避,也改不了好動的行為,彷彿全身上下都寫滿了「拒絕」的信號。

當班級老師意識到這個情況後,就下意識地在課堂上與他互動:邀請他回答問題,找到他的優點並「點贊」,一步步建立起他的自信。同時,我們引導孩子從六大探究主題「我是誰」、「我要如何表達自己」出發,讓他們在自我認知的同時了解自已和他人的差異和獨特性,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的優點,用善意的話語提點他人的不足。

而這種互動交流的過程,也鼓勵孩子們學會如何表達自己,如何面對他人的刁難,如何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做出積極正面的反饋:變得更有愛心、心胸寬廣、但也堅持原則......(十大培養目標)也因為老師不斷地在細節處鼓勵孩子學會表達,並給予評價導向,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提升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和信任,行成一個良性的教學循環。

中黃國際黃埔小學?

除了上面的內容,我們還在低年級實行小組合作方式,讓孩子們從自己的小夥伴身上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並在班級里設立一個特別的區域,當孩子情緒低落或需要傾訴時,老師就能及時發現,而不是任之隨意發泄、自暴自棄,從而正確引導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在高年級活動中,我們則邀請一些知名的律師專家和教育學者給與學生專業性指導,讓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都能夠健全發展。因為幸福教育,是愛的教育。

中黃一直堅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天賦就像蒙塵的寶藏,等待我們去慢慢挖掘,慢慢欣賞。因為終有一天,你會看到舞台上最閃耀的他們!

中黃國際黃埔小學?

中黃國際教育(黃埔)小學官網:sx.czwie.com/portal.php


推薦閱讀:

寫給即將當媽媽的自己「教育方式」
留學生們,你們對國內和國外教育方式感觸最深的是什麼?
作為一名中專老師,上課無一人聽講是怎樣的體驗?
如何看待幼兒園教育中老師僵硬的教育方式?

TAG:教育方式 | 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