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劃一場「越獄」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長期霸佔IMDb和豆瓣電影榜首,就算你沒看過,也一定聽過這部鼎鼎大名的巨作。這部電影製作於1994年,二十多年來熱度不減,吸引著全球的影迷持續地討論。試想,如果你被人冤枉,鋃鐺入獄,身處高牆電網之中,你該如何繼續人生?是渾渾噩噩、自甘墮落?還是想方設法、逃出牢籠?
電影主人公安迪精心策划了一場越獄,並堅持數十年去實踐,最終翻越了牢籠。電影總是對現實的誇張與藝術化創作。實際上,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牢籠」里——沒有提高的成績、停滯不前的工作、難以掌握的技能等等,那些看似不可能解決的問題束縛著我們,讓我們難以前進,喪失鬥志。
不過,正如周國平所說:「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可翻越的牢籠,只有規劃不夠的人。只要掌握了「規劃」的能力,我們便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翻越生活的「牢籠」。
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在《規劃力》中,齋藤孝已經給出了答案。他是日本明治大學的教授,對於教育學頗有研究,善於發掘學習和教學經驗,總結出「學習方法論」,已經出版了《深閱讀》、《學會學習》、《如何有效提問》等多部熱門作品。在新作《規劃力》中他提出:只要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將其分解為幾步,積極踐行,就一定能成功!
規劃力究竟是什麼
有一個著名的笑話:怎麼把大象裝進冰箱?第一步,把冰箱門打開。第二步,把大象裝進去。第三步,把冰箱門合上。但是仔細想一下,這個笑話其實就體現了規劃力。為什麼呢?「把大象裝進冰箱」包含了《規劃力》里說的的三個要點:設定目標,透視步驟,積極踐行。要達到這三個要點,在這裡我們重點討論兩種能力:透視步驟的能力以及分清主次的能力。
透視步驟的能力
1、用「拆解」的眼光看問題
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概念是,「一件事可以分成幾步來完成」。把這個觀點銘記在心,再去看生活中的每件事,它們就好像按下了放慢鍵,可以一幀一幀被拆解。就像把大象裝進冰箱需要三步一樣。《規劃力》中說,每個人都有「規劃力」,只是有些人不自知。萬物是相通的,所有事都可以擁有「拆解」的眼光來看待。
2、學會「偷師」
「偷師」的目的是「學藝」。微博上有個小有名氣短片攝影師叫竹子,有將近七十萬粉絲的她經常被人私信追問,「怎麼才能成為一個像你一樣的攝影師呢?」她就反問,那你說說你覺得,這個行業現在做的特別好的有誰?對方往往一頭霧水,不知所云。竹子說,作為一個小白,要想在一個行業里迅速成長,你一定要知道誰做的最好,然後你不斷的向他學習,不斷的模仿他,你才可能成功。
這就是《規劃力》中齋藤孝所說的「模仿力」的藝術。想要快速成長,首先要確定一個目標人物,然後用「拆解」的眼光去看待他所取得的成就,找到了他成功的原因,也就找到了你成功的方法。如果你的目標人物是自己的導師,同事,你可以觀察他是怎麼學習工作的,像他請教,不斷的模仿他。如果是哪個行業的大牛,你可以去報名他的課,讀他的自傳,研究他的產品。只要你想,總能找到方法。有時候,僅僅是模仿優秀的人,就足以使我們進步飛速了。
3、學會「倒推」
拿到一個漂亮的陶瓷花瓶,有的人把它擺在客廳,有的人會琢磨這個花瓶是怎麼做出來的。《規劃力》中舉了溫莎國際大酒店股份公司總裁窪山哲雄的例子:他在日本帝國酒店實習的時候,會在剩餘時間去麥當勞打工。當然不是為了掙錢,他是看中了麥當勞作為一個成功的全球連鎖餐飲企業,背後隱藏的管理方法。因此他在工作的時候不斷觀察、總結,從拆洗機器到漢堡薯條的保鮮中,「倒推」出了美國公司的經營方法。不論是成功的產品還是成功的人,都不是憑空產生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看到了「成果」,「倒推」出過程。
分清主次的能力
1、從大處著眼
我們走進一個景區,首先就會有一個縮小版的地圖,叫鳥瞰圖,可以指引我們去想去的地方。規劃的時候,要站在俯瞰的視角,才能看的周全。不然以管窺豹,只能看到一個斑點。
還是拿《規劃力》中窪山哲雄的經歷來舉例,當窪山哲雄在夏威夷的酒店工作時,有員工反映廚房太熱了。窪山哲雄沒有直接去看空調,而是拿出了酒店的設計圖。他發現之前廚房搬遷,沒有重新設計空調氣流,熱氣又被發動機吹回去了,於是拿掉了發動機,問題迎刃而解。
2、從小處入手
有句俗語叫「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規劃也是如此,做起來難的原因往往是實踐者一直站在「俯瞰」的位置不肯下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規劃力》中說,做所有事都需要有「切入點」。就像剛才提到的「解決廚房過熱問題」,規劃的時候該拿出設計圖「俯瞰」,實際操作的時候也只是摘掉了發動機,沒有每個步驟地實地排查啊!
3、「交貨期主義」
「交貨期主義」就是給自己定一條「死線」,說的高大上一點就是「deadline」。不知道你有沒有印象,讀書的時候,我們學習效率最高的時候往往是臨考前的最後一個禮拜。正是因為有考試這條「死線」死死壓著,我們才能頭懸樑錐刺股,挑燈夜讀,「聞雞起舞」。
「交貨期主義」的另一層含義是,把自己努力的目標設定為「交付產品」,讓努力產生附帶價值。《規劃力》中有一個很毒的說法:「沒有附加值的作業就是浪費。」初中的時候上物理課,老師講一個機器在生產的時候,做了100個功,其中有用功是80,還有20是無用功——「這部分是生產過程中的損耗」。很多人覺得自己花費了很多時間在工作上,但其實只是花在了閑聊與「辦公室鬥爭」,實際產生附加值並沒有多少。
控制成本,確保質量,遵守交貨期,是將規劃力發揮到最大的不二法門。
《規劃力》思維導圖
有的人可能說,我做的是具有創意性的工作,按照規劃做事會限制我的創造力。但你仔細想想,古往今來的藝術家也好,作家也罷,其實他們的創作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有一個長期的規劃。莫扎特從四歲起練的就是傳統曲式,但是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他重新定義了古典樂。齋藤孝在《規劃力》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種帶著鐐銬跳舞的方法,就像籃球比賽有其邊界與規則,但這並不影響那些偉大的扣籃,反而激發了運動員的鬥志和決心。
「畫竹必先成竹於胸」,這是蘇東坡畫竹的心得。齋藤孝在《規劃力》中力圖為我們闡述的,也就是這「胸有成竹」的道理。只要掌握了「規劃力」,我們就能翻越生活的「牢籠」,「規劃一場越獄」。
推薦閱讀:
※如果工作到40歲,突然失業了,怎麼辦?
※你的職業價值觀是什麼?
※【彼得大叔的12節營銷課之12】職業規劃
※工作後讀研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生活學習工作怎麼融合在一起,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