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捲入離奇「舞弊案」,調查組:沒發現問題,皇帝:往死里打
提起明代的大才子唐伯虎,大家不不陌生,是中國歷史上頂尖的畫家、書法家,現在如果誰手頭收藏了他的一幅畫或者一幅里,也是鎮館之寶或者值得特別展示的重要文物。特別是有關他的點秋香的故事廣為流傳,至今成為世人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不但沒有過點秋香那樣的風流韻事,生活的幸福指數也非常低,甚至可以說是命運坎坷,潦倒一生。那麼,是什麼事情讓唐伯虎的生活如此凄涼呢?一個直接原因就是他捲入了科場案,因為他會試涉嫌舞弊被查處。
這起案件發生在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明王朝在這一年春天要舉行會試。唐伯虎也要從家鄉蘇州到北京去參加這次會試,他這年正好30歲,是而立之年。那麼這次會試的主考官是誰呢?
這次明孝宗皇帝欽點了李東陽、程敏政為這次會試的正副主考官。李東陽是誰呢?他是湖廣茶陵人,在北京出生。李東陽是個神童,名氣非常大。有史料記載,李東陽4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寫直徑達到一尺的大字了。他8歲時,由景帝特批進人順天府學學習,16歲就考中了順天鄉試的舉人。他18歲時,也就是天順八年(1464年)考中進士。如果用明代來中國的傳教士的說法,16歲就拿到了碩士學位,18歲就拿到到了博士學位。這次他是以禮部尚書、大學士,也就是雖禮部部長的身份來擔任會試的正主考官。
程敏政也非常有才,他的科舉考試成績非常不錯,在明成化二年(1466年)殿試中是榜眼。
唐伯虎是有名的才子,16歲考取了秀才,29歲時在鄉試中中解元,擁有了一個好的綽號——「唐解元」。而這次30歲的他到京城參加會試對唐伯虎來說是人生最要的轉折點,考上了就可以鯉魚跳龍門,順利赴入官場。
會試就是各小鄉試錄取的舉人集中到京城參加考試,會試錄取的考生稱為貢士,會議第一名稱為會元。參加的這次會試的規模不算太大,只有三千五百多名考生參加,這在明清會試中算規模比較小的。但是錄取名額卻不少,朝廷給的錄取指標有300名之多,錄取比例達到8.3%。
三千五百多名考生齊聚京城,博取有限的進士名額,大家都躊躇滿志,躍躍欲試。誰會拔得頭籌考中第一名的會元,這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值得關注的是,大家幾乎都認為唐伯虎應該是第一名的熱門人選。
然而,正在這時,有人發現問題了,是什麼問題呢?有人說,唐伯虎在考試前送給他們看的八股文的標題,與剛剛結束的會試的考試題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說是一模一樣。這時,馬上就有人提出,這個唐伯虎不是在考試前去見過程敏政嗎?程敏政不就是這次會試的副主考官嗎?於是,他們們把這兩件事一連起來有人就說難道唐伯虎從程敏政那裡拿到了考題嗎?或者是程敏政把考題賣給了唐伯虎?
這可是轟動性的新聞,絕對可以上頭條,很快在北京城裡傳開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就是嚴重的舞弊案。聽到這樣的消息之後,有一個叫華昶的官員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寫了一份奏摺,把這件事報告給了皇帝。
接到奏摺的孝宗皇帝高度重視,於是諭令主考官李東陽徹查程敏政評閱過的試卷。
主考官李東陽等人4認真複查了程敏政評閱的所有試卷,發現唐伯虎不但沒有名列前茅,連榜上都沒有他的名字,這次考試他壓根兒就沒有被錄取。因此調查結果是:副主考官程敏政沒有偏袒照顧唐伯虎。
孝宗皇帝可不來這一套,他下令把舉報者華昶和買考嫌疑的唐伯虎都抓起來,嚴刑逼供。
為了能完成皇帝交給的任務,負責審理案件的官員對唐伯虎動了大刑。唐伯虎一個文弱書生能不能扛得住,很快就招了,說自己到京城後送給了程敏政一塊金子,程敏政結果透露了考題……
案情就這樣水落石出,接下來孝宗皇帝進行了判決。對見錢眼開,導致科學孝試不公平、不公正的程敏政的處決是罷免官職,提前內退。沒有直接把他打入死牢已經是格外開恩了。
而對於唐伯虎這個「主犯」又是怎麼判決的呢?史書用4個字進行了記載:黜棄吏役。意思就是革掉了唐伯虎舉人的資格,去衙門當衙役。革掉舉人,就意味著他通過科學做官的這條路完全走不通了。
判決結果下來後,「想不通」的程敏政因為遭遇「冤罰」,怒火難平,強制退休後的第四天就病死了。而唐伯虎雖然沒有氣死,但這也改變了他的一生,曾經風光無限的江南大才子被貶為了地位低下的衙役,唐伯虎怎麼也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回鄉之後,他辭去了衙役這個職務,歸隱鄉間,靠賣畫為生。沒有了功名利祿的雜念和誘惑,唐伯虎開始縱情山水,遊戲人生,將他無處施展的抱負化作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將那噴薄而出的才華化成曼妙圖畫和錦繡詩文。
俗話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這起科場案,雖然關閉了唐伯虎從政為官的大門,但也開啟了他專註藝術創作成就一代大師的道路。明代官場少了一個唐部長、唐市長之類的官員,但多了一個藝術成就彪炳史冊的江南第一才子。
推薦閱讀:
※分析性寫作如何分析
※新手教師如何快速玩轉課堂教學?
※新一年,讓孩子自信說出「Yes,i can!」
※這幾種學習方法效率最高,你有沒有在用呢?
※當電競解說專業面試官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