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口多少人破格申報入選青千?
上一期我們統計了材料口青千的獲得博士學位情況,其中16人海外獲得博士學位,26人國內獲得博士學位。青年千人申報的基本要求之一:申報時具有連續36個月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經歷,並已取得博士學位。國內取得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不得突破上述年限要求。海外取得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如果取得突出研究成果或其他突出成績,可突破年限要求。通俗點講:海外博士最早在拿到學位證書後便可申報,而國內博士必須海外經歷滿三年。
那麼,第十四批材料口的申請人破格情況如何呢?全部入選者的海外工作經歷又有什麼關注點呢?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一下入選者在哪「刷」海外經歷。總的來說,這個問題個體差異化比較大,有的長期在一家單位工作,也有的幾年內接連換了多家單位。當然這都無所謂,只要保證海外經歷的連續性即可。
我們在統計時,入選者的每一段海外工作經歷都進行記錄,42位入選者中僅有1位博士畢業後進入工業界,其他人長期在學術界發展。接下來我們看一看他們在哪些學術機構留下了奮鬥的身影。
材料口青千海外工作經歷分布在41所高校和8家科研機構,其中60%高校世界排名前100。如果統計排名前200高校,比例達到85%(大學排名參考ARWU)。與博士畢業高校統計情況對比(1/3世界前100,1/2世界前200),入選者的海外工作選擇明顯傾向於排名更高的大學!當然,使用大學排名來表述這個現象也有片面性。一方面,本領域頂尖實驗室/課題組不一定都分布在排名較高的高校;另一方面,仍有科研機構無法按照排名統計。例如美國國家實驗室、德國馬普所這些著名機構。
另外,我們結合42位入選者海外工作經歷繪製了圖譜。通過這張圖,可以直觀的感受一下入選者的工作歷程,並且發現一些有趣的問題。
首先說明兩個關鍵的時間點。千人計劃申報要求:涉及時間、年限均以「2017年6月1日」作為計算節點。因此,申請時仍在海外任職的申請者(占絕大多數),2014年6月1日便是「是否滿足36個月連續工作經歷」,「是否屬於破格申報」的關鍵時間點。我們用中間一條橙紅色豎線作為參考線,以不同顏色區分入選者的每段海外經歷。在時間跨度上,入選者最早的海外經歷開始於2010年。
從圖譜來看,16位海外博士學位獲得者中超半數是破格申報入選,這個大概的數據無法說明破格與非破格入選者水平差別,但可以發現破格群體確實有年齡優勢。青年千人項目的特點之一是不限申報次數,申請人可以連續嘗試。這對海外博士申請者來說比較有利,稍有成績便可嘗試申報,即便失敗也能積累經驗。當然真正能入選的水平都不低,例如媒體關注的第十四批「90後」青年千人,基本都是破格入選,水平很高。
相比而言,國內博士申請者只能嚴格遵守政策。儘管也有不錯的成果,但必須滿足三年海外經歷。結果是一邊拚命積累成果,一邊心急火燎的熬時間。這一點從圖譜上也有所反饋,諸多入選者海外經歷不會超過36個月太多,滿足年限要求趕緊申請。如此這般,他們往往不會深度參與海外高校的教職申請。縱觀42位入選者,90%以上的海外工作崗位是博士後性質,Tenure-Track助理教授比較少。「國內博士學位-海外博士後-青千回國」儼然成為性價比最高的學術職業發展路徑。
經過這兩期的介紹,我們對材料口青千的學習工作經歷有了一定了解。下一期我們介紹的主題是「第十四批材料口青千研究方向分析」,重點分析入選者聚集在哪些熱門研究方向。請大家關注「時代學者」公眾號。申請青千的朋友可以添加我的微信:TSCHLR,結合具體研究方向案例深入探討分析。我們也組建了青千申請交流群,申報階段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群里可以交流解決。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哈爾濱工業大學在考試月於圖書館門口開辦嘉年華?
※老師提問的時候問聰明孩子難問題,簡單問題留給笨孩子,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不由自主的無意義聯想和思考 導致失眠的邏輯
※梁啟超:教育的本質,是教人不惑、不憂、不懼,頂天立地做一個人
※知識帖!70個中國文化典故,你知道多少?教給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