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李寧寧:為你解密米家產品設計高度一致的秘密
小米近年實現工業設計4大獎的金獎大滿貫,是中國唯一。就小米的設計問題,「設計瘋人院」對小米生態鏈的設計總監李寧寧進行了專訪,本文轉自「設計瘋人院」,部分內容有刪減。
小米對工業設計到底有多重視?
李寧寧:在小米生態鏈部門,工業設計能參與到產品定義、工程、量產的全流程,並擁有相當的話語權。生態鏈部門其他團隊的同事都認可工業設計的重要性,也都會為設計提供背書。
你的經歷和日常的工作內容是怎樣?
經歷:上海交通大學工業設計系本科畢業作為汽車內飾設計師工作兩年後,申請赴美攻讀工業設計碩士。在幾個offer中,因為當時的老闆,也是Art Center Ccollege of Design交通工具系校友 Shizuki Kajiyama 的一句「 ACCD is the cradle of baby star designers.」 最終選擇了該校Graduate of Industrial Design專業。
畢業後,在美國實習工作,回國加入外資設計諮詢公司。
於2011年2月加入小米,任職至今。
日常工作:負責小米生態鏈小米/米家品牌大多數(非全部)產品的工業設計,由下屬設計師負責具體設計實現及後期量產追蹤,我負責與他們討論制定設計方向,設計評審,解決疑難問題。車輪戰式工作形式。
這樣的工作內容是你喜歡期望的嗎?
是否有些具體的設計也要投身其中?
日常工作所涉及的項目領域多元,內容有趣,對於設計師來說非常過癮。
「車輪戰」式的工作方式當初沒有預期,因為無論是業務所需人數還是項目數量都在短時間內劇增。所以我本人目前已經不再自己動手建模渲染了,主要工作就是和設計師一起思考設計方案,推敲所有具體的設計細節,以及解決各種工業設計與硬體設計、後期量產之間的矛盾。這些都是相當具體的設計工作。
說小米體系里的產品,你有一票否決權?這種否決的判斷的標準是什麼 ?
並沒有一票否決權。
有投票權,我的標準是:
- 沒有設計相似性爭議;
- 設計質量達到小米生態鏈標準。
說到相似性,小米的一些產品確實有和其他品牌的產品有相像,這個怎樣理解?
盡量避免相似性爭議是我們團隊的自我要求。如有不周,我們繼續努力。
另外,之前也提到我本人「負責小米生態鏈小米/米家品牌大多數(非全部)產品的工業設計」,所以部分產品是由具有較強工業設計能力的生態鏈公司主導設計的,比如小米手環1S以後的版本(華米)、小米空氣凈化器(智米)、小米九號平衡車(Ninebot)等等。
我們團隊參與很少,我個人對這類產品也沒有最終決策權,更沒有一票否決權。如果是生態鏈公司自主品牌的產品(一般用戶可能誤認為與小米具有強相關性),那就更不在我們評審或把握的範圍之內了。
之前你有說過 :設計是尋找產品原本的狀態,這句話怎麼理解 ?
我們的設計方法論是:首先尊重內部硬體設計的合理性,該長什麼樣就長什麼樣。其次,保持簡約的風格:包括造型和交互,一般會採用最基礎的幾何形態,不刻意設計無意義的裝飾造型或細節。以上有助於:
- 降低受眾對產品的認知難度,提高設計接受度;
- 體量緊湊,設計效率高;
- 產品易於融入使用環境,自洽不突兀;
- 提高生產良率,合理控制成本。
很多品牌都表達(定義)自己的產品簡約易用,那麼能導致小米勝出的因素有哪些?
要實現簡約易用,更核心的是從產品定義開始就處處為之設想:「是否滿足剛需,解決痛點?」、「是否是高頻核心功能?」、「能否讓用戶做到直覺化交互?」等等。如上,產品的設計過程就在不斷地詰問自己。
小米/米家的核心競爭力除了工業設計之外,應該是產品定義能力。
看你之前要找關於硬體交互的書,是遇到怎樣的困惑 ?現在有答案嗎?
小米/米家生態鏈產品線涉及到多個品類,我們想在外觀上統一其核心的交互界面(即顯示、按鈕等)。也想通過科學的交互設計方法論得出設計最合理的解(未必是最簡潔的解,因為最簡有可能會犧牲易用性,增加用戶學習成本,所以是最合理的解)。這是個系統和長期的工程,我們需要持續探討研究。
這個系統的建立應該很複雜,價值也很大,在你看會包含哪些模塊和內容?
具體來說是所涉及產品線的軟硬交互操作部分。(當然我不能透露具體有哪些未上市產品。)軟硬結合的產品,兩者交互互相影響。
舉例來說,Nest溫控器一轉一按一顯示的交互與智能手機一按全觸屏幾側鍵的交互體驗就有多麼大的不同。作為一個硬體設計背景的設計師,我自己覺得很有必要學習一下軟體交互設計的思路。
小米的風格形成有受到哪些品牌或因素的影響 ?
(僅代表小米生態鏈而不是泛小米體系回答該問題)同第4問: 我們的設計方法論是:首先尊重內部硬體設計的合理性。其次,保持簡約的風格,不刻意設計無意義的裝飾造型或細節。以及基於問題4中提到的4個方面的考量,慢慢形成了小米生態鏈產品現在的設計風格。並不是先有主觀想要參考的既有品牌。
設計師是否優秀,你覺得哪些素質很重要?
- 高度的審美能力;
- 大量的產品見識積累;
- 綜合產品觀:即對產品定義、市場定價、目標用戶等理解認識;
- 造型和硬體交互設計能力及邏輯;
- 後期量產經驗積累,包括基礎模具知識、CMF工藝經驗及管控能力。
小米做「新國貨」那麼認為中式的設計是必須的嗎?
如果把中式設計狹義地理解為傳統中國視覺元素運用,我個人覺得略為刻意,也僅能滿足一部分人群的審美需要。從時間軸上看,傳統中國視覺元素是符合曆代當時中國人的審美或生活方式需要而形成的視覺要素。因此所謂現在的中式設計是符合當下中國人主流的審美需求和生活方式。是否必需體現祥雲、葫蘆,蝙蝠、壽桃已不重要。
推薦閱讀:
※999 元定位中低端市場,米家小瓦掃地機器人青春版上線眾籌
※眾籌後市場-創意族:小米生態鏈再現黑科技,499元的小蟻汽車後視鏡橫空出世
※小米生態鏈又一新品:年輕人偷懶神器,眾籌率達2395%!
※小米生態鏈智米探索線下:緊鄰順電戴森旗艦店 客流量說明一切
※「變了心」的小米生態鏈,將如何領跑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