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楝花有關的古詩詞擷拾賞析

枯木葬花吟陳力 - 紅樓夢 電視連續劇歌曲集原聲帶楝(liàn)花,是「二十四番花信風」的最後一番花信風,二十四番花信風始於梅花,終於楝花。楝花開後,春芳暫歇,百花凋零,落紅遍地,綠葉鬱郁,立夏將至,意味著夏季即將來臨。楝花,屬於芸香目楝科楝屬落葉喬木,楝屬植物大約有20種,其中我國主要是苦楝和川楝兩種,苦楝野生分布於山東、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陝西、甘肅、台灣、四川、雲南、海南等省;川楝野生分布於中國甘肅、湖北、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楝樹心材黃褐,紋理粗而美,質輕軟,有光澤,施工易,經久耐用,是製作傢具、樂器、建築用的良好材質,楝樹皮、楝樹葉、楝樹子具有明顯的驅蟲效果,萃取的楝素是極佳的生物環保殺蟲劑。在印度楝樹被稱為神樹,楝樹在現代農業方面的應用也來越廣泛,作為良好的綠化樹木,有著極強的凈化空氣的能力,還可以有效避免蚊蟲騷擾,因此越來越多受到城市綠化的重視。而楝花,鬱鬱蔥蔥,芳香沁脾,紫暈流蘇,雲蒸霞蔚,作為暮春的註腳,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關於楝花的詩詞也頗為豐產,我們擷取幾首,簡單賞析,作為送春迎夏的點綴吧。《苦楝花》唐代:溫庭筠院里鶯歌歇,牆頭蝶舞孤。天香薰羽葆,宮紫暈流蘇。 晻曖迷青瑣,氤氳向畫圖。只應春惜別,留與博山爐。【注】羽葆:亭亭華蓋,形容楝花的樣貌;宮紫:紫色顏料,因宮中多用之,故稱;流蘇:一種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絲線等製成的穗子,同樣是形容楝花;晻曖(ǎn ài):暝色,形容楝花盛茂;青瑣:原指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後借指借指宮廷,泛指豪華富麗的房屋建築,亦指刻鏤成格的窗戶;博山爐:又叫博山香爐、博山香薰、博山薰爐等名,是中國漢、晉時期民間常見的焚香所用的器具。這是唐詩宋詞裡面較早讚美楝花的詩詞,暮春時節,群芳落盡,蝴蝶都稀少了,楝花清香陣陣,紫霞氤氳,蔽日遮天,掩映著庭院,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春天就要離去,焚香惜別,留存美好,也許,這就是苦楝花帶給我們的最好的懷念。唐詩裡面還有一首關於楝花的詩詞,是劉禹錫的《武陵書懷五十韻》,是關於楚地的一長篇懷古詩詞,詞藻優美,對仗工整,典故繁多,由於篇幅所限,摘錄一句「俗尚東皇祀,謠傳義帝冤;桃花迷隱跡,楝葉慰忠魂。」,東皇指的是楚地最高的神,義帝冤指的是秦末楚漢爭霸,尊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義帝,後來被項羽派英布弒殺的典故;桃花隱居,典故出處自然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然而關於楝葉的典故去沒有查到,也許沒有,大意是楝樹可以祛除蟲蟻,清香陣陣,可以告慰忠魂吧。《鐘山晚步》北宋 :王安石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槿籬竹屋江村路,時見宜城賣酒家。政治家詩人王安石關於楝花詩詞有幾首,還有一首是《書湖陰先生壁》:「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說明對楝花喜愛之情,楝花繁花似錦,幽香暗度,細雨清風,吹落滿地,第一首輕快,第二首落寞,同是楝花,心情不同。宋代關於楝花的詩詞頗豐,蘇軾、黃庭堅皆有詩作傳世,蘇軾的「釣艇歸時菖葉雨,繰車鳴處楝花風」,黃庭堅的「苦楝狂風寒徹骨,黃梅細雨潤如酥」,周密、吳文英、劉克莊等詞作家也有不少,陸遊更是有十餘首關於楝花的詩詞,大多都是描述楝花開時天氣尚寒的景色或者心情。比如周密的《浪淘沙》「柳色淡如秋,蝶懶鶯羞,十分春事九分休;開盡楝花寒尚在,怕上簾鉤。 京洛少年游,誰念淹留,東風吹雨過西樓;殘夢宿酲相合就,一段新愁。」若要論關於楝花的詩詞,筆者最愛「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蔣捷蔣竹山的《解佩令》:《解佩令》宋代:蔣捷春晴也好,春陰也好,著些兒、春雨越好;春雨如絲,綉出花枝紅裊;怎禁他、孟婆合皂。 梅花風小,杏花風小,海棠風、驀地寒峭;歲歲春光,被二十四風吹老;楝花風、爾且慢到。這首詞不亞於竹山先生另一首著名詞作《一剪梅》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其中的「孟婆」並非世人熟知的讓人忘卻記憶的「孟婆湯」,雖然同是一個神,在這裡卻是指的「風神」,「合皂」也做「合早」,略帶俚語方言,意思是風來的太早,把花兒都吹掉了。竹山先生用通俗的詞語,清新自然,貌似簡單,實則凝練,看似重疊,此處卻美妙如音符,抑揚頓挫,猶如珠玉落盤,輕快含韻,朗朗上口。上闋略帶懇切之情,盼望花紅柳綠,多留春駐,祈求風神不要來打擾;下闕感嘆春光易逝,尤其是最後一句「楝花風、爾且慢到」,讓人傷楚,憐惜之情溢於言表,道出竹山先生的一番憐惜春光、感嘆時光飛逝之情,讀之令人感傷,不愧是一首經典春詞。還有一首關於楝花的精妙詩詞,是宋末隱士丘葵的《初夏》,頗具哲理,作者並不以春逝而感傷,反而別出蹊徑,用五月石榴紅似火來形容即將到來的旺盛季節,令人振奮,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初夏》宋代:丘葵一信楝花風,一年春事空;池荷還揭揭,櫻筍又匆匆;空嘆時光換,誰知造化工;盡將枝上色,並作石榴紅。其他還有很多關於楝花的精美詩詞,不能一一道來,然而楝花作為春天最後一番花信風,已經明確無誤地告訴人們,戀春也罷,惜春也罷,傷春也罷,春天即將過去,《荀子》有言「天道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人們感受自然景物的變化,往往寄託著自己的心情,心有所阻則感傷,情有舒緩則激昂,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且看即將到來的紅火世界。(部分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2018-4-27榆木齋花有關的古詩詞擷拾賞析

枯木


葬花吟陳力 - 紅樓夢 電視連續劇歌曲集原聲帶

楝(liàn)花,是「二十四番花信風」的最後一番花信風,二十四番花信風始於梅花,終於楝花。楝花開後,春芳暫歇,百花凋零,落紅遍地,綠葉鬱郁,立夏將至,意味著夏季即將來臨。

楝花,屬於芸香目楝科楝屬落葉喬木,楝屬植物大約有20種,其中我國主要是苦楝和川楝兩種,苦楝野生分布於山東、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陝西、甘肅、台灣、四川、雲南、海南等省;川楝野生分布於中國甘肅、湖北、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

楝樹心材黃褐,紋理粗而美,質輕軟,有光澤,施工易,經久耐用,是製作傢具、樂器、建築用的良好材質,楝樹皮、楝樹葉、楝樹子具有明顯的驅蟲效果,萃取的楝素是極佳的生物環保殺蟲劑。在印度楝樹被稱為神樹,楝樹在現代農業方面的應用也來越廣泛,作為良好的綠化樹木,有著極強的凈化空氣的能力,還可以有效避免蚊蟲騷擾,因此越來越多受到城市綠化的重視。

而楝花,鬱鬱蔥蔥,芳香沁脾,紫暈流蘇,雲蒸霞蔚,作為暮春的註腳,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關於楝花的詩詞也頗為豐產,我們擷取幾首,簡單賞析,作為送春迎夏的點綴吧。

《苦楝花》

唐代:溫庭筠

院里鶯歌歇,牆頭蝶舞孤。

天香薰羽葆,宮紫暈流蘇。 晻曖迷青瑣,氤氳向畫圖。

只應春惜別,留與博山爐。

【注】羽葆:亭亭華蓋,形容楝花的樣貌;宮紫:紫色顏料,因宮中多用之,故稱;流蘇:一種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絲線等製成的穗子,同樣是形容楝花;晻曖(ǎn ài):暝色,形容楝花盛茂;青瑣:原指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後借指借指宮廷,泛指豪華富麗的房屋建築,亦指刻鏤成格的窗戶;博山爐:又叫博山香爐、博山香薰、博山薰爐等名,是中國漢、晉時期民間常見的焚香所用的器具。

這是唐詩宋詞裡面較早讚美楝花的詩詞,暮春時節,群芳落盡,蝴蝶都稀少了,楝花清香陣陣,紫霞氤氳,蔽日遮天,掩映著庭院,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春天就要離去,焚香惜別,留存美好,也許,這就是苦楝花帶給我們的最好的懷念。

唐詩裡面還有一首關於楝花的詩詞,是劉禹錫《武陵書懷五十韻》,是關於楚地的一長篇懷古詩詞,詞藻優美,對仗工整,典故繁多,由於篇幅所限,摘錄一句「俗尚東皇祀,謠傳義帝冤;桃花迷隱跡,楝葉慰忠魂。」,東皇指的是楚地最高的神,義帝冤指的是秦末楚漢爭霸,尊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義帝,後來被項羽派英布弒殺的典故;桃花隱居,典故出處自然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然而關於楝葉的典故去沒有查到,也許沒有,大意是楝樹可以祛除蟲蟻,清香陣陣,可以告慰忠魂吧。

《鐘山晚步》

北宋 :王安石

小雨輕風落楝花,

細紅如雪點平沙。

槿籬竹屋江村路,

時見宜城賣酒家。

政治家詩人王安石關於楝花詩詞有幾首,還有一首是《書湖陰先生壁》:「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說明對楝花喜愛之情,楝花繁花似錦,幽香暗度,細雨清風,吹落滿地,第一首輕快,第二首落寞,同是楝花,心情不同。

宋代關於楝花的詩詞頗豐,蘇軾、黃庭堅皆有詩作傳世,蘇軾的「釣艇歸時菖葉雨,繰車鳴處楝花風」,黃庭堅的「苦楝狂風寒徹骨,黃梅細雨潤如酥」,周密、吳文英、劉克莊等詞作家也有不少,陸遊更是有十餘首關於楝花的詩詞,大多都是描述楝花開時天氣尚寒的景色或者心情。比如周密的《浪淘沙》「柳色淡如秋,蝶懶鶯羞,十分春事九分休;開盡楝花寒尚在,怕上簾鉤。 京洛少年游,誰念淹留,東風吹雨過西樓;殘夢宿酲相合就,一段新愁。」

若要論關於楝花的詩詞,筆者最愛「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蔣捷蔣竹山的《解佩令》:

《解佩令》

宋代:蔣捷

春晴也好,

春陰也好,

著些兒、春雨越好;

春雨如絲,綉出花枝紅裊;

怎禁他、孟婆合皂。

梅花風小,

杏花風小,

海棠風、驀地寒峭;

歲歲春光,被二十四風吹老;

楝花風、爾且慢到。

這首詞不亞於竹山先生另一首著名詞作《一剪梅》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其中的「孟婆」並非世人熟知的讓人忘卻記憶的「孟婆湯」,雖然同是一個神,在這裡卻是指的「風神」,「合皂」也做「合早」,略帶俚語方言,意思是風來的太早,把花兒都吹掉了。竹山先生用通俗的詞語,清新自然,貌似簡單,實則凝練,看似重疊,此處卻美妙如音符,抑揚頓挫,猶如珠玉落盤,輕快含韻,朗朗上口。

上闋略帶懇切之情,盼望花紅柳綠,多留春駐,祈求風神不要來打擾;下闕感嘆春光易逝,尤其是最後一句「楝花風、爾且慢到」,讓人傷楚,憐惜之情溢於言表,道出竹山先生的一番憐惜春光、感嘆時光飛逝之情,讀之令人感傷,不愧是一首經典春詞。

還有一首關於楝花的精妙詩詞,是宋末隱士丘葵《初夏》,頗具哲理,作者並不以春逝而感傷,反而別出蹊徑,用五月石榴紅似火來形容即將到來的旺盛季節,令人振奮,我們就來欣賞一下:

《初夏》

宋代:丘葵

一信楝花風,一年春事空;

池荷還揭揭,櫻筍又匆匆;

空嘆時光換,誰知造化工;

盡將枝上色,並作石榴紅。

其他還有很多關於楝花的精美詩詞,不能一一道來,然而楝花作為春天最後一番花信風,已經明確無誤地告訴人們,戀春也罷,惜春也罷,傷春也罷,春天即將過去,《荀子》有言「天道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人們感受自然景物的變化,往往寄託著自己的心情,心有所阻則感傷,情有舒緩則激昂,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且看即將到來的紅火世界。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2018-4-27榆木齋

推薦閱讀:

談談李叔同的《送別》
七言?贊保定石磊冰河救人
楓橋夜泊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行香子兩首
愛說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勞聲切?試把空杯,翁還肯道:「何必杯中物?」——辛棄疾《念奴嬌·重九席上》

TAG:古詩詞 | 詩詞賞析 | 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