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走,去太空看看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

今天是第49個世界地球日。

保護地球環境,守護共同家園是人類共同的責任。早在1883年,俄國航天時代的先驅者齊奧爾科夫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里。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探索,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一個與地球環境完全一致的星球。人類的理想是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然後實現移居的夢想,但現在的科學技術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程度,在最近的將來,這也還是一種美好的夢想。

越是探索越能讓人們明白一個道理: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今天,請跟隨我的腳步,一起去太空看看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

說起在太空中看地球,不得不提那張著名的照片——暗淡藍點

這是1990年6月6日旅行者1號在四十億英里(64億公里)外, 拍攝到的地球圖片。

這張NASA編號為PIA00452的照片、這張453*614像素的照片,讓人們產生無限的思考。

地球——這個只有0.12像素「暗淡藍點」——就在其中一束陽光里。面對這張照片,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如是說:

是那裡,那是家,那是我們

在那裡,有你深愛的每一個人

在那裡,有你認識的每一個人

在那裡,有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

在那裡,有每一個出現過的人。

【思考】當你看到這張照片後,又想到了什麼呢?

【地月合影】

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恆星,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月球則是地球的天然衛星。一直以來,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就像月球圍繞著地球轉一樣。雖然相隔很遠,但月球從未停止對地球的「守候」,於是,讓它們在同一畫面上出現,就成為科學家們在宇宙探索中的一個有趣環節。

生活中,人們想要合影很簡單,拿出手機、相機便能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拍出各種照片,但地球和月球想要來一張合影卻沒那麼容易。

1966年8月23日,美國宇航局的月球軌道器1號抵達月球,在早前的環月軌道中,這顆軌道器繞地球遠側飛行,並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幅「地出」照片,照片中的地球呈「月牙」形狀,從月平線上升起。

1966年8月23日,人類歷史上第一幅「地出」照片出爐,畫面上,地球的形狀似「月牙」。而第一張將地球和月球放進同一幅畫面中的照片是在1977年9月18日,由美國宇航局的旅行者1號在距地球725萬英里的太空拍攝的,由於光照條件,地球和月球的形狀都好似「月牙」。之後的幾十年間,地月合影的各種版本層出不窮,見證它們「在一起」的照片質量也越來越好,畫面中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地球和月球的相對大小、地球和月球的呈現形狀,都發生著各種變化。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地月合照。照片中,地球呈現為一個小月牙,月球只有部分區域被陽光照亮。

水手10號拍攝的地月合影,地月體積比例關係非常明顯。

日本月亮女神號2007年拍攝的「地落」照片。

阿波羅11號拍攝的月表和懸在月球地平線上的地球。

怎麼樣?是不是很美?

【藍色彈珠】

2017年9月25日是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在軌交付的日子。為了慶祝「風雲四號」取得的巨大突破,微信啟動頁首次「變臉」。為了慶祝「風雲四號」取得的巨大突破,2017年9月25日17點起至2017年9月28日17點,用戶在啟動微信時,欣賞到了由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從太空拍攝的衛星圖片。

更換後的啟動頁面,為風雲四號拍攝的成像圖。背景中的地球圖片由非洲大陸上空視角,變為中國所在的東半球上空視角。

這,是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拍攝的美麗地球:

https://www.zhihu.com/video/971390314510987264

你無數次啟動微信,但可能從沒有仔細研究過的這張圖,哈哈。

下圖中地球的從非洲大陸上空視角拍攝的,畫面中心點在南半球,可以看到地球最南端的南極大陸。

微信啟動頁「變臉」僅僅變了4天,如今再次恢復過去幾年一直使用的微信啟動畫面。所用的圖片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羅17號宇航員所拍攝的著名地球照片。名為「藍色彈珠(The Blue Marble)」。當時飛船正運行至距離地球29000公里之處,宇航員用一台80毫米鏡頭的哈蘇照相機拍下了這張完整的地球照片,拍攝時飛船正背向太陽,此時對於身在飛船上的宇航員來說,地球的大小就像小孩子玩耍的彈珠一樣,因而命此名。

在這裡想說明一點,拍這張照片時,飛船與地球的距離應該是29000公里,國內媒體不知從何時用錯了這個數據,大部分報道都說的是45000公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專門搜集了有關這張照片的一些原始資料,發現了問題癥結所在,外國媒體報道的是18000英里(miles),如果換算成公里,18000英里=28968191.955968米,為了報道方便,最後取了一個整數,29000公里,不知從哪家媒體開始,把「29000公里」當做「29000英里」又給換算了一遍,29000英里=46670975.92906米,為了方便,又取了個整數,45000公里吧,哈哈。所以這就成了大多數媒體報道的45000公里

報道要小心、要認真啊,出了偏差誰負責?哈哈。

由於位置特殊,從他們的角度看,地球是倒著的,所以宇航員們當時拍下的原圖是這樣的。

後來整理圖片的時候,為了方便觀看,就倒過來了。它還獲得了官方的編號:AS17-148-22727。

NASA在公布這幅圖後,可以說是大受歡迎。

除了微信選用這張圖做啟動頁面的素材。2016年3月,這幅圖出現在江蘇學業水平測試(必修)科目考試(俗稱「小高考」)地理科目的考試題目中。題目給的是微信登錄圖,要求考生從圖中赤道附近雲系的分布位置及M地所處的緯度位置,推測該圖的拍攝時間及M地所處的風帶最有可能是什麼。

A.6月份東南信風帶

B.6月份盛行西風帶

C.12月份東南信風帶

D.12月份盛行西風帶

正確答案:D

很多考生天天玩微信,但是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但是,不知道背後的故事同樣能做對題,當然,前提是你熟練掌握相關地理知識並熟練聯想運用。

再回到今天的話題上來,在太空中看地球,真的很美!

看了那麼多宇航員、探測器在太空中拍攝的地球照片,是時候放出我們中國人拍攝的了。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將楊利偉送入太空,他成為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在寶貴的21小時旅程中,他擠出時間多次到舷窗邊看我們美麗的地球。在後來的多次採訪中,楊利偉都這樣說:我第一次到太空,通過舷窗看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那時候是非常的漂亮,蔚藍色的地球,配著淡淡的雲彩,讓我沒法用語言去描述,在那一刻,我把航天服手套脫下來,第一次拿筆在工作日程上寫了一句話:為了人類的和平和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了。

神舟五號任務時,航天員楊利偉拍攝的畫面。

神舟五號任務時,航天員楊利偉拍攝的畫面。

這張是神舟六號航天員聶海勝拍攝的照片。透過神舟飛船的舷窗看地球,一片蔚藍。

這張是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拍攝的照片。可以清晰看到神舟飛船的太陽能帆板。

「遙望家園」。費俊龍在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拍攝的巴丹吉林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位於我國內蒙古地區,神舟飛船正是從這裡飛向太空的。從太空中看去,令人嘆為觀止。

神舟七號航天員在太空拍攝的畫面。

神九航天員在天宮一號拍攝的地球 (圖源: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

「塞外明珠」。 (攝影/景海鵬 劉旺 劉洋) 神舟九號飛行任務中,航天員拍攝的我國內蒙古地區,圖中湖泊是位於巴彥淖爾市的淡水湖烏梁素海。它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區極為少見的大型草原湖泊,也是地球同一緯度最大的濕地。

「蒼茫大地」 (攝影/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 神舟十號飛行任務中,航天員拍攝的北起巴爾喀什湖、南到天山山脈的廣袤地區。

神舟十號飛行任務中,航天員拍攝的畫面。

神九、神十航天員拍攝的地球美景看過了,有沒有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拍攝的呢?有!

在太空的33天中,儘管每天都很忙碌,但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還是抽出時間來欣賞我們美麗的地球。

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拍攝的美麗的地球。

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拍攝的美麗的地球。

【天宮望鄉】 景海鵬、陳冬在天宮二號里拍攝的。

景海鵬、陳冬在天宮二號里拍攝的。 怎麼樣?是不是很美? 如果可以,多想親自去太空看一看我們美麗的地球啊!

【嫦娥三號探測器「眼」中的地球】

嫦娥三號月球車「玉兔」在虹灣上的「一天」如何度過?快看!

https://www.zhihu.com/video/971390570908798976

【地月合影,中國的!】

2014年10月28日凌晨3點許,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到達距月面約1.2萬公里的近月點,隨後,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下,飛行試驗器系統啟動多台相機對月球、地球進行多次拍攝,獲取了清晰的地球、月球和地月合影圖像。

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拍攝到的地月合影,圖中右側為月球、左上方為地球。

2014年11月9日16時,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拍攝的地月合影照。

飛行試驗器拍攝到的地球圖像。

飛行試驗器拍攝到的月球局部圖像。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經過這麼多年的探索,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一個與地球環境完全一致的星球。人類的理想是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然後實現移居的夢想,但現在的科學技術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程度,在最近的將來,這也還是一種美好的夢想。

在不斷的探索中,人們明白一個道理: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請好好保護她!


推薦閱讀:

明晚四國高頻發射——五連發!
速報‖嫦娥4號的中繼衛星有名字啦
長征七號首飛成功後 中國航天還有大計劃
鵲橋星座--打造中國文化符號的獨立自主的國家空間基礎設施

TAG:中國航天 | 月球 | 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