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求義:第二章 《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

道是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引申出了存在、規律、本源等意思。

汽車奔行在高速公路上,可以又快又穩,但是行駛在鬧市區或是鄉間的土路上,就會因為各種因素而不得不減速行駛,甚至當它行駛到沒有路的地方時,就寸步難行。道是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不是合適的路不好走,而沒有了路就走不到目的地。所以道也就有了目的實現道路、規律、根本、依憑的涵義。

人走在人行道上還行,走到馬路中間,就會面臨危險,更不能期望在高速公路上又快又安全地走到目的地。所以人有人的道,車有車的道。

一個人需要從上海去到北京,光靠走路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和很長的時間的。所以需要根據目的的局限(比如時間限制)和自身的條件,選擇適當的出行方式。道作為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本身已對走在這條路上的主體(比如人)及其行為方式做出了一些限制。

一個目的產生了,很多時候不是想一下就能實現,更多時候是要在適合自己走的道路上,以適當的方式付出實實在在行動。

《大學》之道,是實現「大」的道路、規律、根本、依憑,它天然的與大的境界、大的體量、大的格局、大的目標相適應。

一個動物,它只要努力去滿足自己的生理上和安全上的需求就行,它也是走在了自己的道上。但是一個人,作為萬物之靈和人類社會的一份子,擁有了情感和歸屬、尊重、自我實現等高層次的需求,所以人需要管理很多事物和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並籍此來滿足自己相應的需求。所以人道,已經不局限於用來滿足個體生理上和安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滿足個體更高層次的需求。

《大學》通過「欲……先……,……而後……」,給我們描述了實現各種人生小目標的必由之路,給我們描述了增大個人境界、個體體量、人生格局的必由之路,並最終給我們描述了實現治國平天下終極理想的必由之路。

《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明德的最終對象是天下;「大學之道在親民」,親民之所以不是親人,是因為親民的主體是大人;「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至善是至高無上的境界。

所以,大學之道,不局限於衣食住行,更在於修齊治平。

lIdWLG???Qn?

推薦閱讀:

保加利亞有什麼知名的大學?
大學裡所謂的綜合測評與獎學金
高等數學(第七版)(下冊)【課後習題答案】
當前國際形式和大國關係的新變化
戰士怎麼才能考上軍校?這有份實戰秘籍請收藏!

TAG:國學 | 儒學 | 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