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親本佳人,奈何做運營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產品如何通過自我酬賞來拿業績。

自我酬賞是指人們從產品中體驗到的操控感、成就感和終結感。我主要聊終結感、其次操控感,成就感大家耳熟能詳,我吹把牛。如果大家時間有限,只讀終結感就好啦!

終結感

人們都有完成任務的強烈渴望,這種渴望,就是終結感,它的反面是挫敗感。我們可以運用這種渴望,利用一些運營手法,如即時反饋,促使人們重複某種行為,達到中期留存的目的,向習慣進軍。

我自己的定義,很拗口,看例子容易理解。

日常工作中,有一個最能體現習慣的東西,叫「郵件處理」:早晨上班首先會無意識的打開郵件,晚上下班前要檢查遺漏,且設置成自動提醒。

這是為什麼?

先從目標說起。我做運營,是為了快速變身白富美。

郵件系統是天網,整個公司的溝通機器,運轉速度決定著業績好壞(從運營角度說,郵件引發的內耗也值得優化),且富含機遇。所以,每一次郵件的反饋,都會讓我有階段性的終結感,這叫目標漸進效應,覺得離白富美又近了一步。而且,法網恢恢,如果我不去快速終結郵件,郵件就會終結我,郵件連著你我他,成敗全部表達。

「目標漸進」就是即時反饋:微信聊天,我說一句話,你沒搭理我,我就會有挫敗感。這方面我做的很不到位,有加我好友我兩天才過的,有找我聊天我帶搭不理的,很抱歉抱歉,我曾做過六個月社群,獨自一人撐著600多群,引發了恐懼,並非我多麼傲嬌,我也沒那姿色,可不要終結了我。

1、所以,運營如果在用戶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入點即時反饋,讓用戶知道行為對結果是有影響的,將會刺激用戶繼續行動,做通關任務。

比如,大家求職所熟知的完善簡歷和下載的進度提醒、視頻上的廣告倒計時、社區產品冷啟動時馬甲的實時互動,都是目標漸進效應的運用。

還有一種特殊的運用,如果不當,會遭受反感:即app的消息提醒。拿招聘來說,我投遞一份簡歷,有HR感興趣,APP實時推送給我一條信息,求職目標漸進,我很高興。但是,和我無關的推送象鞭炮一樣噼里啪啦過來,我就沒了感覺,強迫症會去一個一個處理掉角標提醒或刪掉推送信息,如果過於繁瑣,就會有挫敗感,直接卸掉,或設置成不再提醒。這也是為什麼做Push推送要做消息機制的主要原因:要把握節奏,遠離挫敗,還不影響業務價值,想想Android或iOS為什麼要把Push設置成一閃即逝,不直接長在您手機屏幕的狀態條下。

?

2、如果給即時反饋里再添加一點神秘元素,那麼追逐終結感的過程將會更加誘人。

小紅書上,把贊、評論這兩個功能做到了極致,每一次點贊或評論都會有行為反饋:一條隨時變化的文案提醒,鼓勵和引導用戶繼續去點評,且一閃即逝,其提醒文案也很接地氣,應該有一套我曾經說的文案系統,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研究一下。

《上癮》一書里舉了一個編程遊戲化學習的案例,大家一看就明白:把一個大任務分解為一個個小階段,在每個小任務里加入趣味性和獎賞,即時反饋,就像關羽一樣,為了見大哥,過五關斬六將,通一關就離大哥近一步。

操控感

前兩天內涵段子關停,今日頭條張一鳴在微信上發公開信,大家下看圖,截圖來自致歉當天上午。

?

10w+閱讀,很厲害,但是你發現沒有:留言只露出9條,10w閱讀,我猜是罵聲過多。可見今日頭條只有用戶,沒有粉絲。從運營角度說,所有員工每人評一條也能補上這個漏洞,今日頭條的新媒體小編值得批評。

當然,我不是為了吐槽今日頭條,從運營角度說,我喜歡它,只是拿此案例說一下強姦用戶操控感的弊端:對於那些寫留言發泄情緒但沒被露出的留言者來說,我沒從公號裡面體驗到操控感,反而感覺被操控,心情很不好。當然,公眾號是自己的,有權不顯示評論,我的賬號我做主,情有可原。

但是,得到做的就不太地道。作為一個販賣知識的權威電商APP,試讀章節的評論裸露權也給了講師,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買東西看評論再做決策本身會給用戶操控感的,而一旦評論變的主觀了,決策失衡,評論就和馬甲無異了。我也並非說得到內容含量低,只是覺得,如果京東、淘寶等電商都把評論顯示決策權交付給店家或官方,那電商的體驗就沒了,只能靠賭運氣,交智商稅了。好在得到的運營似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寫了句文案:以上留言由作者篩選顯示,卸掉了部分怨氣。

所以,產品如果不給用戶一種掌控欲,用戶就會產生逆反,惡性循環。我們一直談的用戶體驗,其本質並不是說界面多美、流程多暢快,而是要讓用戶的心情順,親本佳人,奈何不能情慾紛紛做運營。比如我在《運營實戰指南》一書舉過一個文案的例子:淘寶和百度都開始低頭把用戶叫「朕」了,俾睨天下之感!

成就感

這部分是我吹牛部分,有事的同學可以忙去了。

不管是大人物,還是我這樣的普通人,都會在特定組織內追求自我。大組織是天下,當皇帝,小組織比如家庭、宿舍、學校,都要立個家長,舍長,校長,立個威望。

剛上大一,我就往有名氣的學生會和社團里鑽,目標是做一件轟動全校的事。當時的想法是,先在一個小組織里脫穎而出,然後伺機炮轟全校,走的是KOL的傳播路線(有名氣的組織就是KOL)。廝混了2個月,終於在中文系學生會闖了一條路出來,做了一次個人書法小展覽,在系裡「盛名遠播」,其他系的也來圍觀。

然後我就接了很多賣速食麵、火腿腸的文案和海報撰寫工作,都是免費的,有嘴厲害的,對我極盡讚美;有互惠給我的,說火腿腸可以隨便吃;有給我承諾的,能直接幫我入黨;還有的說以後踢球給我放水…接觸了形形色色的校園商人和政客之後,我一方面享受成就感,一方面校園生活被打亂,大一下學期,我果斷辭掉了學生會業務。

有半年時間,沒吃到火腿腸,也沒人再找我寫廣告了,就又蠢蠢欲動。恰好全校組織書畫大賽,機會來了,我連夜趕製了兩篇作品遞交上去,一幅軟筆、一幅硬筆,結果全校巡展投票,我軟硬都第一。

後來總結經驗,不是寫的有多好,而是因為上次的書法展後我混了個臉熟,名字里是含著親疏的。投票的同學一看我的名,有印象,產生強關係,不投我投誰。而且據黨支部書記說,我也是張賢亮老師欽點第一的。後來我多次去鎮北堡西部影城和老銀川一條街消費,並伺機覲見核實,未果,只在張老師的書法作品前照了一相,並在寫作上刻意去模仿他的愛情三部曲(《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靈與肉》)的筆鋒。

真正轟動了全校,目標實現,又開始重操舊業,接了很多大活,面向全校做運營:有找我寫尋物啟事的,寫辯論海報的,還經常在烈日炎炎下出黑板報做秀,系輔導員也請我重新出山宣傳部,我預感大學生活可能就要被瑣事纏身,還是寧靜致遠好,索性搬出去住,去校外體驗人生了。

我為了追求成就感而努力,一旦達成,就沒意思了。所以,自我酬賞其實是一種期待完成任務的過程,而非結果。

大三時我打算從小說領域再次威震校園,未果,至今練筆努力中!

總結

  • 自我酬賞是指人們從產品中體驗到的操控感、成就感和終結感。
  • 操控感、成就感和終結感都是渴望完成任務的過程,而非結果。
  • 在運用自我酬賞做運營時,要時刻謹記「目標漸進效應」。
  • 用戶體驗,本質不是界面多美、流程多暢,而是要讓用戶的心情順。
  • 不要強姦用戶掌控感,常把「朕」掛心中。
  • 給用戶終結感,就是把大任務切成段,即時反饋,加上趣味性和多變性,效果最好。
  • 給用戶營造成就感,先切小組織,再切大組織,有節奏的讓慾望爆棚。
  • 運營細節見功力,融入小情小欲最傾心。

自我透析

正象我知識星球的社友對我的透析:

我沒在大型互聯網公司做過,格局不大,不得已走了優化之路,總想從細節入手。就這樣懵懵懂懂做了近10年運營。

我跟的老闆都摳(調侃了),10年運營,4家公司,預算花出總計5萬上下,逼著我研究用戶行為和心理(嗚嗚了),天天穿針引線摳針眼,導致我有很濃的優化氣、江湖氣、調侃氣、生活氣,所以在文章中舉的案例、起的標題也是風花雪月,很難改的。

昨天有1位關注的同學後台留言說我最近太過標題黨,再不是原來的韓利老師了。我很尷尬。特獻上此文致歉,如果大家對標題有異議,忍一忍。

我這其實不算標題黨,只是一種煙花柳巷的風格,而且是我積累了數年的調性,從頭來過,有些入不敷出,畢竟文筆養出個性不易。


推薦閱讀:

【周報碎碎念】怎麼做一個線上活動
運營到底是幹嘛的?
運營的方法論-如何成為一個好的運營架構師
2018年 轉化率優化的五個最佳實踐
三分鐘學會做競品分析

TAG: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