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包,該買正品還是A貨?

前段時間微博和朋友圈都被《 三萬五的香奈兒衣服掉色》 的文章刷屏,部分網友們紛紛寫出自己慘痛的正品經歷,彷彿是「正品受害者「集中營。緊接著又有一篇名為:《買得起要用得起》 的短文,講的是多數消費者以為買了多貴的東西就該享受多貴的品質和多好的售後。結果是和三萬五的掉色香奈兒一樣,貧窮限制了大家的想像力。並非推崇拜金主義,自覺也是來自貧民窟,只是因為職業原因令Silvia對奢侈品有些不一樣的見解。

購買正品和學習奢侈品鑒定是我對自己事業的投入之一。正因為接觸得太多,那一堆堆的奢侈品和多年的購買經驗讓Silvia了解並感受到奢侈品的真正含義:

奢侈品最初就是針對金字塔頂端的群體而存在的,服務於貴族。所以後人也堅守這點,該堅持手工的依舊手工,儘管手工存在不完美;堅持各種昂貴的皮料或者稀有皮料,儘管那些皮料大多都又貴又不耐用還需要細心呵護才能保存妥當;甚至三萬多的一件衣服水洗標上寫著不可以水洗也不可以乾洗…… 如果能夠明白:昂貴只代表身份,那麼以上的那些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三萬多的衣服對於他們來說,穿過就忘了。這季衣服沒穿完就得挑選下一季的衣服。有些衣服只適合某個場合,再穿就顯得不合適,洗也顯得多此一舉。

有一次Silvia去歐洲某國買版。在LV專櫃,聽到旁邊一名遊客先生說:你們的旅行箱咋沒輪子呢,提著多費勁呀!櫃員就冷冷地回了一句:「買我們旅行箱的人不用自己拿的。」 場面十分尷尬。雖然LV後來端不住姿態,推出了萬向輪拉杆箱。但廣告詞的大概意思卻是:讓您的僕人也享受貴族般無私寬廣的愛。既給自己的定位圓場,又給新老消費者一個新的可能性還顯得大愛無邊吸粉一把。至於要不要上繳錢包就看消費者自己了。

曾經奢侈品只是對於買不起的人就叫奢侈品,現在是對於用不起的人才叫奢侈品。奢侈品,買得起,還要用得起。

是什麼人,就背什麼包。這是Silvia從事這行後認為很在理的一句話,不要被貧窮的思維限制了自己的氣質,不要再做奢侈品的奴隸。既然買了,就要用出姿態。比如:擠地鐵,在人群中優先需要保護的是你而不是包;下雨天,幫你遮風擋雨的,肯定是手裡的包,而不是用你的尊容捂著那個不過幾萬塊的消耗品。丟的不是面子,而是戳穿了你用不起卻逞能買的虛榮心。

幾萬塊的包和幾千幾百塊的包,差的最明顯的不是哪個更精緻,哪個更牛掰。而是賣給誰。

奢侈品包的皮料本身就很嬌嫩,皮料越珍稀,就越嬌嫩脆弱。什麼劃痕、刮傷都是在所難免的;五金更是不可逆轉,氧化、褪色、斑駁,甚至鍍金層脫落。奢侈品只是身份的象徵,用料講究些,手工佔比高些,工藝繁複些而已。不代表完美無瑕,不代表無堅不摧,更不代表金剛不壞。鑒於事業和愛好,拼買包的話一般沒幾個普通人能拼過Silvia,奢侈品不是神話,慘不忍睹的質量Silvia都遇過,不少剛買回來已經問題重重,更別說用之後的損耗。可那又如何,不過是一個包。那些所謂的奢侈品只不過是用來消耗和滿足我們情緒價值的,如果你不這麼認為,那麼Silvia勸你別逞強,買個200的包,這樣好歹算是自我享受。請不要被意識、見識和消費觀念影響了我們的客觀判斷能力。用符合我們價值體系的,買我們用得起的。那麼用任何東西,才是真的享受!才是物超所值!

後續會更新,分享一些剛買回來就問題重重的正品包給大家看看,喜歡的可以收藏甚至私我先睹為快。


推薦閱讀:

白雲皮具城的水到底有多深?
如何看待那些高仿但是很好用的產品?
國內高仿奢侈品市場是怎樣的

TAG:奢侈品 | 高仿奢侈品 | 名牌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