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代的談吃——《談吃》梁實秋
能稱之為回憶的,都飽含對往昔的愛;忘不掉的味道,也忘不掉記憶里的人。
梁老先生的《談吃》,用今天的話說,算是一部吃貨回憶錄。用吃貨來說老前輩,顯然不夠尊敬,但也不乏平易近人。筆墨幽默風趣,剝離了飽經世事的風霜,以味道為載體,回憶作形式,娓娓道來往日的美味。
現在的人整天嚷嚷自己是吃貨,喜歡吃,吃的多。吃成了一個調侃的愛好,吃的是當下、是味道、口腹之慾。為什麼偏偏是吃呢?因為吃,是個門檻極低的領域。梁老先生談吃,滿載暮年對過往的回味,飽含深情、眷戀、經歷過動蕩變遷的泰然。
書中寫到的家常與珍饈,時間跨度大,地域涉及廣,仿若回到了風雨飄搖的百年歲月。與當時的菜肴比較,今天的菜品變化之大,種類之多,琳琅滿目。讀罷合書,仿若餐盤都已擺在眼前。面前坐著一位慈祥的老先生,告訴我八月的雌蟹最肥美;夏季吃下去了蓮心的蓮子,有股清香沁人脾胃;要吃佛跳牆,準備工作需要十多天……
最有共鳴的是《炸丸子》 :有一天,我們兩三個孩子偎在母親身邊閑話,我的小弟弟不知怎麼的心血來潮,沒頭沒腦的冒出這樣的一句話:「『媽,小炸丸子要多少錢一碟?』我們聽了哄然大笑,母親卻覺得一陣心酸,立即派傭人到同和館買來一碟小炸丸子,我們兩三個孩子伸手抓食,每人分到十個左右,心滿意足。事隔七十多年,不能忘記那一回吃小炸丸子的滋味。」想到我小時候吃到心已滿足的食物,晚上睡覺都是笑著的。
南方的美味,北方人總不大敢接受,比如火腿。北方的美味,到了南方,仿若變了個樣子。我是北方人,在家煮速食的螺螄粉,家裡人免不了抗議滿屋子的臭味。我在粉店吃螺螄粉,總是吃不到柳州人說的一條街都是臭的,多菜少粉的過癮。家鄉菜鍋包肉,在山東很難找到金色的薄薄的芡汁,咬下去的肉多是厚而膩,缺了唇齒間的酥脆感。食物也是有水土不服的,天時地利人和在飲食上再恰當不過了。
年近30,廚藝見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口味,可始終做不出家裡的味道。夜裡餓的時候,想的也是老家的菜飯,這時速食麵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同樣的牌子,全國一個味兒!
如今消費主義盛行,理念肆意創新,信息繁雜,不斷瓜分我們的注意力,深厚的情感都成了奢侈品。慾望隨時被滿足,無需過多的延遲等待。現代人的感情,剩下的不多了。感謝梁老先生的文字,讓急於求成的我看到了涓涓歲月的力量。如今的某時某刻,可能就是多年後心心念念的一抹舊時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