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瓜蟲問題背後的問題

先上結論:應對小瓜蟲病害還是有辦法的,只要從解決代謝障礙的角度出發,就可以有效的緩解甚至避免。

海水和淡水的小瓜蟲病害每年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在病害面前,似乎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只能盡人事聽天命。類似的高風險惡性病害,為水產養殖投上了厚重的陰影。

小瓜蟲病害流行的時候,會造成魚類大量的死亡,但同時也有一部分能夠倖存。容易死亡的魚有什麼共同的特徵?相比之下「堅持下來」並存活的魚又有什麼樣的不同?這足夠給我們提供有效應對小瓜蟲的思路。

被小瓜蟲長期折磨的魚有哪些癥狀?(1)體表:嚴重脫水(眼窩下陷顱骨外凸);體色發黑或嚴重變淺;魚鰭、鰓部浮腫糜爛;粘液稀薄或刺激性增生(但還是比較淡)甚至缺失;魚體布滿白點在水中泛熒光。(2)表現:魚類由狂躁到遲鈍無力;食慾減退以致閉口;處於上水位喜歡頂水;漫遊或靜止在水體表層。(3)內部:解剖可發現心臟崩漏出血;腸道內壁浮腫;血液顏色變深發黑;肝胰臟出血;腎臟浮腫等。

我們需要直接關注心臟和血液。魚類在被小瓜蟲和併發症致死之前,心臟有嚴重的出血,在實質和心包膜之間會形成凝血,而血液本身也是粘稠發黑的。這樣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1)如果心臟崩漏出血,魚只有死路一條;(2)因為血液粘稠和心臟問題,魚體必然血壓偏低

因為血液粘稠血壓偏低,必然導致魚體外周毛細血管供血不足,進而引發遠心端的細胞及組織因缺乏營養供給和循環通路而出現功能性的障礙,甚至梗阻壞死。這在魚的體表可以表現為:皮膚粘液細胞生髮緩慢,粘液分泌異常甚至中止,魚鰭末端出現透明帶直至潰爛裂解。癥狀繼續惡化會引發全身性的細菌感染及炎症反應。最終,魚類個體因心、肝、腎衰竭而死

病害發展與惡化的過程中,能將所有問題相連通的關鍵環節就是血液血液因為魚體的脫水而變得粘稠進而引發血壓下降。血壓下降又會刺激心臟努力加速,直至崩漏與心力衰竭。養殖魚類的血液問題本質上就是代謝障礙,主要表現為:脫水失鹽血脂過高造血障礙排毒障礙等。

魚體血液問題重要的引發點,就是脫水失鹽反應。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會引發魚體脫水呢?魚類體表相對正常的情況下,脫水失鹽的主要渠道就是魚類的消化道,尤其是腸道腸道是魚體最敏感也是最大的應激反應器官。飼料、飼料投喂方式、外部環境、各種不適感等都會引發腸道加速排空、刺激脫水。那些小瓜蟲病害流行時死亡率最高的魚,腸道的特徵是非常明顯的:首先,就是腸系膜脂肪積累非常厚重;其次,腸道內壁浮腫,腸絨毛短小。腸道結構越是不穩定,遇到應激刺激時就越會放大應激反應的烈度,就越容易的脫水失鹽。腸道的養護、修復、以及穩定是最應該高度關注卻又最容易被忽視的。腸道與魚體的代謝機能息息相關,它是眾多複雜病害與問題的起點。

血液問題中不能被忽視的就是血脂的含量。為什麼腸系膜上面脂肪會堆積得那麼厚?難道只是因為飼料裡面油脂含量高嗎?真的不是!

腸系膜脂肪的堆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營養的浪費,以及嚴重的代謝障礙。魚類機體需要合適比例的氨基酸,才能有效地合成蛋白質並沉積。魚料是「全價飼料」,理論上氨基酸的組成配比是完美的。但在養殖過程中魚類的腸道因為各種因素而持續慢性或急性的損傷,飼料營養中的蛋白質消化不充分,氨基酸吸收不同步更不協調。導致的後果是:有相當部分的氨基酸,因無法達成「配比」而脫氨基並最終轉換成脂肪。一方面營養在浪費,另一方面更加重了以肝胰臟為代表的代謝器官的負擔。脂肪源源不斷的生成,可以拖垮肝胰臟,可以把腸系膜填滿,更可以拉高血脂水平改變血液的理化性質,造成嚴重的代謝障礙。代謝障礙是一個惡性循環,血液會因此而出現造血障礙和解毒、排毒障礙等。

腸道內環境的穩定,與膽汁密切相關,而膽汁又由肝胰臟分泌產生的。所以:肝腸一體,互為表裡。腸道的健康與穩定,嚴重依賴於血液、依賴於膽汁、依賴於整個機體代謝的通暢。此外,腸道的結構功能也與養殖管理密切相關(人為因素)。

我們可以把小瓜蟲病害的發生髮展的過程梳理一下。在正常的養殖季魚體腸道持續的慢性的損傷,腸道結構和功能不完整,腸壁變薄絨毛短小,微生物菌群失調,腸道抗應激能力非常低下,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處於低水平;肝胰臟把大量氨基酸轉變為脂肪造成營養浪費和負擔過重,肝胰臟壓力繁重膽汁分泌就始終處在異常水平。經過時長時間的積累,肝和腸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肝胰髒的問題會引發腸道的問題,腸道不穩定又會進一步衝擊肝胰髒的狀況,拖累肝臟的功能。腸系膜脂肪的厚重堆積,就是這一惡性循環的直觀表現。反映在日常養殖上就是魚病反覆出現、料比高、長勢差。魚類體表的粘液層,在平時還是能夠維繫的。但是到了小瓜蟲流行季節,因為時令轉換環境非常容易突變,水溫、水質、溶氧、攝食等強烈刺激一定會在某個時間點觸發魚類的嚴重應激反應。從腸道開始,脫水、感染、炎症等,會快速的發展。因為脫水而直接導致血液內環境失衡(在這個過程如果及時干預,還是可以有效挽回的),血壓下降。短時間小瓜蟲會在體表滋生,數量可能不會很多,但不適的反應會進一步加重魚體的應激,脫水會更明顯更迅速,然後魚體眼窩下陷,顱骨外凸。這會進一步的減少魚體血液的總體供給,進而會讓體表毛細血管的血液有效通過量減少,直接導致魚體體表表粘液的異常。體表粘液的缺失功能的缺位,必然為小瓜蟲和其他寄生蟲門戶洞開,提供豐富的附著採食位點。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終點是心臟崩漏心力衰竭,小瓜蟲惡性增殖,魚體死亡。

https://www.zhihu.com/video/961377519786762240 https://www.zhihu.com/video/961377619426623488

筆者在養殖實踐和診療一線中,應對小瓜蟲問題走過很多彎路,但是深入分析病害發生髮展的過程,就明確的發現:「小瓜蟲病害」,它只是一個結果,真正的問題是代謝障礙。這種病害如果在腸道將要脫水或者脫水早期,阻斷這一過程,內服強力的促進代謝,是可以有效緩解乃至降低病害造成的損失的。如果說能夠更進一步的:在小瓜蟲流行季節到來之前,把魚體積累下來的代謝障礙問題有效地消減,那麼在面對小瓜蟲問題的時候,魚體還是有很大迴旋餘地的。經過幾年對於小瓜蟲病害的探索與應對,只要是按照這個思路操作的養殖戶,他們的損失都沒那麼嚴重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面對小瓜蟲,什麼人都是拿它沒轍的,但是小瓜蟲病害是可以有辦法解決的。我們不能指望有什麼好的殺滅小瓜蟲的藥物;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小瓜蟲來臨的時候用什麼內服驅蟲的藥品;我們真正要做的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促進代謝,解決代謝障礙,守護好腸道,守護好魚體的代謝水平。避免腸道脫水,避免血液內環境失衡,避免心臟崩漏,避免遠心端供血不足,避免體表粘液細胞生髮障礙,避免粘液分泌的障礙。小瓜蟲真正到來的時候,從內部加強幹預就足夠有效應對。

千言萬語一句話:體表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體內的問題,是內部臟器的問題,是代謝障礙的問題!

問題思考:

  1. 相較於有鱗魚,黃顙魚基本上不會感染小瓜蟲,為什麼?
  2. 相較於黃顙魚,雜交黃顙魚為什麼小瓜蟲病害多發?
  3. 同樣是無鱗魚,叉尾魚苗為什麼也那麼害怕小瓜蟲?
  4. 有鱗的白鯧為什麼在小瓜蟲病害下難以支撐?
  5. 網箱草魚在小瓜蟲流行季節多少都會感染,為什麼有些人的會暴死?
  6. 應對小瓜蟲病害,你是不是還在尋找殺滅小瓜蟲蟲體的特效藥?
  7. 如果「促進代謝」就可以解決小瓜蟲問題,那麼在應對車輪蟲、斜管蟲、杯體蟲、指環蟲、三代蟲等病害時,僅僅使用和依賴殺蟲藥是不是大錯特錯了?
  8. 你關注過自己所養魚的機體代謝障礙嗎?小瓜蟲病害流行前,做過全面檢查評估嗎?心裡有底嗎?要不要提早緩解和解決代謝障礙?

問題一直都在那裡,逃是逃不掉的!如果你不去解決問題,那麼問題就會來解決你。

(脫水)

(心臟崩漏出血凝血)

(叉尾小瓜蟲)

(血液油滴)

圖片(白鯧小瓜蟲)來自齊同俊


推薦閱讀:

水產養殖|如何利用土池淡化馴養南美白對蝦?
早春魚類體質問題及應對方略
叉尾腸道問題
鰓部問題,一個對策!

TAG:水產養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