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接地氣兒看5G系列:基站天線篇

本文為5G系列文章拆解版,稍作分段觀看有助於吸收和護眼...

原文全文傳送門:

如何接地氣兒看5G(長文科普投資向)

聊到5G那些黑科技,Massive MIMO這個發音可愛的名詞總會蹦躂出來,因為這是最先商用的5G關鍵技術啊

平常技術研發都要卡時間點等規範發布,但此技術相對獨立不太需要等標準制定,在Pre-5G階段就可以上線,也就是5G部分關鍵技術在4G時代的提前應用。標誌性事件:2017年4月,中移動提出Massive MIMO的商用需求並正式採購。

So...作為一個已經摸得到的技術,這到底是個啥玩意兒?既然是兩個單詞,那就拆解來看吧:

多出多入技術(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就是用好多發射天線和好多接收天線,相對於舊時代的單對單,這個在4G時代已經熟練運用了。

調料包再加入Massive(大規模)這個詞就會產生維度飛躍,會把原來水平方向覆蓋的信號拉扯出垂直方向(二維→三維),能夠射出更強大的信號。emmm...常用的形象比喻是MIMO看做照亮房間的燈泡,Massive加成過後則是大射燈,穿透茫茫黑暗射到你臉上。

無論是Massive還是MIMO,都離不開數量多這個意思,展示一下數量級就get了:4G時代基站天線數量代經歷了4→8→16的變化,都是一眼就能數出來的數量。然,到了5G時代,就改叫天線陣列了,是陣列!數字可能會提升到64→128→256....技術上面臨的困難不care,看到這個天線倍增的數量我就放心了。

附註:MIMO的數量表達中經常採用n×m MIMO或者nTmR,比如2×2 MIMO或2T2R,其中T是Transmit發射、R是Receive接收,也就是2發2收,兩根發射天線和兩根接收天線一共四根。目前普遍提及在測的是128天線陣列64T64R計劃。

組合起來的Massive MIMO就叫做大規模天線技術,能夠大幅提升頻譜效率進而提高網路容量(尤其是解決峰值問題)、降低干擾、降低時延以及降低基站、設備成本什麼的,跟前面概括的4G→5G科技變化原因一致。

當然,這種指數增長的天線數量看上去非常暴利,但天線廠商的利潤空間並不如此,因為這是個紅到不能更紅的海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天線廠商處於中游位置,兩邊受欺負。上游是亂七八糟的原材料沒什麼特別之處,有些躁動的上游廠商也染指通信器件拓展市場,低門檻使得這種展業似乎是必然之路。

下游則是真正掏錢的爸爸們,要麼是運營商集中採購,要麼是運營商從設備商那買東西打包贈天線,反正最終都是運營商的錢(其實是你的話費23333)。華為已經自主研發和生產基站天線打通產業鏈,天線廠商最多也就乞討個深度捆綁合作。

中游主戰場更是激烈,全球基站天線市場接近寡頭壟斷格局了,Top3的華為、凱瑟琳、康普市場份額佔比超65%,京信被踢出局,全球第一被下游設備商拿下,真是real尷尬。不過二級市場局面相對簡單一些,以天線為主業的也就通宇通訊、京信通信和摩比發展三家份額還能看。

這麼凄慘的競爭環境,除了無腦搶佔市場份額外,也只有尋求高端技術革新才能改命了,5G時代確實給了這樣的機會——有源天線。

有源天線氪金改命

目前而言,基站設備RRU和天線之間通過饋線連接,8T8R的8埠天線對應拉出8根饋線,勉強還能接受,但等到了64T64R的時候,你再給我連連看?

實際上不美觀是其次(畢竟可以偽裝),關鍵是饋線和天線連接會有傳輸損耗,影響設備性能,還要做防水絕緣什麼的,Massive MIMO應用後,成倍增加的介面對於安裝和維護都是大問題。

So...把天線和RRU集成變成AAU,用一個漂亮的盒子裝起來掛在大街小巷,將成為天線行業大洗盤的關鍵要素。氪金改命的兩個要點:Massive MIMO技術和集成所需的射頻器件技術

看完上面論斷再來讀定義:有源天線就是把接收天線模塊(之前的無源天線)、低雜訊放大模塊和電源供給模塊集成起來,具有符合時代需求的各種各樣優勢。

附註:有源器件和無源器件,簡單來講就是有沒有電源。有源器件用來進行信號放大和變換,無源器件用來進行信號傳輸。

隨便挑幾處優勢稍作解讀:①把RRU和天線搞到一起簡化了配套要求,可以快速安裝和更換(打通產業鏈做集成);②饋線部分損耗減小,提升網路覆蓋性能(饋線數量需求減少);③尺寸很小選址難度大幅降低(小站時代降臨)。

似乎不需要提醒的點,領銜主演依舊是華為,這一點對二級市場標的選擇很不友好T-T

- END -


推薦閱讀:

又見煤飛色舞,大金融助力衝破3300,這個板塊將接力!
股票配資一般配幾倍槓桿最好?
蔚來汽車可能引領新一輪炒作
析穀人:午評-市場缺乏搭台品種,題材欲攻不決
如何看待一下科技(小咖秀、秒拍、一直播)獲得5億美元E輪融資?

TAG:5G | 通信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