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文學位論文基本格式的建議
本「建議」所提建議是程曉堂根據某些國際學術規範的要求(如APA論文寫作要求)以及自己的經驗歸納、總結出來的指導性意見,主要供碩士研究生撰寫學位論文時參考,也可供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參考。這些建議並不全面,以後將逐步補充和完善。本建議不代表任何機構或組織的意見。
一、論文的基本結構
不同學科、不同研究方向以及不同類型的學術論文在基本結構上存在差異。這裡介紹的論文基本結構主要適用於應用語言學和語言教學方向的英文學位論文。這類論文一般應有以下五章:Introduction,Literature Review,Research Design,Data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Conclusion。下面分別介紹這五章的寫作要求。
Chapter 1 Introduction
本章應該包括以下內容:本研究的背景、意義以及預期解決的問題。有時需要對重要概念或術語進行簡單的定義。本章末尾一般對全篇論文的章節主要內容作簡單介紹(An overview of the thesis)。本章要求簡煉,開門見山,一般為3~5頁,最好不超過10頁。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本章是文獻綜述,其主要目的是向讀者介紹與本研究有關係的現有研究(existing studies),重點介紹以下內容:(1)關於這個問題(指論文要研究的問題)前人已經做了哪些研究?採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結論?(2)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前人的研究存在哪些局限性?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哪些爭議或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文獻綜述不是簡單地「抄書」,也不是「走過場」。它既幫助讀者了解本研究的背景,也有利於作者進一步理清思路,為後面的研究做好充分準備。做文獻綜述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本領域的重要文獻原則上都要綜述,但不需要面面俱到。經典的研究和最近的研究都要涉及。要特別注意介紹關於本研究問題最近(如近2、3年)的研究進展情況。
2.盡量使用第一手資料,而不使用第二手資料。所謂第二手資料,指論文作者沒有看到原始文獻,而是從他人的文獻中了解到的某個研究。比如Rod Ellis在1994年出版的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一書中將1994年以前的大約20年時間裡有關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做了一個非常全面的綜述,而這本書並沒有首次報告Ellis本人做的研究。作為學位論文,不能過多地使用這類著作所做的綜述。應該儘可能去查看原始文獻。
3.不能像記流水帳一樣逐一介紹以往的研究,要對以往的研究做一些評論、歸納和總結。
4.一定要綜述與本研究有直接關係的研究,不能綜述無關的研究或只是有一點聯繫的研究。要避免盲目綜述各種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傾向。
5.文獻綜述的篇幅不宜過長,碩士學位論文的文獻綜述建議控制在20~25頁之內,一般不應超過整篇論文篇幅的三分之一。
6.文獻綜述部分容易出現以下抄襲行為:即在沒有閱讀某個作者的原始文獻的情況下,從其他作者的文獻綜述中直接摘錄且不註明摘錄的處出。
Chapter 3 Research Design
這一章介紹本研究的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研究的問題(Research question)、研究對象(Subjects)、研究方法(Method)、數據收集工具(Data collection instruments)、數據分析工具(Data analysis methods)等。如果是實驗研究,還需要簡單介紹實驗過程。本章的篇幅一般不長,如沒有特殊需要,建議控制在5~10頁之內(碩士學位論文)。
注意,研究問題一般應該只有一個。為了便於研究,在論文的研究問題的範圍之內可以再有幾個具體的問題,一般叫做sub-questions。
Chapter 4 Data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本章是整篇論文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報告研究結果並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本章的寫作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全面、準確、如實地報告研究的結果。
2.要採用數據統計方法和分析方法(如t檢驗、卡方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考察數據差異的顯著性,不能只是簡單呈現基本數據(如平均數、百分比等)。
3.要充分利用圖表的優勢呈現數據。圖表要清楚、準確;要有必要的圖例和說明;圖表要有標題和編號。圖形的編號和標題在圖的下方,表格的編號和標題在表格的上方。
4.要充分利用數據,認真研究數據所反映的某種現象,從中有所發現。要對研究的結果進行必要的解釋。可以把本研究的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作適當的比較。
5.要特別注意根據研究的結果逐一回答第三章提出的研究問題。無論研究結果是支持還是推翻原來的假設,都要對所提出的問題或假設逐一回答。
Chapter 5 Conclusion
本章名為結論,實際上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本研究的主要發現(Main findings)、本研究對語言教學實踐的啟示(Implications)、本研究的局限性(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以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Further research suggestions)。
二、引用文獻的格式要求
(一)引用文獻的基本格式
這裡我們分兩種情況來介紹引文的基本格式:第一種情況是把文獻作者作為句子的一部分(通常作主語),我們把它叫做「格式1」;第二情況是把作者的姓放在括弧里,我們把它叫做「格式2」。在同一篇論文中,以上兩種格式可以同時使用。
格式1
格式1的基本做法是,把作者的姓(Family name)作為句子的一部分(通常作主語),隨後用括弧標出所引用文獻的出版年代。比如:
Long(1991)argues that without this,outcomes such as those from immersion education are likely to occur,with a lack of sustained development.
如果文獻有兩個作者,則要將兩個作者的姓都寫出來,並用and連接(不能用&符號連接)。比如:
Perkins and Gass(1996)argue that,since proficiency is multidimensional,it does not always develop at the same rate in all domains.
如果文獻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六個以下)的作者,論文中第一次引用時必須把所有作者的姓都寫出來,用逗號隔開,最後一個作者的姓用and連接。
Sanders,Spooren and Noordman(1992)presents a useful taxonomy of coherence relations.
在第二次及以後再引用該文獻時,只需寫出第一個作者的姓,再加上et al.,比如:
Sanders et al.(1992)studied coherence relations based on four criteria.
如果文獻有六個或六個以上的作者,論文中第一次引用時只需寫出第一個作者的姓,再加上et al.和年代。
使用格式1時,如有必要(如直接引用整句或句子的一部分),可以在年代後面再加上所文獻的具體頁碼。出版年代與頁碼之間用冒號隔開。比如:
Messick(1989:20)presents what he calls a『progressive matrix』.
另外,頁碼也可以放在所引用文獻的末尾,比如:
Gould(1989)explains that Darwin used the metaphor of the tree of life「to express the other form of interconnectedness–genealogical rather than ecological–and to illustrate both success and failure in the history of life」(p.14).
如果所引用的內容在原文獻中跨頁(直接引用時一般應該只跨兩頁),則要標出頁碼範圍,比如:
Hu(1994:5~6)points out that text studies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are more or less concerned with「text grammar」and textual「grammaticality」.
或
Hu(1994)points out that text studies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are more or less concerned with「text grammar」and textual「grammaticality」(pp.5~6).
使用格式1中時,頁碼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標出,即在年代之後不用冒號而用逗號,然後用p.(所引文獻跨頁時用pp.),再加頁碼,比如:
Messick(1989,p.20)presents what he calls a『progressive matrix』.
Hu(1994,pp.5~6)points out that text studies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are more or less concerned with「text grammar」and textual「grammaticality」.
注意,在同一篇論文中格式要統一。要麼都採用冒號加頁碼的格式,要麼都使用p./pp.的格式,不能交替使用。
在直接引用文獻時,如所引用的內容較長(一般超過50單詞),則應該另起一段,左右縮進。比如:
Lorenz(1999)voiced a very similar view that because in written communication,coherence cannot be explicitly negotiated face-to-face between text producer and text receiver,
「writers therefore have every reason for trying to be unequivocal and to make their ideas,intentions and arguments unmistakably clear.One way of doing this is to carefully signal logical relations and thereby『signpost』the path to coherence for the reader.Consequently,when looking at the fabrication of coherence in written discourse,we need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ose explicit signposts of coherence,i.e.the text』s cohesive ties」(p.55).
格式2
格式2的基本做法是,把作者的姓、出版年代以及頁碼均放在括弧里,出版年代緊隨作者的姓,之後是頁碼。比如:
This approach tends to assume an automatisation or practice view of learning(Bruton 2002).
The first criticism is that the text-based researchers choose to study the text itself for「methodological convenience」(Givón 1995:59).
使用格式2時,作者的姓與出版年代之間也可以用逗號隔開,比如
This approach tends to assume an automatisation or practice view of learning(Bruton,2002).
The first criticism is that the text-based researchers choose to study the text itself for「methodological convenience」(Givón,1995:59).
注意,在同一篇論文中,格式要統一,如果姓與年代之間用逗號,則都要用,不能有時用,有時不用。
使用格式2時,如果文獻有兩位作者,則必須把兩位作者的姓都寫出來,用&連接(不能用and),比如:
During the 1970s there were considerable moves within language teaching to embrace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Brumfit&Johnson 1979).
One validates not a test,but『a principle for making inferences』(Cronbach&Meehl,1955:297).
(二)轉引的格式
所謂轉引,是指論文作者並沒有看到某個文獻的原始出版物,而是在另外一個文獻中看到的。比如Chapelle在其1998年的某個文獻中引用了Shepard在1993年發表的文章中的內容。現在論文作者看到的是Chapelle的文獻,而不是Shepard的原始文獻。如果論文作者希望引用Shepard的話,則應該用下面的格式:
If construct validity is seen as an exhaustive process that can be accomplished over a 50-year period,test developers may be inclined to think that any validity information is good enough in the short run(Shepard 1993:444,cited in Chapelle 1998).
上例中的cited in表示「轉引自」。注意,學位論文中不能有過多的轉引的內容(參見有關文獻綜述的要求)。轉引文獻而不註明轉引的出處屬於抄襲行為。
(三)如何引用論文集的文獻
論文集是指各章節由不同作者撰寫並由一位或幾位作者編輯出版的著作。負責編輯出版的作者稱為editor(s),封面和扉頁一般會註明edited by,或在編輯者後面用括弧註明(Editor(s))。在論文集中,前言(Preface)、導論(Introduction)及每篇文章(或每章)都單獨署名。引用論文集的內容時,要根據文獻作者進行引用,不能用編輯者的姓名進行引用。
比如,M.A.Gernsbacher和T.Givón在1995年編輯出版了一本名為Coherence in Spontaneous Text的論文集。其中有A.Sanford和L.Moxey寫的一篇文章Aspects of coherence in written language: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如果要引用這篇文章的內容,則應該按以下格式:
Obviously Reinhart』s criterion of relevance is in fact obviously psychological,since「relevance can only be defined with respect to background knowledge,and reasoning processes」(Sanford&Moxey 1995:163).
在這種情況下,論文後面的參考文獻的寫法是:
Sanford,A.&Moxey,L.1995.Aspects of coherence in written language:a psychological http://perspective.In Gernsbacher,M.A.&Givon,T.(Eds.),Coherence in Spontaneous Text.pp.161-187.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四)如何引用中文文獻
在用英文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如果要引用中文文獻,要將引用的中文部分、作者以及出版物的信息翻譯成英文,然後按英文論文的引文格式引用。比如:
For example,text studies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were more or less concerned with「text grammar」and textual「grammaticality」(Hu,1994:5~6).
These scholars chose to study coherence as a social phenomenon,rather than a mental phenomenon(Zhu&Yan,2001).
與以上兩例對應的參考書目為:
Hu,Z.(注意:不能寫成Hu,Z.L.)1994.Discour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In Chines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Zhu,Y.&Yan,S.2001.Reflections on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In Chines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朱永生,嚴世清,《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注意,在英文論文中引用中文文獻時不能寫作者的全名(如Hu Zhuanglin,1994),也不能直接用中文(如胡壯麟,1994或胡,1994)。在參考書目中,首先提供英文信息,並在文獻名稱後面加上(In Chinese),表示該文獻是用中文寫的。一般的學術期刊都會提供期刊名稱及文獻題目的英文翻譯,作者不要自己隨便翻譯。也有一種用漢語拼音來轉寫文獻名稱的做法,但這一做法並不流行。
(五)關於引文的其他注意事項
1.關於重複引用。在同一段落中,連續兩次或兩次以上引用同一文獻時(中間沒有引用其他的文獻),從第二次開始,不重複文獻作者的姓和出版年代,而是用ibid.代替。如所引內容在不同頁碼,可以在ibid.之後加上頁碼。比如:
A principle of text sequencing is that「without overt indications to the contrary,the order of mention of certain items may be assumed to reflect the order of these items in reality or in our conceptualization of reality」(Dik,1997:435).This equals to say that textual description of events or states-of-affairs should follow either the order which actually exists in the worlds described or the order in which we perceive the worlds.As Dik(ibid.:436)further points out,「as long as the ordering within the discourse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natural defaults,this adds to the overall coherence.Where such orders are shifted around,overt markers must warn the interpreter of this marked situation」.
2.有時論文中不是直接或間接引用文獻,而只是為了描述或介紹研究現狀而提及某些文獻,往往同時提及多種文獻。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採用如下格式(注意使用e.g.,):
The situation with accuracy is not so clear.Some studies(e.g.,Foster&Skehan 1996;Skehan&Foster 1997;Mehnert 1998)do suggest that accuracy is raised when there is planning,but other studies(e.g.,Crookes 1989;Ortega 1999;Wigglesworth 1997,2001)do not support this claim.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兩種方法來安排文獻的順序。一是按文獻的年代排列,較早的排在前面(如上例);二是按作者的姓氏的字母順序排列。
3.在同一處提及一個作者不同年代的文獻時,可在括弧中列出若干個年代,用逗號隔開,按時間順序排列。比如:
According to Halliday(1973,1978,1985,1994),language has three main metafunctions,namely,ideational metafunction,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and textual metafunction.
4.如果需要同時引用某個作者在其獨立完成的某個著作中的觀點以及這個作者與其他作者合作的著作中的觀點,可以採用下列兩種格式:
However,McNamara(1995;McNamara&Lumley,1997)has challenged the Bachman model.
However,researchers have challenged the Bachman model(McNamara,1995;McNamara&Lumley,1997).
5.在同一篇論文中如果需要引用同一作者在同一年出版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文獻,則在年代後面用a,b,c等進行區分。比如:
He draws up a possible research agenda that would flow from the inclusion of a social perspective–and in-deed such a research agenda has already borne fruit in several studies of the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 in oral tests(Porter 1991a,1991b).
在參考書目中按下列格式列出對應的條目:
Porter,D.1991a.Affective factors in language http://testing.In Alderson,J.C.&North,B.(Eds.),Language testing in the 1990s:the communicative legacy(pp.32–40).London:Macmillan(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British Council).
Porter,D.1991b.Affective factors in the assessment of oral interaction:gender and http://status.In Anivan,S.(Ed.),Current developments in language testing(Vol.25,pp.92–102).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Anthology Series.
6.在同一論文中如果需要引用的兩個作者的姓氏相同(即使出版年代不同),則需要加上作者的名字(First name)的首字母加以區分。比如:
R.Dawkins(1986)and M.S.Dawkins(1980)have contributed to an understanding of consciousness in animals.
7.如果所引用的文獻沒有具體的作者,而是某個機構出版物,在引用時用機構的名稱代替作者的姓,比如:
Retired officers retain access to all of the university』s educational and recreational facilities(Columbia University 1995:54).
8.詞典或百科全書一般用出版物的名稱,如果有大家熟悉的縮寫形式,也可以使用縮寫形式。
三、參考書目的基本格式
(一)專著的基本格式
只一位作者的文獻:作者姓+逗號+空格+作者名的首字母+點+空格+出版年代+點+空格+專著名稱(斜體)+點+空格+出版地點+冒號+空格+出版公司+點。比如:
Connor,U.1996.Contrastive Rhetoric: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注意,專著的書名一定要用斜體(手寫論文或用舊式打字機時在書名下加下劃線),書名的每個單詞(冠詞和介詞除外,除非在句首)都要大寫。一般地,書名中的副標題不需要全部大寫,只將第一個單詞的首字母大寫。
兩位作者的文獻:第一作者姓+逗號+空格+第一作者名的首字母+點+空格+&+第二作者的姓+逗號+空格+第二作者名的首字母+點+空格+出版年代+點+空格+專著名稱(斜體)+點+空格+出版地點+冒號+空格+出版公司+點。比如:
Brown,G.&Yule,G.1983.Discourse Analys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三位作者以上的文獻參照兩位作者的文獻的格式。比如:
Butt,D.,Fahey,R.,Spinks,S.,&Yallop,C.1995.Using Functional Grammar:An Explorer』s Guide.Macquarie University:National Centre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注意,參考書目的條目中不允許使用et al.來代替其他作者。應列出文獻的所有作者的信息。
(二)學術期刊的文章
學術期刊的格式與專著基本相同,依次提供以下信息:作者、出版年代、文章名稱(正體,文章名的第一個單詞的首字母大寫,其餘均為小寫)、期刊名稱(斜體,每個單詞的首字母大寫)、卷號(每年的若干期為一卷)、期號、文獻起始頁碼。比如:
Bateman,J.A.&Rondhuis,K.J.1997.Coherence relations:Towards a general specification.Discourse Processes,24(1),pp.3-49.
注意,如果所引用期刊的整卷統一編排頁碼(即一卷中的若干期連續編排頁碼),那麼在參考文獻中不需要提供期號(issue number),只需提供卷號(volume number)和頁碼。如果每一期單獨編排頁碼(即每期從第1頁開始),那麼則需要提供期號,如上例。
(三)論文集
論文集全書:格式與專著基本相同,只是在編者後面要加上(Ed.)或(Eds.)如果只有一個編者,用Ed.;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編者,則用Eds.。如:
Couture,B.(Ed.).1986.Functional Approaches to Writing:Research perspectives.Norwood,NJ.:Ablex.
Bublitz,W.,Lenk,U.,&Ventola,E.(Eds.),Coherence in Spoken and Written Discourse.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cation Company.
論文集中的文章:引用論文集中的文章時,參考書目要提供以下信息:作者,出版年代,文章名稱(正體,只有第一單詞的首字母大寫),編者、論文集名稱、所引文章的起始頁碼、出版地點、出版機構。比如:
Coulthard,M.1994.On analysing and evaluating written http://text.In Coulthard,M.(Ed.),Advances in Written Text Analysis.pp.1-11.London&New York:Routledge.
Bublitz,W.&Lenk,U.1999.Disturbed Coherence:『Fill me in』.In Bublitz,W.,Lenk,U.,&Ventola,E.(Eds.),Coherence in Spoken and Written Discourse.pp.153-174.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cation Company.
(四)學術會議上宣讀的論文
引用學術會議上宣讀的論文時,需要提供作者姓名、年代、文章名稱、會議名稱、時間、地點等信息。比如:
Jochens,J.1992.Gender equality in law?:The case of medieval Iceland.Paper presented at the 2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enter for Medieval and Early Renaissance Studies,Binghamton,New York.
(五)未出版的學位論文
引用此類文獻時要註明是未出版的學位論文以及授予學位的機構。比如:
Cheng,X.2003.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Discourse Coherence.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六)互聯網上的文獻
引用互聯網上的文獻時,儘可能參照參考書目的基本格式,同時提供所引文獻所在的網站或網頁,在文獻名稱後面加上(On-line)。比如:
Office of the U.S.Trade Representative.1999.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On-line].Available Telnet:liberty.uc.wlu.edu.
(七)參考書目的排列順序
排列參考書目的順序時要遵守以下規則:
1.所有條目按文獻作者的姓氏的字母順序排列。
2.同一作者在不同年代的文獻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如:
Halliday,M.A.K.1989.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lliday,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Second Edition).London:Edward Arnold.
3.由某個作者獨立撰寫的著作排在該作者與其他作者合作的著作之前。也就是說,首先將作者獨立完成的文獻按時間順序排列完畢,然後在排列該作者與其他作者合作的著作,比如:
Halliday,M.A.K.1978.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London:Edward Arnold.
Halliday,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Second Edition).London:Edward Arnold.
Halliday,M.A.K.&Hasan,R.1976.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
Halliday,M.A.K.&Hasan,R.1989.Language,context,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姓名前有前綴(如van,de)的作者,要按照前綴的字母順序排列。如下面的de Beaugrande,R.1980排在Dahlgren,K.1992之後,而不是按照Beaugrande中的首字母B來排順序:
Dahlgren,K.1992.Convergent evidence for a set of coherence http://relations.In Stein,D.(Ed.),Cooperating with Written Texts:The Pragmatics and Comprehension of Written Texts.pp.631~663.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de Beaugrande,R.1980.Text,Discourse,and Process:Towards a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of texts.Norwood,NJ.:ABLEX Publishing.
5.中文文獻翻譯成英文之後,與其他英文文獻一起按字母順序排列,如:
Charolles,M.1989.Coherence as a Principle in the Regulation of Discursive http://Production.In Heydrich,W.,Neubauer,F.,Pet?fi,J.&S?zer,E.(Eds.),Connexity and Coherence–Analysis of Text and Discourse.pp.3~15.Berlin:Walter de Gruyter.
Cheng,X.2002.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English Compositions.Journal of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Shandong Teachers』University,No.2,2002.pp.94~98.(程曉堂,從主位結構看學生英語作文的銜接與連貫,《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
6.不要使用Microsoft Word的排序程序。因為這個排序程序排出的結果與上述要求不吻合。
四、論文行文的要求
論文寫作要遵守正式文體寫作的基本要求。要特別注意以下方面:
1.標題層次格式
Chapter 1 XXXXXXX
1.1 XXXXXXX
1.2 XXXXXXX
Chapter 2 XXXXXXX
2.1 XXXXXXX
2.1.1 XXXXXXX
2.1.2 XXXXXXX
2.2 XXXXXXX
2.2.1 XXXXXXX
2.2.2 XXXXXXX
2.2.2.1 XXXXXXX
2.最低層次的subsection(如上面的2.2.2.1)的篇幅不能太長(1~2頁為宜)。段落不宜過長。一個段落一般不超過一頁的一半篇幅。但是段落也不能太短(如2~3行),至少5~6行以上為宜。
3.所有段落首行縮進(5個字母的空間)。自動換行後一率頂格。
4.不允許使用Microsoft Word的自動編號功能(錄入時取消自動編號功能),也不能使用bulletin的格式(加黑點羅列)。
5.不允許使用任何縮合形式,如can』t,haven』t,isn』t。
6.不能使用非正式用語,如quite many,a lot of,a little。
7.不能使用祈使句。
8.正文中,英文採用Times New Roman字體,12號(或小四號)字型大小。一般採用1.5倍行距,篇幅較長的論文也可以採用1.25倍行距。標題要加粗,不同級別的標題要用不同的字型大小。
論文格式常見問題(補充)
一.論文行文結構
1.論文的總體順序是:封面,扉頁,致謝(Acknowledgements),中文摘要,英文摘要(Abstract),目錄(Contents),縮寫詞列表(Abbreviations),表格名稱列表(List of tables),圖形列表(List of figures),正文,參考文獻(References),附錄(Appendix;附錄要編號)。
2.文章中每段文字不能少於3-4行,太少的文字不能單獨成段。
3.換行後首行縮進;引文達到50字以上要另起一段並縮進。
4.標題與正文之間要有距離。不同層次的標題字型大小應該有所區別。最小層次的標題可以與正文字型大小相同,但是要加粗字體以示區別。
5.不同的標題之間不能按次堆列在一起,中間應該有文字過渡。另外標題下面不能直接出現表格、圖形、例句等,要有文字過渡。
6.每個section的字數不能太少,同級的section字數應該大致相等,不能相差過於懸殊。
7.實驗中哪組是實驗組,哪組是控制組要交待清楚。實驗組叫做Experimental Group,習慣用EG表示,控制組叫做Control Group,縮寫為CG。
8.出現例句時,例句與正文的字體字型大小應該有所不同以示區別。
9.每個section如果中間沒有出現下級標題的話一般不要超過3頁,否則應該將本節內容劃分更為細緻。
10.文章不能無緣無故隨意出現空半頁的情況。表格和圖形如果排版時排不下,可以整體排到下一頁。
二.正文
(一)引用問題
1.正文與其後面的括弧間永遠要有空格。
2.正文中直接引用必須寫出頁碼,間接引用可寫可不寫。遇到跨頁的情況要寫出頁碼範圍。頁碼的寫法,可以寫成例如(Elllis,1999:25)或者(Ellis,1999,p.25)。
3.如果是引用兩位以上作者共同寫作的作品,注意要把作者寫全,不能只寫其中一個作者。如果兩位作者名字出現在正文中,用and連接;如果出現在括弧中,用符號「&」連接。
4.要區分作者和編者。如果一本書是論文集,則全書只有編者,沒有作者。這種情況下我們則無法直接引用編者的話,除非是引用書的introduction部分。這時要將introduction作為書中一篇文章的格式處理。
5.在同一段中同時引用了同一個作者的觀點,可以用」ibid」,凡是另起一段,全部要重寫
(二)語言規範
1.正文中不要出現縮寫。例如,don』t,can』t。
2.一些二語習得中的常見詞,第一次出現時要出現全稱,在括弧里寫出縮寫,例如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再次出現時則直接寫SLA。
3.文章時態問題:建議大多數時候用一般現在時;除了例如investigate,study,conduct a study這種強調動作的動詞經常出現過去時。
三.表格及數據
1.表格不能跨頁。為了保證表格在一頁上可以把後面的文字提到前面寫。如果表格過長一頁放不下可以在下頁繼續,把表頭照抄過去。
2.表格的標號問題:可以從Table 1,Table 2…..按數字順序列下去;也可以根據表格所在的章節列出。比如第三章的第一個表格就是Table 3.1,第二個就是Table 3.2,以次類推;不能出現Table 3.1.1的情況。
3.表格中的數字小數點後保留的位數應該統一:慣例是平均分保留到兩位;P值保留三位;一般不要超過四位。
4.在使用Word,Excel,SPSS計算數據時數據位數太多,計算機會自動將其變為科學計演算法,但我們在呈現數據時要將其變成普通數據。
5.一般我們在判斷T是否著差時,P值只取到0.05和0.01;不能理想當然的取其它值。小於0.05是顯著,在表格中要標出*;小於0.01是非常顯著,在表格中標出**,並在表格下面說明一個星號,兩個星號分別是p值小於0.05和0.01時。
6.表格要劃線清楚,以免讀者出現對錯行的問題。
四.參考書目問題
1.引用中文文獻的時候在正文括弧中只需寫出作者的姓(拼音)和年代;在正文後的參考書目中要把改作者的作品翻譯成英文,和其他英文書目一樣按字母順序排列。
2.參考書目最基本格式要寫對,正確格式應該是:作者的姓,名字的首字母.如果兩個以上作者,中間用&連接。書和雜誌的名字要斜體,文章名字不要斜體。例如:
Halliday,M.A.K.1978.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London:Edward Arnold.
Halliday,M.A.K.&Hasan,R.1989.Language,context,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作者的姓名有複姓時,正文中只出現名字,而在後面的參考文獻中則要出現名字的前綴。如de Beaugrande,R.,應該在參考文獻中寫成:
de Beaugrande,R.1980.Text,Discourse,and Process:Towards a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of texts.Norwood,NJ.:ABLEX Publishing.
此時de應該大寫還是小寫要查清楚,最好的做法是看看這個作者的文章在其他人的作品中是如何引用的。
微博@阿漫講論文
https://weibo.com/5824972142/profile?topnav=1&wvr=6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備考托福/雅思/SAT/ACT/SSAT,怎麼背單詞?
※看《老友記》學英語:第一季第十二集筆記
※老外常用英語口語1000句05
※徹底擊穿英語的同時,如何提升個人戰略觀?
※如何粉碎中國式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