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肖像畫真的像課本上一樣大眾臉嗎?

關於中國肖像畫,語文課本毒害實在太深,你以為長成下面這樣?

那些長得形神酷似的人物畫,真是辣眼睛!

萃花很想說,古人難道都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別急,看下面

揭秘形神兼備的肖像畫

真實情況是,肖像畫在中國有2000多年歷史,TA作為最原始的大頭貼,主要為祖先/帝王貴族肖像,早期是單線描繪的Copy畫風,比如顧愷之閻立本都繪製人物。

BUT他們的人物作品象徵意義大於準確的形式表達,大多數藝術家都是遵循套路和技術規範,職業畫家詢問先人後代TA的形象特徵後,再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畫肖像,所以99%的可能你瞄到的大部分皇帝都是畫家的腦洞畫。

即便不一定真正還原某位帝王/祖先的容貌,但這些作品特點鮮明,依舊被懸掛在宗祠之中,暗示老祖宗將指引後代走上人生巔峰,保佑子孫陞官、發家致富。

《步輦圖》上的唐太宗-閻立本繪製

就在千篇一律的人物肖像畫開始「爛大街」時,16世紀,肖像畫迎來巨大的質的飛躍,明清時期肖像畫更邁入了全盛期,義大利傳教士畫家利瑪竇、郎世寧先後來華佈道,並將歐洲文藝復興繪畫技法傳入中國,促進了中歐的藝術文化交流。

明清時期的肖像畫由此開啟了中西合璧畫風,他們在傳統工筆畫基礎上,融入西方光影技術、明暗處理、透視效果,告別以往的獃滯死板,變得神采生動,賦色絢麗。從平面意象開始轉向寫實主義,厲害了Wuli天朝!!!

明清肖像畫大放異彩

明清擅長人物肖像畫的藝術家,其實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文偉、唐寅、仇英、丁雲鵬,吳彬、陳洪綬、崔子忠、曾鯨,華嵒、黃慎、改琦、費丹旭,任熊、任伯年…

明清擅長肖像畫的藝術家們

在明清藝術史中,肖像畫只能算作其中的小分支,畢竟大咖很忙~很忙~很忙,青綠山水、工筆畫、版畫、書法都得露一手,所以我們如今看到上頭榜上有名的藝術家,其肖像畫作品只是他們驚鴻巨制的冰山一角。

比如擅長人物畫、詩詞歌賦的陳洪綬,看他的肖像畫作品總有種喜感撲面而來,線條清圓細勁,疏密有致。簡單幾筆勾勒人物造型。表情怪誕,戲劇味十足。整體畫面極富故事性,感覺陳洪綬在古代是個幽默的段子畫家。

後人評價他的畫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更是17世紀個人風格藝術家中的第一人。

人物圖(軸)-局部,明 陳洪綬

連魯迅都是他老人家的粉絲,魯迅年輕時就著手陳洪綬作品搜集,再聯想到魯迅筆下的人物也很誇張,看來魯迅在陳洪綬身上,找到了藝術的寄託。

陳洪綬人像

為何明清肖像畫發展如此迅速?當時的肖像畫有兩派:一派以白描勾線畫為主,注重墨骨,另一派以淡墨為主,結合粉彩渲染。

這時西洋畫傳入中國,影響整個畫壇,湧現了一個肖像畫代表人物,他叫曾鯨(字波臣),是明清肖像畫史上開宗立派的先行者,開創了第三派——波臣畫派。

該畫派承上啟下,具有劃時代意義,重墨骨技法(曾鯨自創),以淡墨勾勒輪廓,不再用粉彩渲染,再以淡墨輕色渲染出陰影凹凸感。

每畫一圖必須反覆烘染十次+,以此讓畫面顯得更自然達到逼真的藝術效果,進而清晰地彰顯人物特徵和氣質,後人評波臣畫為「落筆得其神理」。

《顧夢遊像》,曾鯨

波臣畫派影響了同時代畫家&後輩們,比如董其昌、陳繼儒、黃道周,葛一龍,陳洪綬、黃宗羲等藝術巨擘,繼承他畫法的造詣最高者是謝彬,該畫派甚至傳到日本等國。

總而言之,明清肖像畫的寫實能力,並不比文藝復興時期西方藝術家差。

佚名畫家肖像畫堪比攝影藝術

下面這些明清無名氏後輩作品,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節奏,隨著日以夜繼的臨摹、寫真練習,他們的畫技已達到爐火純青地步,直接走在國際藝術前沿,更驚艷了海內外。

一直以來,這些名字不詳的肖像畫家,大部分是宮廷畫家/民間高手。

《楊茂林神像》,佚名,16-17世紀,水墨、顏料、絲綢,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蒙古王子達瓦齊像》,佚名,約1756年,油畫、高麗紙,柏林國立博物館藏

Look這些中國畫,你會發現,畫面簡直自帶P圖的藝術照風範,達官顯貴形象逼真,面相很耐人尋味,上圖的蒙古王子臉頰兩坨紅肉憨態可掬,下圖的孝庄文皇后慈眉善目。感覺古代畫家是表情包始祖)

《孝庄文皇后像》,佚名,1662-1722年,故宮博物院藏

用放大鏡看畫面細節會發現,整體設色古艷,夾帶濃墨重彩,開始吸取明暗對比、光影成像等西洋畫技法,畫中人物生動優美,連眉毛、鬍鬚、頭髮絲、皺紋都描繪得細緻入微。

《李夫人像》,佚名,1876年,水墨、顏料、紙,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喜怒哀樂表情躍然紙上,且畫幅時代特徵非常明顯,衣物、配飾精緻有型,簡直把整個朝代的精氣神都描繪在了人物中。

《楊我行神像》,佚名,16-17世紀,水墨、顏料、絲綢,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透過人物肖像畫看明清服飾美學

這些留存千古的人物肖像畫還是一部中國服飾美學史,常見的中國元素有漢服、玉石、烏紗帽上的孔雀毛、白鶴、祥瑞雲彩等,仔細研究,還是蠻有亮點可尋的。

《明熹宗朱由校朝服像》,佚名,明朝,1621-1627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時期的朝服可以看到盛行的華麗龍紋;當時鳥類圖案(白鶴、錦雉等)多用於文官服飾,象徵博學和優雅

動物圖案多用於武官服飾寓意勇猛、勇氣

日常服飾中,明代恢復漢人衣冠,多為青布直身的寬大長衣。

服飾中的龍紋

清朝是我國服裝藝術史上改變最大的,滿漢Fashion Art文化交相輝映,清代的長袍馬褂,從富貴人家普及至平常百姓,皇家貴族則多為繁複的龍紋服飾,色澤典雅沉穩,造型非常大氣,盡顯皇室的高貴氣質。

乾隆在位時,還制定詳細的冠服制度,誰叫乾隆是個愛藝術的皇家人呢?

《乾隆皇帝大閱圖》,郎世寧,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畫像,彩墨絹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祖先像》,佚名,18世紀,水墨、顏料、絲綢,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既然明清還有這麼多藝術亮點可尋,那麼,你想親臨明清肖像畫真跡仔細研究么?

除了去各大博物館尋覓外,還能在德國邂逅哦,恰逢2017年-中德建交45周年之際,傳神雅聚-中國明清肖像畫展正在柏林開展。

《夫婦像》,佚名,清朝,18-19世紀,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藏

《玉堂,醫俗圖》,改琦,清朝18-19世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超過100幅借展自全球各大展館的藏品將展出皇室成員、文人武將、朝廷官員以及個人、家族畫像、祖先像等畫像,從中可縱覽明清時期的眾生諸相,那些文人雅士的微表情都在這裡。

展覽:傳神雅聚-中國明清肖像畫展(1368–1912)

地點:亞洲藝術博物館,德國柏林

時間:2017年10月12日-2018年1月7日


展覽:筆硯寫成七尺軀-明清人物畫的情與境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時間:2017年8月25日-2017年11月19日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推薦閱讀: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第十七章:實
第三十四章 慧
《爸爸去哪兒五》為什麼華人普遍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關於建水紫陶,有哪些常見的謠言與誤區?| 第一篇:製作工序

TAG:肖像畫 | 明清歷史 | 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