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存架構
05-12
上圖是最常見的緩存架構,這種架構缺點是業務方需要同時關注緩存與DB。有沒有進一步優化的可能呢?
計算機第一名言:任何一個計算機問題都可以通過一個中間層解決。
這是一種服務化的方式。中間的服務層向上游提供一個數據訪問借口,並屏蔽下游的數據訪問細節。
這種方案的實現是非同步緩存更新。所有應用的寫操作都是走資料庫,讀操作都是走緩存。
這個方案初始化時,把db中的全部數據放入緩存,然後由一個非同步工具來實現資料庫和cache之間的數據同步。
但這種方案可能華而不實,原因如下:
1)如果cache壞了,或者非同步工具壞了,那麼業務系統讀不到數據。
2)業務系統查詢的數據千姿百態,這些數據後續可能還需要計算,再存儲到cache中。非同步工具同步數據時的計算複雜度會很高。
3)如果cache中加入新key,那麼除了業務代碼修改,非同步更新模塊中的代碼也要修改,這無疑增加了複雜度。
之所以列出這種有缺陷的方案,一個原因是分析其弊端,兩一個原因是可能會獲得啟發。
推薦閱讀:
※CPU體系結構-Cache
※前端緩存都有哪些方法,有什麼區別?
※緩存世界中的三大問題及解決方案
※V8 6.6 進一步改進緩存性能
TAG:緩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