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處方可行乎?

殘雪的姨祖父是一位醫術高超的老中醫,老爺子年過古稀依然精神矍鑠,從醫療戰線退下來後不甘在家頤養天年,於是發揮餘熱,在一個小藥店開門問診,也不圖賺多少錢,純粹是回饋鄰里順帶找點事兒干。

老頭心態好,兼之行醫已久經驗非常豐富,各種各樣的疑難雜症到他這兒都能化解個七七八八,於是「神醫」的稱號不脛而走,遠在天山、開魯地區的患者不遠百里驅車前來垂詢病症亦有多人,無形中給小藥店賺取了不菲的利潤。

藥店老闆看到老爺子醫術得到了老鄉們的認可,就想著如何才能擴大問診渠道,怎麼擴大呢?互聯網問診,下好的葯再快遞給患者。

那邊有了主意,這邊就來詢問老爺子這事兒是否可行,老闆覺得,這事兒是雙贏的好事兒,一方面擴大了收入渠道,幫老爺子做了宣傳,另一方面很多腿腳不便的患者不必長途跋涉跑到藥店看病了,而且隨著網路上處方公開,更多的患者能夠根據自己的病情查詢類似病患的治療經驗,豐富了公眾的醫療衛生知識。

看似互利互惠的好事兒,老爺子卻陷入了沉思。

沉思啥呢?咱中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這「四診」缺一不可,這一上了互聯網,首先「切」脈是切不了了,「問」癥狀倒是還好辦,「望」氣色和「聞」氣息也因為受限於攝像頭和話筒的硬體條件變得有了些困難。

四診不明,就不好開藥方,這是背再多的湯頭歌、再豐富的經驗也彌補不了的缺陷。

於是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互聯網問診可行嗎?這個咱需要分開說明。

簡單的病情,尤其是具有廣泛性和普適性的病症,互聯網問診是可行的。而且這樣的網站本身就不少。比如尋醫問葯網、冬日中醫官網、好醫生等。

甚至出現了手機app—微問診。

在網路上問診的患者都有一個特徵:他們的病都不是什麼大病,一般年輕的都是腸胃病、頭疼腦熱之類的,老年人就是心腦血管、骨質疏鬆等。即便是大病,那也是相對來說比較「著名」的,比如說糖尿病、肝硬化等等。

這些病或大或小,都算不上是疑難雜症,其病狀表面反應也都具有雷同性和普適性,並不是特別依賴臨床診斷就能得到理想的治療方案,而且,網路治療方案也都是傾向保守治療。

老爺子呢,不能說疑難雜症,至少在旗醫院、第二醫院等常規醫院解決不了的病症在他這裡被治癒的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而比較正常些的病症,老爺子反而建議患者去旗醫院仔細檢查,獲得更合理的治療方案。

老爺子曾經說,自己僅依靠五味湯藥,在藥量上酌情增減,就治癒了每年前來應診的上千名患者。他的制勝法寶不在於藥理知識,而在於其豐富的坐堂經驗,而且他的成功經驗幾乎是不可複製的。

中醫的藥方在這裡面的價值如何呢?咱們以後有機會再侃。

對了,安利一下,老爺子叫薛玉民,他就職的藥店就在東城區的五道街與東河路交匯處以北,東河家園西側,以前叫蒙森大藥房,現在不知道改沒改名字。具體地理坐標如下:

ps:常年駐守,望朔日不休息,歡迎光臨。


推薦閱讀:

葉小林求醫記
【Dr.Yu醫學專欄】丨那些讓你大驚失色的身體特徵
香港醫療水平在世界上有多牛?看完這些數據你就會知道!

TAG:就醫 | 便捷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