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牧調用民兵火頭軍當主力,坑慘匈奴單于

滅匈奴一戰是李牧的成名之戰,在滅匈奴之戰中,李牧精選戰車1300乘,步兵五萬,騎兵一萬三千,以及十餘萬的弓弩手組成了一支特混部隊,這支特混部隊是李牧針對匈奴騎兵的作戰特點所編排的一支特殊部隊。也正是這支部隊包圍了匈奴騎兵,並用極少的代價消滅的進入包圍圈裡的騎兵部隊。

在長平之戰以前,趙國的國力強盛,在陰山草原常駐精銳騎兵部隊,對匈奴施加了強大壓力,可是就是這麼一支部隊,一個國家依然奈何不了匈奴騎兵的侵邊襲擾。這是為何呢?說到底是代價的問題!在冷兵器時代,殺敵基本靠搏殺,則搏殺這種事就註定兩個胳膊扛一個腦袋,誰也占不了誰太多便宜。有人形容古代戰場搏殺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因為,即便是強盛時期的趙國也不敢太過逼甚匈奴人,因為趙國騎兵各個寶貝得緊,跟匈奴騎兵比對耗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事。但是,這件事到了李牧手裡就完全不同了,李牧針對了冷兵器的攻擊特點,特別對戰術進行了革新,比如,我們在往後戰役中經常看到的一種進攻武器土城箭台,這種戰術起源於秦國大將白起,秦國統帥白起特彆強調利用野戰工事來增加對敵的殺傷以及對自己方士兵的保護;而李牧也特喜歡這種物件,他對野戰工事的應用可以說是得到白起的真傳,反而秦國戰將更多的是將這種戰術視為一種懦夫行為。這也是後來李牧多次大敗秦軍的主因。

在趙國反擊匈奴的戰役中,李牧手裡的部隊只有五六萬人,這支部隊分別是1.3萬的騎兵,五萬的步兵,以及1300輛戰車。這是斥候反饋給匈奴單于的數字。這一點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在長平之戰後,趙國幾乎崩潰,整個趙國十五歲以上男丁全部戰死被殺,這造成的傷害遠不是常規部隊沒了,連國內從事勞動的青壯年都沒有了。因此,趙國根本養不起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甚至,如果不是因為趙國邊境有游牧血統,可以直接補充騎兵資源,此時的趙國根本就養不起騎兵。這是趙國的實情也是李牧透露給匈奴單于的總信息,所以假象要隱藏在真相當中才會有說服力。所以,匈奴單于根本就把李牧的這支邊防軍放在眼裡,要不是匈奴人缺乏攻城利器,早就已經拔了這個據點了,哪還能讓李牧在邊疆經營那麼些年。因此,當李牧放出誘敵的幾千人部隊之時,匈奴人大喜,他們終於逮到了機會了。

可是,李牧還有一張底牌沒有亮出來,那就是十來萬的邊民。這支邊民不能算是正規的軍事編隊,但是,一旦將他們列入軍事編製他們完全能夠勝任民兵從事後勤保障的作用。這些人沒有作戰經驗,不適合讓他們近距離參戰,但是如果將他們置於高山之上,用石頭塊丟砸敵人則並不比正規士兵來得差。等李牧發覺匈奴人上當了之後,他便把這些邊民民兵組織起來,在正規部隊的帶領下埋伏在有利地形里,然後放出牛羊和牧人,布滿山野。匈奴部落小隊侵入。李牧即佯裝失敗,故意丟棄人畜讓匈奴搶掠。匈奴單于得到趙軍「潰逃」的消息,親率騎兵約l0萬人深入趙境。當匈奴人攻進來的時候,李牧立馬派出騎兵,切斷了匈奴騎兵的退路,卻也不跟匈奴騎兵糾纏近戰,他們只要拖住匈奴騎兵即可,然後再用那一千多輛戰車來堵住缺口,作為防禦的城牆再讓步兵上戰場,利用有利地形防守。最後,讓那些埋伏在高地的民兵戰士來解決問題。他們只需朝著黑壓壓的人群射箭,投擲石頭,潑油放火燒。李牧用來擊殺匈奴騎兵的戰術與秦國在長平包圍趙軍的戰法如出一轍,差別只是秦軍遠離本土,李牧卻在本土作戰,李牧能夠發動更多的人員來為戰場做支援。或者說,李牧為這場戰爭準備了更長的時間。因此,整個戰爭打下來,雖然戰術與白起用來圍困趙軍的方式一樣,李牧作為後來者,他又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改進,他不再局限於將匈奴兵斷糧困死,而是用進攻來消滅,他不斷的壓縮進攻空間,通過築造土城,戰車合圍圈腿緊的方式,不斷用長程武器進攻匈奴人,給匈奴騎兵造成了大量的傷亡,且,這種戰術的好處就是自己方的損失很小。

經激烈戰鬥後,除單于率少量親衛部隊突圍逃走外,進犯的10萬騎兵全部被殲。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騎兵軍團被全部圍殲的戰役,也是唯一一次有十萬以上規模的騎兵戰損記錄。

優己/著 收錄 《紛爭》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微信搜索公眾號:優己


推薦閱讀:

三十六、前赴後繼的糊塗蟲
為什麼說《重生完美時代》趙子秋應該時李牧的妻子?

TAG:李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