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古塔地區唯一保留活態「野神祭」的尼瑪察楊氏家族舉行了盛大的修譜公祭活動
圖/文 | 徐琦琦
2016年薩滿祭祀|簡介
2016年12月9日至11日,寧安滿族尼瑪察楊氏家族舉行了續譜及續譜公祭活動,這是楊氏家族時隔二十多年的又一次大型修譜活動,其中包括請譜、修譜、懸譜、拜譜等環節。公祭活動包括跳家神、祭天、鷹神祭、祭牛馬神、太平神、背燈祭等環節。筆者有幸參加並加以記錄和採訪。
視頻:尼瑪察楊氏家族薩滿祭祀
【東北民俗志】寧古塔尼瑪察楊氏家族薩滿祭祀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f05421vw0mx/f05421vw0mx.html
溫馨提示:
上期已經對寧古塔地區尼瑪察楊氏家族做了簡單的介紹,需要回顧的各位「俗友」可以點擊?【楊氏家族薩滿祭祀1】,進行回看。本文重點在於楊氏家族具體的祭祀環節等一些細節。
要成為薩滿,就得先熏香,熏香的意義在於凈化自身,並以此儀式,在族人的見證下,進行薩滿身份的認定,由原來一個簡單的個體變為族中的神職人員。熏香後,才能正式開始學習薩滿的知識,並開始遵守許多禁忌。
2016年公祭中,眾薩滿在熏香
修譜對於滿族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修譜也是很花時間的,往往要在之前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去聯繫家族裡的各家,去收集人員的名單,並慎重的標記好在世的和已經過世的。在滿族的家譜中,是在世人和已經過世的都要上家譜,但在家譜上名字的顏色會不同。在世的人用紅色書寫,過世的人用黑色書寫,如果在新的一次續譜中有人過世,則把名字描黑。
楊氏家族今年舉行修譜活動,並在12日晚,家族內部更換族長及幫戶。據上一份家譜記載,此前最後一次修譜時間為,時隔20幾年,期間有人離世,也有人娶妻生子,家族添丁,因此從2015就開始收集各戶人員名單,並在今年夏天打出滿漢文對照譜單底稿,離世的家族成員用黑色墨水書寫,新生兒和在世的人用紅色墨水書寫,並於12月9日最終抄錄完成。
滿漢文對照譜單長約16米、寬1.9米,在生宣紙上從左向右書寫,由譜頭、譜序、人員名單、排字、譜尾組成,此次修譜中,經家族成員商議決定,女兒也可以上譜,但女婿和外孫子、外孫女不可以上譜,並把原來的排字「青春萬壽喜文明永世常」改為了「青春萬佳喜文明永世常」。
尼瑪察楊氏家族因為保留大神祭——鷹神祭,所以朝祭(又叫跳上午神)開始於早晨6點左右,冬季里的這個時間,天還沒亮。勤勞的滿族人家的媳婦們凌晨3點多就起來忙活,蒸撒糕、收拾屋子,弄早晨飯······
朝祭,又叫跳上午神、跳家神、祭家佛爺。是祭祀自己家的祖先神。楊氏家族的上午神神祇的表現形式是幾幅人物畫像,有的端坐於馬上,威武勇猛;有的正襟危坐,異常莊重。
9日早上4點20分,天還沒有亮,楊家人便早早得起來,開始製作撒糕。大鍋里倒入2/3清水,燒開,在上面先後鋪上鐮子和屜布,同時把打好的大黃米面倒入大盆中,並在其中加少量的水,把大黃米面微微潤濕。待誰燒開後,將昨晚煮好的紅小豆均勻的在屜布上平鋪一層,再把大黃米面用雙手揉搓,使其沒有硬塊,撒到紅小豆上,此時,水蒸氣會透過紅小豆的縫隙,將大黃米面蒸的顏色變深,並會在其上面蒸騰,女薩滿便會在變了顏色且有水蒸氣透出的地方繼續撒大黃米面,糕約三指厚即可,此時需要蓋上鍋蓋,蒸制一個小時左右才能蒸熟。整個撒糕的過程需要廚房保持安靜,不能有講話的聲音,就算是製作撒糕的薩滿之間的交流也只能靠手勢和眼神。
朝祭結束後,薩滿們開始給兩尊木質的大佛爺換新衣,新衣有兩件,分別是裡面的黃色衣服和外面套著的黑色衣服。新衣的製作和更換都得由薩滿來完成。
祭天通常在上午舉行,將索羅杆子頭沾上新鮮的豬血,綁上草把,裡面包裹五穀,再繫上豬身上各個部位的碎肉後,直立於影背牆後,下設供桌,並將豬扒皮供於其下,跳神祭之。
在滿族人舉行薩滿祭祀的時候,還要在院子里用木頭和草搭起「撮羅子」,來複原祖先們原始的生活場景。
滿族人與烏鴉|小提示
相傳,滿族始祖老罕王努爾哈赤在一次戰鬥中,他帶著幾個人與敵軍遭遇。眾多的敵兵眼看就把他們給包圍了,萬般無奈,老罕王努爾哈赤只好讓所有的人都躺在地上裝死,這時正好有一些烏鴉和喜鵲飛了過來,並落在了他們的身上。敵兵上來後一看,有許多烏鴉、喜鵲落在他們身上,就誤認為這些人都死了。這樣就騙過了敵兵,老罕王努爾哈赤他們死裡逃生。
從這以後,滿族人每到祭祀時,都忘不了烏鴉的恩情,總要拿一些豬肉、下水和米之類的食物來喂烏鴉和喜鵲,如果誰要是哄打烏鴉和喜鵲,那就要遭到眾人的譴責。
——摘自網路
尼瑪察楊氏是牡丹江地區現今唯一一個活態跳野神的家族,領受的神為鷹神2014年,楊氏家族的鷹神祭被評為黑龍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鷹神祭為祭祀的主要部分,夜裡星星出全了,就可以開始祭祀。其中包括跳神、請神、領牲、獻牲、送神等環節。
在跳鷹神的過程中,大薩滿頭戴神帽,胸前戴有銅鏡,屋內鼓點加急,音響加大,鼓聲隆隆,異常莊嚴、神聖。
楊氏家族神器中銅鏡有大的也有小的,大的是在進行鷹神祭的時候佩戴在薩滿胸前的,小的則是在請神、送神的時候,由主持薩滿手持的,用來驅邪、驅外神用的。
在門口請神後,返回屋裡的過程中,主祭薩滿楊萬才的舞步發生變化,變為大幅度擺臂打鼓,側身,橫著甩腰鈴架進屋,這代表鷹神降臨,展翅飛翔,從遙遠的天上降臨人間,這種舞步是其他的祭祀環節都沒有的。楊萬才進屋的過程中,作為犧牲的活豬被眾人抬著先到神案前,抬至到神案前,楊萬才在離神案兩步左右的位置停下,左右各幾個半圈打量活豬,後在到豬的旁邊進行「踩豬」環節,單腳踩在豬的身上,在豬身上停留,打一鞭鼓,甩一次腰鈴架後順勢到另一面,再重複動作踩回來。「踩豬環節」結束後,便到了「領牲」環節。
鷹神祭掠影
「背燈祭」在鷹神祭之後,之所以叫背燈祭,是因為在這個祭祀環節當中,屋內不可以有任何光亮。
背燈祭」時,把豬的右前肘留在薩滿桌上,將「索勒庫媽媽」請至在肘子上,準備房東或者是祭司主辦者亦或是族長的枕頭放在炕沿上,吉祥佛爺(太平神)請在炕沿上懸掛起來,牛馬佛爺從高處請下來,安置在炕沿上,大神案上的兩位喜鵲神請下來安置在枕頭上,接下來就是關掉屋裡的一切燈光,屋裡不能有亮光,眾薩滿們拿著單鼓、查器板子、哄隆等敲擊或震動發出響聲,拿腰鈴的薩滿將腰鈴平攤在大腿上,震動發出聲音,打折抬鼓,並低沉平緩的演唱神歌,神歌一般重複2-3。遍整個過程略帶悲傷,大約持續二十多分鐘,這一過程中,屋內不能有一絲亮光,屋裡禁止走動,除了抓鼓、腰鈴等響器的聲音和唱神歌之外,不能有其它的聲音。
背燈祭結束後,當天的整個祭祀就結束了,緊接著就是晚飯,此時就已經半夜十一點以後了,大家圍坐在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歡聚一堂。祭祀不僅僅娛神,也有娛人的效果,祭祀一般都舉行在冬季,落雪以後,這時候農忙時節已經過去,人們有了空閑時間,祭祀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契機可以相聚在一起,嘮嘮家常,說說收成,好好地放鬆放鬆,所以,滿族人的薩滿祭祀作為家族行為,為族人們提供了精神依託的同時還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溝通、聯絡感情的空間。
每每到舉行祭祀的時候,滿足人都要先準備好草把,用紅布綁好,剛剛懸掛在大門上,意在告訴人們,「我們家在舉行祭祀」,外來人要遵守以下規矩:
身有重孝者不能進入
女來月經者不能進入
頂香者不應該進入
穿狗皮衣服、帶狗皮帽子者不能進入
帶馬鞭者要把馬鞭留在大門外
進院不能提「殺」字
進院不談買賣
······
幾天的調查、採訪讓我感受很深,尤其是尼瑪察楊氏家族對於自然、祖先的敬仰與崇拜讓我特別感動。有人說薩滿信仰消失了,其實不然,如此一個祭祀儀式流傳幾百年還可以如此完整、豐富,究其原因還是來源於滿族人對於自然的尊重和對於祖先的懷念,這份信仰並沒有變,也並不會消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