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深度的思考力,改變自身行為

思維能決定人的行為,同時概念的形成也需要思維力。但同一個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促使了人有不一樣的行動,這個與其形成的概念有關。

用深一層的思考力發現行為

打比方,對於「閱讀」這個詞,A認為閱讀可以提升自我,而B認為看見文字就枯燥無味,想睡覺。所以在行動上,A比B更願意閱讀。但很少人深究其原因,也就是進一步去思考,為什麼自己會喜歡(不喜歡)閱讀呢?

這可能與當事人的對閱讀這個詞概念形成的經歷有關。A在孩童時候接觸書本是有趣生動的圖畫,而且在識別出書本的圖畫時能得到父母的讚賞,使他形成閱讀有益的概念。而B在孩童時候並沒形成閱讀的意識,直到上學時才第一次接觸書本,強硬、填鴨式的學校教育使他對閱讀留下了枯燥、機械式、任務式的概念。這種概念一直影響著B的行為。

大多數人對早已形成的觀念習慣,並不深究其原因,只停留在思維的表層,按直覺行事。不同的概念形成,會導致我們有不同的行為,而改變這些概念,需要有深一層的思考力,用「為什麼」進一步發掘其原因,重新認識糾正過來,才能向目標邁進。

當然,可能也有朋友說,喜不喜歡閱讀是個人愛好,也很正常吧。的確是,但某些「愛好」的錯誤形成會造成影響,來看下一個案例。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有朋友A告訴我,他明知玩遊戲會影響工作,可是一直卻戒不了。他也意識到需要找更有意義的事,例如好好工作,發展事業這個目標去取替玩遊戲,但收效卻不大。而且最近他發覺,隨著時間推移,玩遊戲的熱情已降低了很多,沒有初期那麼狂熱了。但這並不意味著能戒掉,仍然不時地想打開手機玩幾把,往往一玩就兩三個小時,最後還是影響了工作。該怎麼辦?

1、來自大腦的錯覺

人在有壓力、無聊的時候,大腦會想辦法如何讓自己快樂起來。而遊戲一開始帶給人的刺激和快感讓大腦印象深刻,所以第一時間,大腦就會促使人去追求這種快樂,於是拿起手機,打開遊戲的一系列動作就輕易而舉地完成了。

A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其實已經是思維改變的第一步。接下來他需要做的是進一步的思考

,為什麼自己想要改變?玩遊戲會為自己帶為什麼不良影響

?當下一次,大腦再次奔向手機的時候,stop,A需要和它溝通了:遊戲已經不能為自己帶來原有的強烈快感,而且還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

。其實大腦是講道理的,只要是事實,它也可以被說服的。(為避免自己忘記,這些最好記下來)

2、進一步思考:有意義的事(目標)

A的目標是「好好工作,發展事業」,而這個目標不夠具體化,可以進一步思考:我希望自己的事業達到哪個層次的高度?為什麼要這樣定?我能得到哪些好處?它為我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體現在哪些方面?把這些記來下,並在大腦產生衝動的時候告知它。

3、不是用有意義的事取替遊戲,而是如何實現有意義的事

它們的區別是,前者的關注點仍然在遊戲,而後者關注點在規劃未來。把關注點從如何戒遊戲轉成對未來的規劃,才真正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放在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上。

而且玩遊戲其實不是罪惡,偶然玩一下是適當放鬆。如果過分關注把遊戲戒掉,反而更容易失敗了。

4、不停的反覆練習直至養成新的思維習慣

大腦如肌肉般是可鍛煉的。一開始可能仍然不停地想上遊戲,但隨著每次與其進行第1和第2點的溝通,會慢慢形成新的思維習慣,從而改變大腦(通過儀器可檢測出大腦能形成新的神經模式),隨之我們的行為也會得到改變,逐步脫離遊戲,向真正的目標進發。


推薦閱讀:

再談網癮
一游評丨《籬笆庄秘聞》:是什麼導致了網癮?
別讓網路毀掉童年?守護童年已成全球性問題!
如果我的兒子沉迷遊戲怎麼辦?
瘋王子談網癮

TAG:能力培養 | 網癮 | 思考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