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是以沉默

很長一段時間沒寫了,因為不知道要寫什麼。知道的越多,發現不知道的更多。越發沉默。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寫道「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辱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無窮」。古人言「文以載道」,或說抒發性靈。能寫一手好文章,於公於私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文章,主要是敘事、論理和抒情。敘事是基礎,論理和抒情則大相徑庭。讀古代的文章,敘事沒問題,比如《史記》,敘事流暢優美,讀來鏗鏘,乃至一唱三嘆,餘味無窮。抒情小文更是絕妙,含蓄婉轉,意境悠遠,言有盡而意無窮。如歸有光的文章,語極淡,情極深,寓深情於平常。至於論理,卻是古代文章之一大弊端。古文善用排比、比喻、類比等修辭,讀來氣勢磅礴,但抽離了這些修辭,內在的邏輯並沒有什麼說服力。《過秦論》是公認的好文章,但最後那句點睛之筆: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用科學的語言說,這隻能說是提出了一個假設,不能稱之為結論。即便是舉例,那也是抽選的代表性案例,不夠嚴謹。比如吳晗《論骨氣》,開篇敘述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然後舉文天祥、朱自清等案例,但不能否認的是,中國也有很多漢奸,也有很多沒有骨氣的人。用科學方法論,你不能只挑選對你有利的數據去論證你的觀點,而無視那些不利的數據。科學的論證是,要通過實驗或者調研,採集大量的樣本,加以分析,排除各種可能性,通過邏輯論證,才能得出一個相對可靠的觀點。從故紙堆中翻幾個故事就拼湊出一篇文章其實不難,但價值也不大。

批判性思維是中國教育中欠缺的一課。懷疑、批判是入門科學的第一步。這個世界上,充滿著各種信息、數據,真假難辨,即便是所謂事實,也存在著多個事實版本,難以採信。遇到論斷,追問一句,此話怎講?何以見得?大有益處。具體如何高效地去偽存真,則需要掌握科學方法,學會辨別那些思維誤區。《學會提問》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文章不知道怎麼寫,往往是因為腦中沒有問題。胡適先生說,做學問要於不疑處存疑。學會了批判性思維,則能在平常之中發現更多問題。

說到文章,從個體經驗出發,敘事抒情,只要敘事流暢,感情真摯,就算是不錯的文章。但去表達對外部世界的判斷、認識,得出一個論斷,則離不開調研、數據分析、邏輯推理等一套科學方法。在古代,抒情、論理在文章中常常交織在一起。而今,漸趨涇渭分明。抒情更傾向於藝術,論理更傾向於科學。至少在論理性的文章中,不能摻雜太多感情,因為情緒有很強的主觀性,而論理要堅持客觀性。

現在,工作節奏很快,匆匆忙忙,略有感情波動,剎那之間就被新的事情淹沒。至於調研,如果不是出於工作需要,誰有時間精力去干這些呢?文章必須言之有物,或有感而發,或有的放矢。兩者皆無,是以沉默。

推薦閱讀:

一篇文章讓你徹底理解批判性思維
讀書筆記:《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領域的「聖經」!
[001]混亂的思維世界
如果沒有大眾點評,你還知道要吃什麼嗎?
童書限令是好還是壞,很難判斷嗎?

TAG:批判性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