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工作重點應是快速讓用戶陷入熱戀期
很多新手產品經理,總有這樣一個思維,就是不斷的完善產品就可以獲得更多用戶,留住用戶,其實這個思維是錯誤的,對於一個產品而言,有長處亦有短處,產品該修復短處,還是發揮產品自身的特點優勢,讓用戶快速陷入熱戀期,是根據產品的不同階段來決定的。
木桶定律 ,大家都知道的—— 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木桶定律」告訴我們兩個道理:
1、產品價值取決於最短的板。
2、產品經理的第一要事,就是不斷的修復短板。
但是有趣的是,還有一個完全相反的現象——
當我們把木桶傾斜時,你會發現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你的長板。
剛過完520,想起了一句有意思的表白,「連你的腳臭味我都喜歡」,就是那句俗話「情人眼裡出西施」。
這兩個現象又告訴我們兩個道理:
1、熱戀期,用戶不會在乎你的缺點
2、產品經理第一要事,就是發揮產品自身優勢,讓用戶快速陷入熱戀期,並不斷延長熱戀期的時間。
那問題就來了——
修復短板和陷入熱戀,到底哪個才是最重要的?這取決於產品所處的階段。
產品與用戶互動,我把其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1、初識期
用戶與產品有了初步接觸,可能僅僅是看到過,比如APP應用商店裡,或者某篇軟廣里,也可能是朋友聊天提起過。
此時,最好的成果自然是一見鍾情,可惜概率太小。
退而求其次的話,就是用戶對產品有了初步認知,知道歸屬類別,這樣在需要的時候,才有可能想到它。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在所有可能相遇的地方,都確保產品的最大賣點被成功、準確地展示出來。
這些可能相遇的地方包括:產品官網、投放廣告、合作渠道、媒體報道、員工描述、用戶的社交分享(涉及到產品外包裝或產品海報等)。
2、曖昧期
因為某種原因,用戶開始試用產品。
此時,用戶與產品的關係進入了曖昧期,可能進一步,也可能退回原點。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驗證用戶需求。即,觀察用戶是否能被產品吸引。
如果用戶的反應沒有預期中的強烈,可能是兩個原因:
(1)賣點不突出,用戶沒注意到。
(2)賣點不符合用戶需求,或者不是痛點需求。
第一種問題比較好解決。
第二種問題就是個很大的陷阱了。很多產品經理會誤以為是BUG修復的問題,於是拚命的修復各種大小BUG、完善功能。結果提前陷入了「修復短板」的思維中,用戶與產品的關係也到此為止了。
其實,大多數的產品都是這樣,根本走不到下一個階段。
因此,對大多數產品經理而言,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進入熱戀期。
3、熱戀期
用戶試用之後,覺得挺滿意的,決定不卸載,或者購買。於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用戶使用頻次會相對比較高。
這就意味著用戶與產品進入了熱戀期。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繼續打磨賣點,讓用戶形成依賴和信任感。必要的時候,給用戶製造驚喜。目標就是不斷延長熱戀期。
也就是,熱戀中的情侶們是如何做的,產品經理也應該如何做。
不斷優化賣點,一旦發現會影響到賣點的BUG,毫不猶豫的修復。如果是不會影響賣點的BUG,可以降低優先順序。
另外,既然是熱戀期,與用戶保持高頻度的溝通,以及順暢的溝通渠道,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會影響到熱戀期的長短。
4、倦怠期
有競爭對手嗎?如果有,那麼你的倦怠期會來的更早。並且,競爭對手越多,倦怠期會來的越早。
就像戀愛一樣,如果出現其他人也在追你女朋友的話,那麼你的危機感就會來的比較快。
一旦進入倦怠期,那麼用戶對產品的要求就變得苛刻。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知己知彼知競品。必要的時候,增加功能、補齊短板。
知己:賣點是否足夠強大、賣點是否明確並突出、可能影響到賣點的BUG是否存在。
知彼:用戶需求是否改變、用戶關注的渠道是否被競品廣告侵入。
知競品:賣點、市場策略、優劣勢、營銷渠道、目標人群。
隨著競爭的激烈化程度加深,觀察用戶、觀察競品的頻次隨之增加。
此時,一旦成功渡過倦怠期,公司就會上升到一個新階段。
最後,總結一下:
產品的不同階段,決定了當前的工作重點,很多產品根本走不到熱戀期甚至倦怠期。
所以,對大多數產品經理而言,工作重點是思考如何才能讓用戶陷入熱戀,而不是修復短板。
如有疑問,歡迎找我交流,微信:lbq1788 @ PM莫楓
推薦閱讀:
※課程篇(8):產品設計-方案與規劃
※我們需要具象化需求挖據了!
※課程篇(14):產品設計-設計中的用戶體驗
※需求如何管理,聊聊我的需求管理方法論(一)
※《你憑什麼做好互聯網:從技術思維到商業邏輯 》 精彩書摘
TAG: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