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是一種能力
諸葛亮有一千古名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獨處是一種美麗,人獨處時,會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更容易面對自己的靈魂,面對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面對身處的這個世界。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則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
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
這時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和上帝,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
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
和別人一起談古說今,引經據典,那是閑聊和討論;
唯有自己沉浸於古往今來大師們的傑作之時,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
和別人一起遊山玩水,那只是旅遊;
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時,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
人生難得一知己,事實上,人的一生當中真正的知己是很少的。
儘管整個世界現在熱鬧極了,喧囂沸騰,但寂寞卻揮之不去。
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聚會完了回到家中,更覺得寂寞。
很多現代人遲遲不願結婚,有的更是選擇一輩子的單身生活。
即便結婚了,離婚的現象或一方早早離世的比例也遠高於從前。
因而,如今一個人獨處在生命中佔了很關鍵且很長的一段光景。
一個人寂寞時,最可怕的是內心空虛無聊。
面對寂寞,需要培養自己的獨處能力,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在寂寞中欣賞自己,欣賞生活。
我們應該在提高社交能力的同時,培養自己的獨處能力,雙管齊下,兩者缺一不可。
不擅長社交固然是一種遺憾,耐不住孤獨更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忍受絕對的孤獨。
但是,絕對不能忍受孤獨的人卻是一個靈魂空虛的人。
世上正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最怕的就是獨處,
讓他們和自己呆一會兒,對於他們簡直是一種酷刑。
只要閑了下來,他們就必須找個地方去消遣。
他們的日子表面上過得十分熱鬧,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極其空虛。
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想方設法避免面對面看見自己。
對此我只能有一個解釋,就是連他們自己也感覺到了自己的貧乏,和這樣貧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頂沒有意思的,再無聊的消遣也比這有趣得多。
這樣做的結果是他們變得越來越貧乏,越來越沒有了自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羅素說過:「那些在童年孤獨的人要比受到寵愛的人日後更會成功,一個不具備精神獨處能力的人,不可能成為偉人。」
當你獨處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內省的機會,品味一下獨處的滋味,那是你生命的升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