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教改 刻不容緩

語文教學的問題太大了、太多了。所以每遇發難,語文教改便會成為焦點話題。

焦點歸焦點,批評歸批評,語文教學依舊是我行我素。因為教改對應試、對高考而言風險有加、成績有減。許多有思想的語文教師不得不在深諳、深惡種種弊端的同時,墨守徒勞無效的教學成規。

以「大語文」觀審視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更大、更多。其弊端及其造成的惡果,遠不只是大學生們缺少一些文學素養、寫不出一篇象樣的文章那樣簡單。

多少年來,我們功利地、簡單地把語文作為工具課進行教學設計,重語言輕文學、重分析輕實踐、重課內輕課外。大量寶貴的教學時間用於對有限的、孤立的、枯燥的所謂的知識點、重點、難點進行反反覆復的強化訓練。作文教學流於八股化、程序化,直至有人炮製出荒謬透頂的「作文公式」。本應是輕鬆有趣的思想愉悅活動的語文教學被格式化、公式化、教條化之後,成為苦不堪言的身心勞役。應試教育所造成的「高分低能」,在語文教學中表現得最為典型。

法國十八世紀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盧梭在《懺悔錄》中這樣描述自己的「語文」學習體會:幼年識字之後閱讀的大量文學、歷史和哲學名著,不僅使我掌握了一種極大的閱讀和理解能力,而且還有了我這種幼小年齡的孩子對激情的一種獨一無二的悟性。我對什麼都不理解,但卻全都感受到了。我連續不斷地感受到的這些凌亂的感情,絲毫沒有損害我尚不具有的理性,但卻為我造就了另外一種類型的智慧,使我對人生有了一種神奇而浪漫的憧憬。

作為母語,語文的學習和基本功訓練不僅是學好學精任何一門外語的基礎,也是對自己民族思想文化的深厚底蘊承傳、豐富並加以發展的必要基礎。同時語文學習所特有的陶冶思想品德,積澱人文素養,培育創新創造激情和邏輯推理、想像、聯想能力等等這樣一些功能,更是學習、掌握並創新發展任何其它一門學科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由這種「大語文」觀出發,語文教學就不會拘泥於支離破碎的字詞訓練、病句修改、語法分析、修辭賞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層次劃分、謀篇布局、寫作技巧等等,而是指導學生大量閱讀、重點朗誦、經典記憶古今中外文學、歷史、地理、政治、哲學、科技等等各類名著。

凡是作為名著而千古流傳的作品,必是思想性、知識性和藝術性高度交融,符合人們所追求的高尚的思想品位、認知規律和欣賞習慣的優秀作品,也就當然是為大多數時代的人們所接受、認可並樂於學習的精品。

如此,先文學後語言,先知識後概括,先實踐後輔導,方法在課上、功夫在課下,教學為輔、自學為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將人生觀、意志力、生活和創造激情、思維和創新能力等現代社會人所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的教育與具體的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基礎知識學習和掌握能力的培育視為有機的整體進行教學設計,可獲事半功倍、畫龍點睛、心有靈犀、融會貫通的教學成效。

新版語文教學大綱和教材增加了古文和名著篇目,一改課文編選一味以政治性、時代性、教育性為標準,凈是一些思想水平高、說教性強、語言規範、技術性強的各類文體「標本」,根本不考慮學生認知能力與興趣取向的舊面孔,可喜可賀。

然而喜中有憂。一憂新增古文、名著篇目太少,習慣按大綱和高考指揮棒設計內容和方法並已形成思維和行為定勢的語文教學,能否由「大語文」觀出發進行教學內容與方式的革命性變革?二憂沒有多少傳統文化知識和古文基本功訓練,生活在遊戲化、功利化社會環境中,思想浮躁、勢利的中小學學生們,又如何能夠讀得懂並喜歡上古今中外各類思想、文化、歷史和科學巨著,與大師們對話?

我們只是邁出了語文教學改革的第一步,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李永海 原載2000年9月《南洋學刊》)

推薦閱讀:

潘新和教授主要著作(按出版時間)
圖書推薦:高子陽的《我的課勝過你的》

TAG:教育 | 語文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