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子當如孫仲謀——孫策與孫權的過人之處

三國中曹操與劉備都比較有特點,因為他們對比太鮮明,甚至劉備都曾經說過「每與操反,事乃成爾」,而孫家兄弟則顯得很平淡,出鏡率不太高,於是有人很看不上這兩位官二代,尤其是孫權。其實仔分析一下《三國志》中孫家兄弟的表現,我們就發現了他們的過人之處。

孫策為人仗義、寬容大度

一、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對孫策大戰太史慈應該都很熟悉,這件事在歷史上確實存在。孫策生擒太史慈之後,親自給他解開束縛,並說:「子義是青州名士,只是一腔熱血沒能賣給識貨的。我願意做你的知己,你不用愁自己無用武之地。」在這件事上我們看到了他的洒脫與真誠,對一個曾經要置自己於死地的「敵人」推心置腹,也可謂英雄識英雄了。

二、張昭被孫策任命為長史,北方的士大夫來信大多隻誇讚張昭的能力,於是有人以為張昭功高蓋主,便進讒言。孫策聽後大笑:「管仲相齊,諸侯們只知道齊國有個管仲(一則仲父,二則仲父),而齊桓公最終成就了霸業。現在子布在外有賢名,而能為我用,這不是我莫大的榮譽嗎?」老大們最忌諱的就是小弟的名聲超過自己,而孫策反而以此為榮,是因為他對屬下及自己都充滿了信心

孫權用人不疑、不諱己過

一、劉備伐吳之時,有人認為諸葛瑾必念兄弟之情而暗中勾結蜀國,而孫權則說:「孤與子瑜有生死不易之操,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之謂也。

二、公元233年三月,孫權不顧張昭的極力反對,固執地派張彌、許晏出使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而張、許二人最終被公孫淵所殺。事後孫權向張昭道歉,而張昭理都不理,無奈之下孫權親自到張昭家裡,張昭說自己有病,見都不見。孫權縱火燒張昭大門,想把他嚇出來,而張昭則閉門不出。孫權覺得無趣,就把活滅了,後來還是張昭的兒子看不下去,硬拽著張昭出來,孫權深自刻責,然後張昭才原諒了他。這個有趣的故事不禁讓人想到袁紹與沮授,相比之下,一勝一敗也就不足怪了

三、陸遜晚年遭人陷害,在憤恨與憂鬱下死去,孫權醒悟之後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他曾經對陸遜之子魯抗說:「之前是我糊塗,聽信了讒言,辜負了你爹的一片忠肝義膽,我實在對不起你。」作為一國之君,能夠坦然地面對並承認自己的過錯,難怪這麼多人對他不離不棄,莫失莫忘了。

四、孫權在做事上頗有漢朝皇帝的遺風,比如詔書中經常很謙卑地請求大臣們指出自己的過失。他曾經對大臣說:「我與諸君共事,從小到大、從黑髮到白髮(自小至長,發有二色),可以說是從頭到腳都已經對你們赤誠相見了。吳國的興敗都在於你們,我的對錯也在於你們,你們一定要直接地匡正我的過錯。」

這幾件事在歷史上都比較有名,相比於歷史上的其他帝王,孫家兄弟也可謂明君了,只是可惜當時英雄輩出,他們常常被隱沒在曹劉的光環之下。忘了補充一句,梟雄曹操曾經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

推薦閱讀:

能否盤點一下世界著名毒販最後的下場?
我們的祖先選擇了象形文字就註定了科技的落後?
英國發現北洋水師水兵的墓地?中國清朝水兵為何葬在英國?
擊破關羽 ,大敗劉備的東吳名將陸遜功高震主,最後被孫權逼死
對歷史評價的一些想法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