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108
帝國斜陽之赤祖德贊的反照
公元815年,赤德松贊去世,享年四十歲,他的兒子赤祖德贊(802-838)繼位,漢籍作可黎可足,又名赤熱巴巾。
赤德松贊在位的十九年間,在兩位缽闡布的輔佐下,基本保持了吐蕃的穩定。但是,就像他繼位時候,史料中存在諸多爭論一樣,赤德松贊去世的時間也成了諸多史籍爭論的焦點。這位謎一樣的贊普,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爭論,也許就在我們這些後人爭論不休的時候,他卻在連篇累牘的史籍論述後面,微笑著看著我們。
赤德松贊繼位之時,恰逢吐蕃亂局連連,一年之內赤德松贊和牟尼贊普相繼去世,他的哥哥牟如贊普又在史書中面目不清,於是關於赤松德贊和長妃蔡邦氏,到底有幾個兒子變成了爭論的焦點。
《賢者喜宴》中記載「赤松德贊和他的長妃蔡邦薩梅朵准生有四子,長子牟赤贊普早逝,其後的三子分別為,牟尼贊普、牟笛贊普、赤德松贊」。而五世達賴所著的《西藏王臣記》卻說:"蔡邦氏生有三子,長子牟尼贊普繼承其父王位,幼子牟笛贊普塞那累江允四歲時繼承其大哥執政,巴俄·祖拉陳瓦(《賢者喜宴》的作者)由於不懂牟赤贊普與牟笛贊普塞那累江允是同一個人的不同名字,才說出把牟赤贊普當成他們的大哥的淺陋的話來。" 而且他還認為赤德松贊和赤祖德贊熱巴巾是一個贊普,他說:「有的史籍把此王(塞那累江允)的名字說成是赤德松贊,這是由於沒有看到赤德松贊熱巴巾這樣的連稱而發生的錯誤」。
在薩迦派的貝丹喇嘛索南堅贊所著的《西藏王統世系明鑒》中,在塞那累和赤祖德贊熱巴巾兩代贊普之間插入了一個名叫丁赤的贊普。《布頓佛教史》中把塞那累的名字記成是赤德贊,而把赤德松贊熱巴巾算作是塞那累的兒子。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史料中各種說法不一而足。我們現在針對這段時間,吐蕃王系的排位順序是依據現有遺存碑刻和敦煌藏文遺書的記載而來,在遺存碑刻和敦煌遺書中,有明確的敘述可以看出赤松德贊、赤德松贊和赤祖德贊(熱巴巾)的父子孫三代關係。
關於赤德松贊的卒年,藏文記述也有各種爭論,在這兒就不一一贅述了,我們同樣根據《唐蕃會盟碑》的記載加以確證。在《唐蕃會盟碑》中有這樣一段「唐蕃雙方結此……盟約於唐之京師西隅興唐寺前,時大蕃彝泰七年,大唐長慶元年,即陰鐵牛年冬十月十日,雙方登壇。」從這段記載看,唐蕃雙方這次和盟前後進行了兩次,前一次在陰鐵牛年(公元821年)在長安舉行,次年水虎年(公元822年)在吐蕃拉薩又會盟一次,第三年水免年(公元823年)才將盟文刻於石碑。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彝泰」這個吐蕃年號,從碑刻上推算彝泰七年(公元821年)唐蕃會盟,那麼赤祖德贊彝泰元年就是公元815年。赤祖德贊在此年繼位,也可以據此推測出,赤德松贊死於公元815年。赤祖德贊生於公元802年,為赤德松贊和長妃沒廬氏赤姆勒之子,繼位之時只有十三歲,又是一位少年贊普。關於赤祖德贊有幾個兄弟和兄弟之間的排序之事,不出意外的又出現了多種說法,《賢者喜宴》、《娘氏教法源流》、《西藏王臣記》、《新唐書-吐蕃傳》和敦煌出土的《贊普世系表》中說法各有不同,在這兒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只要注意其中比較重要的三個人就可以了,他們分別是老大藏瑪和熱巴巾以及達瑪。
按照長幼有序的原則,赤德松贊死後應由長子藏瑪繼位,但是藏瑪篤信佛學,早就皈依佛門落髮為僧。而達瑪據說品行不端且信仰苯教,所以在兩位缽闡布的扶持下,熱巴巾成為了新一代的贊普。其實繼位的贊普品行是否端正,其實並不是太重要,在歷史上品行不端的皇帝多了,甚至基本接近於白痴的,也照樣能坐上皇帝寶位,比如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司馬衷。但對於兩位僧相來說,信仰苯教卻是絕對不能容忍的瑕疵,依照有的藏文史書中(《西藏王臣記》),達瑪的排序在熱巴巾之前,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熱巴巾能成為贊普顯然是兩位僧相的功勞。而作為末代贊普的達瑪,在赤祖德贊死後,瘋狂的滅佛行動也就可以理解了。
少年天子赤祖德贊繼位後,兩位託孤老臣缽闡布繼續掌控者朝中大政。而這位赤祖德贊贊普,則將他熱愛佛教的秉性抬升到了極致,「熱巴巾」這個稱號意思為「辮子王」,據說他喜歡留髮結辮子。作為一個贊普喜歡留辮子並不過分,過分的是赤祖德贊留了辮子後,在髮辮上綁上綢帶,每當有佛教大典舉行的時候,就將綢帶鋪在地上,讓僧人們從綢帶上踩著走過去,並且讓僧人坐成兩派分別坐在兩條綢帶上,稱之為「二首部」。這對於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來說,就有點過於驚世駭俗了。我記得北齊的文宣王高洋也有過類似的舉動,這哥倆這真是一時瑜亮。贊普對於僧伽集團如此謙卑,吐蕃的僧人必然志得意滿、傲氣橫行,這一切都為不久之後的大規模滅佛埋下了伏筆。
推薦閱讀:
※華國鋒最後的遺憾是什麼?
※陸貞傳奇——奇葩中的航空母艦
※馬伊琍對付文章出軌方法,她抄襲了古代誰的做法
※怎麼理解先秦法家的思想?
※東漢最有名的自媒體月旦評是如何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