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車聯網對工程機械車聯網的發展啟示

(本文作者:北緯353 beiwei353@126.com 轉載請註明)

作為機械工業的兩大主流行業,人們始終情願將汽車與工程機械進行類比,儘管兩者之間誰也看不上誰。相比於工程機械,汽車技術更加細膩,品質也更加優雅,但反過來,工程機械與汽車相比,技術更為複雜,工況更為惡劣,複雜程度更是難於想像。但不得不承認,無論是產品還是營銷,汽車對於新技術的應用都更為超前,這就是為什麼,談到車聯網/物聯網,人們更願意談論汽車的原因。那麼汽車車聯網對於工程機械車聯網而言,到底有哪些啟示呢?

啟示一:更專註的用戶體驗

國內工程機械車聯網的發展幾乎與1997年的互聯網浪潮同步(詳見《當「挖掘機」遇上「車聯網」》(當「挖掘機」遇上「車聯網」)一文),但值得注意的是,工程機械車聯網技術的緣起是以遠程定位和控制技術為基礎的設備資產安全管控,最初源於信用銷售模式下的風險管控需要。儘管管控本身是當時信用銷售環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於管控一詞本身似乎就與用戶站在了利益的對立面,加上有些用戶契約精神較少,車聯網終端硬體經常被用戶惡意破壞或拆卸,因此早期的工程機械車聯網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用戶的排斥。直到製造商發現,只有給用戶提供幫助,才能讓用戶不再或更少而已破壞車載系統,於是才逐漸有了遠程故障預警、遠程呼叫以及油耗統計、效率分析等與用戶本身密切相關的功能提供。

很明顯,汽車車聯網的形成與此不同,以通用汽車的安吉星系統為例,最早就是為了向用戶提供遠程救援呼叫、遠程救援等以車主為核心的實用功能的,用或者不用,車主均可自行選擇,之後才逐漸根據用戶出行需求提供地圖導航、線路規劃以及目前基於車內屏幕的車輛自檢、保養提醒預約、酒店在線預訂等功能的,可以看出汽車車聯網技術發展的每一步都源於用戶全新需求的驅動,而非資產管理驅動。

當然,從屬性來看,儘管汽車與工程機械同屬於工業產品,但前者屬於消費品性質,而後者屬於生產資料性質,因此其發展緣起各有不同也是正常現象。但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無論是汽車還是工程機械,其資產化性質已經逐漸淡化,這就要求車聯網作為一項新的技術應用,更關注「人」的需求,更貼近「人」的感受,也就是互聯網所謂的「體驗」。對於工程機械車聯網而言,首先要改變「管理」「管控」的概念,在車聯網發展上要更多地面向用戶提供「服務」,這種服務一方面是有關設備安全高效運行的「故障預警」、「油耗分析」、「駕駛指導」、「保養預約」等,另一方面則是與用戶生意、生活相關的軟性真正車聯網服務,如「設備在線求租」「在線組隊承包」「二手設備買賣」「周邊車主交流」等,真正注重用戶體驗。

啟示二:更開放的互聯網思維

在我看來,車聯網發展的核心在「網」(車內網、車際網、車輛互聯網),尤其是車輛互聯網,對於傳統車聯網而言,幾乎都是封閉系統,其所提供的定位、遠程呼叫等基本上都有企業本身提供,但隨著用戶的發展,用戶在車輛網領域的需求越來越廣泛,很多需求已經遠遠超過了製造商本身能力範圍,如汽車車聯網的酒店預訂、美食預訂、在線電台等功能,車企不可能完全提供,因此,必須依靠互聯網內容供應商,這才有了大眾點評、考拉電台等內容服務商進入車聯網的的機會。對於工程機械而言,製造商同樣必須「開放」的互聯網思維,對於用戶有需求、自己又無法滿足的部分,應該敞開胸懷面向市場開放,如「加油服務」「醫療救護」「設備運輸」「在線租賃」等,這樣才能構建完善的用戶服務體系,才能更加留存客戶,「用戶」的良好體驗是品牌最大的未來商機。

啟示三:更開放的合作心態

在互聯網3.0時代,產業協同是技術發展的基本特點,對於大而全的機械製造企業而言,產業協同最大的障礙還是產業利益和產業格局的限制,但產業協同本質上是產品技術發展高度複雜的必然結果。這一點汽車企業認識的似乎相對清楚,比如上汽與阿里巴巴合作、北汽與樂視合作,從中不難發現,協同的作用的發揮自身絕對優勢,而不是上下游通吃,在上汽與阿里巴巴的合作中,阿里巴巴負責核心車聯繫統的軟硬體開發,阿里巴巴將為未來的上汽阿里汽車開發一套新的車載系統,該系統將整合大數據、阿里通信、高德導航、阿里雲計算、蝦米音樂和上汽集團的整車與零部件開發、汽車服務貿易等資源,上汽則負責車身、內飾及機械部分的適配工作。而北汽與樂視是合作製造整車,樂視將為北京汽車提供互聯網智能汽車的智能系統、EUI操作系統、車聯網系統,雙方共同打造互聯網智能汽車。實際上,對於製造商和互聯網企業而言,協同一方面是「合作」,而另一方面是「跨界」,汽車企業向互聯網企業一樣做互聯網企業,而互聯網企業則像汽車企業一樣造汽車。儘管藉助目前,我們仍然不能判斷互聯網企業將會以怎樣的形態改造工程機械行業,但從「汽車之家網站」和汽車企業合作銷售「定製車」、「樂視」推出「 LeSEE」汽車來看,互聯網或者說其他高技術企業,如控制技術企業、液壓技術企業,也可能會是工程機械行業門口的「瘋狂野蠻人」。所以,對於工程機械企業而言,在車聯網技術的發展上,最好忌諱「閉門造車」「自我封閉」的研發路徑,而是以更開放的心態與互聯網企業、IT企業、感測技術企業開展合作,第一時間依靠車聯網、智慧施工等前沿技術佔據行業制高點,尤其是在目前行業持續低迷的關鍵時期。

啟示四:更積極的政策推動

有分析人士將歐洲車聯網項目Drive C2X的成功歸功於積極地政策推動,這包括歐洲奧迪、寶馬、福特等汽車企業聯盟、德爾福、電裝、日立等硬體企業聯盟、Ygomi,Vector Informatik等軟體企業聯盟以及同時德國、荷蘭、芬蘭等國的交管部門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組織機構的聯合推動,而國內車聯網的發展也已經被明確寫入《中國製造2015》.實際上,國內工程機械車聯網的推動也離不開政策驅動力,一方面,從行業角度而言,應依靠行業協會組織、企業聯盟的共同倡議、推動、引領車聯網技術在工程機械領域的應用,提高產業運行效率和設備作業效能;另一方面,要推動政府建立基於車聯網的工程機械大數據體系,建立國家工程機械救災調度體系、國內工程建設動態監測體系以及工程機械污染排放控制監測體系,並以環保指標為基礎建立工程機械設備市場退出機制;第三,則要以建立工程機械車聯網/物聯網行業標準為基礎,逐步規範產品和行業發展。

儘管發展路徑不同,但汽車車聯網給工程機械車聯網帶來的「極致體驗關注」「互聯網思維」「開放心態」「政策驅動」等發展思維確實值得行業深思,必將,面對移動互聯時代,「開放、共享」才是主流,「快」才是路徑,「大數據」才是未來。而只有和用戶一起「玩」,並且「玩」起來,企業才不會被甩的太遠。

作者:北緯353,媒體人、互聯網業者。

聲明:文章為作者原創作品,轉載合作請聯絡beiwei353@126.com

推薦閱讀:

愛車爸爸評測
車載HMI - 中控尺寸探索
是可忍,孰不可忍!怒斥《阿里上半身+上汽下半身》系列文章
5G時代來臨,車聯網還需要DSRC嗎?
斑馬網路前CEO施雪松回應卸任:需要更多年輕人!

TAG:車聯網 | 物聯網 | 工程機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