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營銷3.0:移動時代social的重新定義
今天,我們再來說說社會化營銷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有社會,有營銷的地方就有社會化營銷,這麼說並不過分。社會化營銷經歷了SNS、微博、微信等一波又一波的媒體熱潮,卻歷久彌新,時時為營銷注入新的生機。
為什麼社會化營銷(social marketing)這個詞會如此經久不衰?因其核心邏輯是通過製造社會熱點話題,吸引「社會人」廣泛參與,從而產生新、奇、特的內容延展,推動內容的再生產和再擴散,這讓內容實現了多個層級的分發。鑒於社會化媒體具有成本低廉和毫無偏見等優勢,它必將成為營銷溝通的未來選擇。
進入移動時代,各種社會化媒體(社會化營銷的工具)興衰迭代,以及品牌對社會營銷的理解的深入,「社會化營銷」的內涵也在不斷演進。
社會化營銷的三個階段
1.0階段:企業被賦予媒體屬性
2009年,當新浪微博嶄露頭角,很多企業都有的感受是:「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發聲渠道。」企業擁有自媒體平台,促使對外傳播由「第三方話語權壟斷」走向了「自我開放性的表述」。信息的自由度與流動率有了質變。於是,很多企業都試圖充分運用新浪微博等社會化媒體,對外傳播企業的各種正面信息。
這個階段優秀的企業案例有:寶潔的官方社交媒體平台及各子品牌的社交媒體平台、杜蕾斯的微博或微信。(如今,杜蕾斯微信就是一個涵蓋了文字、音頻、視頻及有較強互動性的全媒體平台,是一個富媒體)。
2.0階段:互動進階至社群
當社會化媒體引致信息爆炸,信息的「保鮮度」分秒必爭時,不少企業開始意識到社會化營銷的核心是「social」(社會化)。它們開始注重social listening(社會化聆聽),進行社會化媒體的聲量、輿情監測,或運用社會化媒體平台做客服等。它們越發注重和粉絲的互動,並把社會化媒體交給粉絲,為粉絲打造social的平台,和粉絲建立一種「社會化關係」。
和粉絲建立一種不同於以往的「社會化關係」,讓粉絲之間彼此相連,最終形成社群。這個社群一方面因企業的品牌理念融合;另一方面又「去品牌化」,讓粉絲們自發地可以在這個社群里做著基於自己共同興趣點的事。如雷貫耳的案例就是:小米手機。
3.0階段:銷售轉換、財務價值
移動互聯網的大行其道,讓企業感受到,社會化媒體已不僅僅只有「媒體」和「社群」的屬性,它可以和業務融合,改變傳統的業務模式。比如,目前,微信是移動互聯網最輕便的入口。
優秀的「社會化營銷戰役」(campaign),不再是創意讓人「wow」,而是:是否有效到達目標消費群,從而實現銷售轉換?它的財務價值在哪裡?怎麼用移動互聯網的技術,整合用戶和企業在線上、線下的各個接觸點,形成全方位的用戶體驗?這需要社會化營銷團隊和其它業務部門緊密合作。不得不提的案例,就是招商銀行微信信用卡智能客服平台,用戶將個人信息與微信賬號綁定,就可以辦理信用卡申請、賬單查詢、個人資料修改等業務,接收在招行信用卡上產生的所有交易信息。
那些成功的社會化營銷,都是大品牌一以貫之的營銷戰略成果
說起印象深刻的社會化營銷案例,大家幾乎會脫口而出這些:可口可樂昵稱瓶/台詞瓶、凡客體、杜蕾斯、褚橙、nike、new balance、雕爺牛腩等。但真正成功的,無外乎可口可樂、nike、new balance(NB)等寥寥幾個。雖然我們說社會化營銷具有成本低廉和毫無偏見等優勢,但真正成功的社會化營銷,都是出自於營銷理念先進的大品牌,並且是砸了大價錢才做成功的。這些企業從戰略層面上就重視social,因為戰略勝出意義遠大於任何營銷策略。
可口可樂、nike這樣的公司從決策層就意識到傳播和影響在新時代的悄然變化,不遺餘力的從各個方面打造自身social化屬性,這不是一次branding一次campaign就可以完成,而是每一次都堅定朝這個方向走才跟植入消費者心中的。
可口可樂不停的讓人happiness,即使在中國都做出了包裝上的大玩法;nike總是走心,洞察到廣告人競爭對手都愛;NB則各種無節操(夏洛克)和高質量(至匠心)內容都上;所以你是不是看到身邊的人真的在談論可口可樂、nike,身邊人越來越多穿上nb,你自己也想買一雙?這才是social的本來力量,social media過渡營銷,其實扭曲了它原本讓人和人互動的並傳播信息的本質。
各類社會化媒體,怎麼組合使用最高效?
要做社會化營銷,肯定離不開社會化媒體,目前來看,用戶集群大,活躍度高的社會化媒體主要有三個:微博、微信和SNS社區。其中,微博和微信因為興起時間較早,群眾基礎大,營銷潛力發掘也比較充分,已經有了很多不同屬性的社群,以及各具針對性的營銷產品。至於SNS社區目前主流的就是知乎、豆瓣等,各有所長。
1.微博
草根號(如冷笑話精選,微博搞笑排行榜等)
通常來說這些微博號因為沒有真人屬性在,缺乏個人信服力,所以效果偏差一些,或者說用戶是偏新用戶和低質用戶。鋪一些硬廣比較有用。
段子手(如作業本,留幾手,作家崔成浩等)
這些微博號確實籠絡一群人,大家是很喜歡的。但單純把它渠道化是很浪費的,想辦法利用起來,廣告主要思考怎麼把這些段子手個人和品牌的產品綁定起來。
媒體(各類大眾媒體和自媒體)
媒體更多來說是一個蓋棺定論,是為品牌背書或者PR用的。它更多來說是給品牌自身加分的,而不是一個轉化率的。因此,雖然很重要,但不需要多。
明星(影視明星為主)
明星的微博價格大概是一條20萬到40萬左右。現在一般來說真正用明星的普遍用法第一是靠刷臉,不花錢,這是主要用法。其次用法是做一個新產品,比如做面膜,然後找明星發一條,然後把明星的截圖放在品牌自己的微博置頂。這其中,最重要的是怎麼把明星的個人屬性和企業的產品結合在一起,可以二次利用,否則明星發微博是沒有意義的。
2.微信
訂閱號直鋪
微信訂閱號直鋪其實就像一個TVC,主要起到的是一個曝光的作用。因為訂閱號的人群相對精準,因此價格並不便宜。對品牌來說,關鍵是找好渠道,確保用戶和品牌相契合,提升性價比。
H5
H5算是微信傳播形式的一個創新,但從現在的效果來,還是形式大於內容,很多都停留在炫技的層面,做得很花哨,但打開太慢,互動繁雜,內容不全等種種因素都降低了用戶體驗,傳播力很低。有第三方公司曾做過統計,用戶打開H5第三頁的概率不到0.05%。
朋友圈
在朋友圈發信息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會給所有的合作夥伴建立信心,同時也會引發大家來關注並且參與。在朋友圈做營銷的一個重要核心是,如何讓用戶主動去曬,這需要有好的創意和切入點,並且吸引到大家參與,不讓曬朋友圈變成一件自嗨的事。
3.知乎
其實,SNS社區非常好用,相對來說性價比也很高。例如大號的長文章可以用做危機公關,品牌初期推廣可以用問答,口碑維護可以開設幾個討論帖,讓人去評價,並且營造一個很熱門的氣氛。在SNS社區中,知乎近兩年發展勢頭很猛,且其 「知識型問答社區」的定位,也很適合品牌做營銷。
結語:移動互聯網時代,單純只是信息的傳遞已經不能深度的觸發用戶行為,具有縱深感的內容成為關注點。無論是企業的營銷,還是品牌、產品的營銷,首先都需要搶佔流量入口,並與用戶形成雙向互動、交流,通過雙向互動生產與用戶所相匹配的內容或廣告信息,實現內容的精準傳播與高效的傳播轉換,最後構建適於自己的生態體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