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些成功,要與世俗保持點距離

來源|溫言(ID:wenyanhello)

一個金融專業畢業的校友跟我說,他們畢業十年的聚會非常隆重,不但要求所有同學都盛裝出席,還必須每人準備一個presentation,在PPT裡面列明自己的現狀、職務、社會成就……

開始時他打算隨便糊弄一個算了,可又怕別人都做得光輝滿溢的,自己會被鄙視,於是使出全身氣力琢磨出了一個可以拿去競標的PPT,充滿了對自己的溢美之詞。

本來挺感人的同學聚會最後被功利的形式弄得寡然無味。

幸運的是,我的十周年同學聚會,不需要向組織彙報個人成就。

聚會那天,久未謀面的同學們嘰嘰喳喳地湊在一起,所有人都在不停地說不停地笑,都快把院里的咖啡廳掀翻了。儘管大學專業和外交相關,可班上同學裡真正當上外交官的還真不多,反而有著數量龐大的全職太太群體和瀟洒的自由職業者群體。甚至還有同學,因為熱愛藝術,跑去考取了電影學院的博士,轉行成了先鋒攝影藝術家。

聚會當天,我們談論最多的不是彼此的成就,而是彼此的感受。

有幾個老同學知道了我一直在給「彩色斑馬講故事」寫童話,而她們的孩子是「彩色斑馬」的忠實粉絲,結果雙方都為此興奮不已、充滿了幸福感。沒人問寫童話掙了多少錢、有多大名氣,大家反而探討起那些許多哄孩子睡覺的煩惱和妙招,談論起自己童年最愛聽的故事,該如何在童話中運用有限的辭彙,給孩子們帶來美妙的畫面。

從成功學的角度衡量,我寫的任何童話都沒有出版過,也沒有獲得過什麼大V關注、海量粉絲,但通過朋友們的交談,我卻真切地得知了,真的會有許多小朋友在臨睡前的黑暗中睜大眼睛,聚精會神地聆聽——他們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們,但在每晚的月亮下,我們都會相逢——僅僅想到這一幕,就已經被巨大的幸福感包圍了。

班裡還有另一位男生的奮鬥經歷,令人敬佩。

他十年來始終堅持為保護古迹而奮力奔走疾呼。在經濟發展鞭策城市高速新陳代謝、以推倒重建的方式進行加速前行的時候,他選擇了做虎口奪食、奔走疾呼的鬥士。在歷史文化名城存廢的危機關頭,他始終鍥而不捨地為搶救中華文明奔走吶喊。

他參與了南京秦淮河岸、鐘鼓樓、梁思成故居、東四八條等系列古城古迹的保護戰役。

然而,儘管這些吶喊得到了文物保護工作者和學者們的堅定支持,絕大多數保護工作,卻都以這樣或那樣的失敗而告終。他幾經辯論鬥爭、振臂高呼和各界聯合保護下的名人故居,也在三年後被開發商以「整頓性維修」為名拆除了。

唉,這真是最令人氣餒和鬱結的鬥爭!儘管在為大眾福祉做著正確的事,卻沒多少人聽說過他;他的戰鬥,也從未取得過長久的成功。最大的成就,似乎也不過是讓建築在滾滾推進的車輪前再苟然喘息兩年。

是他卻彷彿樂此不疲,一次戰鬥失敗了,便翻身躍入下一次。這條路走不通,繞個彎兒再迂迴前進。他自己也從失敗中摸索出了「鬥爭」的經驗,去年終於開始主持社科基金的課題,研究推動用法治的方式來保護文物古城。

同學聚會後,班裡同學建了群,讓彼此之間能頻繁地窺見各自的生活狀態。有的同學在海外過著田園牧歌般的生活;有的同學還保持著閱讀的習慣,每天堅持送完孩子去幼兒園就去圖書館;有的同學經常半夜曬手工作品,有天突然曬出一張肚皮舞大師簽名的舞蹈證書,收穫了一堆午夜媽媽黨們的點贊。還有一個老同學,有一天突然激動地對我說,她終於要去正經學烘焙了!

我之前的單位曾做過一個公益平台,幫助社會企業家們尋找資金支持。這些項目的發起者們與電視里常見的企業家、創業者們十分不同,他們非常多元化,他們中有的是500強投身公益的金領,有的土得掉渣,有的用近乎異想天開的方式想改變農村女性的命運……

這些社會企業家都有共同的特質:他們都看到了一些需要改變的地方,並立志去改變,哪怕選擇的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在最終遇到伯樂之前,他們都長時間地忍受著默默無聞,並從微小的進展中獲得幸福。在平台上,我們看到有很多社會企業家走的仍然是BillDrayton的老路,他們的訴求不是怎樣贏得資金,而是怎樣改變世界。

從功利角度看,以上種種都是與社會「脫節」、個人回報率極低的奮鬥。

比如人們都在追逐財富與權力的時候,那位男同學正為了一群不會說話的破磚瓦和手握財富及權力的佔有者們廝殺;再比如社會企業家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了錢,卻要用來改善別人的生活……

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未來——一個人孤獨地沿著自己認為有意義的方向踽踽獨行,只要不停地走,終將到達他心目中的那個地方。而在那裡,做一件好事就會讓千萬人受益。

一個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和我說,他最近自費出版了一本小詩集,裡面都是他自己滿意的現代詩,一定要送我先睹為快。那裡面有些短詩,雖然我不能完全讀懂,卻依然能感受到心靈的震顫。

寫詩,於銀行的人而言,是一種與世隔絕的做夢行為。這位朋友當然不缺乏自費出版的錢,但直到今天詩集才得以出版,是因為他終於完成了讓自己滿意的詩作。之後會有多少人看,又有多少人能懂,似乎也都不重要了,因為他的內心已經被幸福充滿。他就像美軍潛艇發現的那頭用50赫茲唱歌的鯨魚,在自己的深海中進行著孤獨而偉大的唱遊。

阿里安娜·赫芬頓五十五歲時創辦了互聯網報紙《赫芬頓郵報》,在創辦之初被稱為「註定會完蛋的公司」,可六年後它已成了美國當今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博客網站。

赫芬頓曾說:「我們應該同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保持一點距離,這樣你才能真正找到自己。不要通過失去自我,來博取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要捫心自問,內心深處,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的成就,我們的夢想,以及我們是誰。」

這個社會衡量成功總是會遵循一些世俗公認的有效指標:產量、銷量、曝光率、薪酬水平、獲過多少國內外大獎、有沒有電視台採訪過……

可是還有一種成功也很重要,它關乎個人內心真正感受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這種成功,從某種程度來講,其實就是一個人長久以來內心深處的平靜。

每人獲得平靜的方式都不同,有人依靠勤奮工作獲得平靜,有人依靠保障家庭幸福獲得平靜,有人追求自由自在獲得平靜,還有人靠燃燒自己為公眾獲取福祉而獲取平靜……

如果一個人不會唱歌,那麼全世界的歌都對他毫無用處;而如果他會唱,他一定要唱自己的歌。

人生中總有些美妙的歌曲,註定要與世俗定義的成功保持些距離。


推薦閱讀:

傷官駕殺
佛是不是教人不要執著,但做成大事的人都是很堅持很執著的人,這裡有矛盾么?
有錢人有哪些共同特質通常是窮人沒有的?
如何理解四月日劇dr.倫太郎中「不要太努力」的價值觀?
是什麼讓別人能相信和沒有錢的你一起能夠干大事?

TAG:成功 | 距離 | 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