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感》讀書筆記

|san小姐是懶癌晚期,碼字一次休半年。

引子:我曾經在朋友圈發過這樣一段話:萬變不離其宗,一直覺得傳播學中的5W理論是一條萬能理論,只要掌握了這個邏輯,剩下的就看基因和造化了。別跟我講什麼產品、銷售、市場、技術......隔行如隔山.....寫代碼我不會,是因為我沒學。就我當初被逼一個星期學會音頻剪輯,一個月學會dreamweaver的經驗來看,工具永遠不構成核心壁壘。

我一直想表達的思想:世間萬物,起承轉合,七十二般變化,終究是建立在一個普世基石之上的。我現在還無法用一句話總結這個具有普世意義的邏輯,但已經頗有感受,多少能在自己的人生中實時思已致用。

正如在看的這本《參與感》,其實涉及的都是最基本的思考邏輯。如果是一個具有廣闊胸懷並善於思考的讀者一定不難活學活用。

摘錄及發散(雙引號部分為原文摘錄/括弧部分為自己思考):

一、序言:

1、「創辦小米的時候,我的想法就是,不管公司未來能做多大,我們一定要把小米辦成一個像小餐館一樣,能讓用戶參與進來的公司。老闆呢,跟每個來吃飯的客人,都是朋友。這種朋友的方式,才是可以長期持續發展的方式。」

2、「凡事要『順勢而為』 」

二、參與感篇:

1、「金山時期,我們講究『風暴式營銷』,將就『海陸空』三軍並進。」.....「比如『紅色正版風暴』、『』龍行世紀」、『秋夜豪情』、等,先把概念做足,再通過市場投放把聲音放大,做成聲勢浩大的營銷事件。」----P4

2、「參與感三三法則/三個戰略:做爆品、做粉絲、做自媒體。三個戰術:開放參與節點,設計互動方式,擴散口碑事件。」......「做爆品是產品戰略。產品規劃階段要有魄力只做一個,要做就要做到這個品類市場第一。」.....「擴散口碑事件,先篩選出第一批對產品最大的認同者,小範圍發酵參與感,把基於互動產生的內容做成話題做成可傳播額時間,讓口碑產生裂變,...」-----P19-20

三、產品篇:

3、「用戶模式大於一切工程模式」-----P25 (看到這裡我參與感和我自己邏輯體系里的「榮譽感」「存在感」產生了共鳴。我一直強調要給別人以這兩種感覺,然後通過一種「儀式感」表現出來。為人做事先搞清楚別人的最大訴求,儘可能去滿足他們,然後大家就會以主人翁的姿態為你站台,這是一種良性循環。當然,如果你懂了這個道理,還想事半功倍的話,就要把麻煩留給自己,把輕鬆獻給別人。這也就是這本書里寫到的「盡量減少用戶參與成本」。)

4、「用戶體驗就是『好用好看』。翻譯成設計語言是UI/UE的話題,但是,『為誰設計』是最重要的先決條件。」-----P35(這裡是我開篇引子里寫到的5W理論的一個小的實踐。為誰設計即who,好用好看即how。)

四、品牌篇:

5、「不是劈開腦海,而是潛入大腦。」-----P59(所謂用戶習慣培養一定不是憑空出現的,從恐龍時代到現代社會,每個改變都是有跡可循的,這句話再次印證我的這個思考。由此,想要獨樹一幟務必先要潛入到目標用戶腦袋子,深入「敵人」內部,尋找突破口,爭取一招致命。)

6、「經典品牌定位理論是指開創並主導一個新品類,如何在潛在用戶的心智中與眾不同。小米品牌的勝利,首先是『互聯網手機』這個新品類的勝利。」-----P59

7、「看看在其他領域的品類殺手,把它們曾主打的廣告語仔細研究下,都不是做簡單的營銷而是強化品類的教育。」-----P60(好的廣告我喜歡看,因為他們都會給到你一些啟發。成功的品牌宣傳,從最早的「羊羊羊」到「送禮只送腦白金」.... 能被大家記住並傳播,這背後正反應了用戶的某一種心理,大可把每一個類別找幾個代表,沒準兒哪個就適合自己呢。PS:最近看了Levis的那個廣告,余文樂做的,從文案到創意都很好,他在傳遞的是這個服裝所代表的生活方式。)

8、「用戶對品牌的真實感很在意。」----P62(如果你不想干一票走人,千萬不要試圖隱瞞或者誇大產品的實際效果,如果你把消費者當做傻子,最終會發現最傻的是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把產品做好,讓用戶在拿到產品的時候有一種物超所值的驚喜。)

9、「傳統行業的品牌路徑是,先砸知名度,再做美譽度,最後是維護忠誠度。互聯網企業由於產品即品牌,所以通常是先做美譽度,然後做知名度。」......「小米做品牌,一開始只專註忠誠度,通過口碑傳播不斷強化這一過程,到了足夠的量級後,我們才投入去做知名度。」-----P65(這條理論也是創業者在跟我尋求市場PR策略時,我著重強調的一部分:創業公司的錢不是自己的,我建議大家把錢花在刀刃上,這樣永遠都會被動。所謂刀刃在B輪之前無疑是產品,品牌主要靠產品本身去建立能夠口耳相傳的知名度,如何不花一分錢讓大家幫你傳播,首批忠實用戶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正是小米的品牌策略。)

【這裡可以多說一點,不管你的產品和創業項目是什麼,我都建議大家先選出幾個你的主打領域,然後每個領域抓幾個有代表的狂熱粉絲代表,建一個小型內測群,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話語權和回饋,這也是粉絲經濟一個很好的活學活用,你要相信,在這些人身上花精力、時間和金錢,未來他們會以不知道多少倍的高回報讓你驚喜。】

10、「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未來將分化出無數的興趣族群。」-----P70(以興趣為中心聚集的人群遠比以概念、猛砸錢獲得的忠實。前段時間有幸和著迷網的創始人聊天,談到過這個話題,當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忍不住給他發了個微信,再次表達我對於這一理念的認同。為什麼人類講圈子?無非就是興趣,志趣相投才有話聊,你說的東西才能讓一個原本不熟悉的人相信。)

11、「每個產品都需要屬於自己的木盒子,需要找到自己的 爆破點。」------P98(差異化營銷是讓別人記住你的最佳捷徑。比如一對雙胞胎,你要想讓別人輕鬆記住你,最簡單可以把自己頭髮染色,當然這是最膚淺的爆破點。不過道理沒差,有了自己的明顯差異化優勢,想不火也難。創業雖然也是千軍萬馬,但他不是標準化流水線,反之,如何迅速找到自己的優勢1、2、3才是秘密武器。)

12、「發布會時長不要超過90分鐘,因為這是聽眾疲勞感的閾值。」------P102(這種常識性的東西看似很細節,其實往往很關鍵。沒辦法總結,全靠自己用心。)

13、「比如花500萬元邀請一位明星代言卻只花了1000萬媒介投放,其實媒介投放資源5倍甚至於10倍於代言費,要不然就是蜻蜓點水,一槍打出在無後招。」-----P105(這也是常識性問題,沒因為一些小錢誤了效果。)

14、「互聯網公關要練不生氣功。」-----P115-117(這幾頁大家務必要重點看一下,我對於無聊吐槽的回應一律是"不反駁、不回應"。人在江湖被說幾句又不會掉肉,除非你擅長雇水軍湊熱鬧,否則不建議摻和進去。中國人向來喜歡湊熱鬧,這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清者自清,如果自己沒問題實在無需這個問題上糾結。)

五、新媒體篇:

15、「我們堅信,互聯網手機的盈利,不是靠硬體來賺錢,而是要像互聯網產品一樣,未來靠增值業務來驅動。」------P122(這個對於在智能硬體領域創業的創業者來說是非常具有深意的一句話。)

16、「企業做自媒體的內容運營,要先做服務,在做營銷。」------P122

17、「在這個讀圖的時代,小米非常重視精美的圖片設計對於新媒體內容運營的積極作用。我們為微博、微信、論壇等運營團隊都配備了專業的設計師,以保證運營的內容讓更多用戶喜歡和主動傳播。」------P124

18、「用戶關係:用戶關係越弱,信任傳遞就越弱,參與感的口碑事件擴散效果也就越弱。微信是強關係,其次是QQ空間和論壇,最後是微博。尤其對於很多微博大V來說,99%的用戶都是弱關係。」------P128

19、「其實QQ空間在國內運營已久,在中國互聯網應用博客類產品裡面的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覆蓋人群達到1.3億。」-----P144(說實話,我個人已經不用QQ空間好久了,不過最近有好幾個創業者跟我提到在QQ空間的產品發布和互動效果很不錯。看了要好好研究一下了。)

20、「如果把微信 當營銷平台,這就等於走到了死胡同了。基於天然的通訊錄好友關係,微信更適合做服務平台。」-----P147(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已經領悟到了,在移動互聯時代任何生硬以及強姦式的營銷都將被屏蔽,想說:何必呢。。。)

21、「小米論壇,產品其實在賣出去以後就成了內容。」----P152(事實證明別人家的平台在好用,也要有自己的池子來沉澱自己的用戶和內容,不過這是個長線事情,需要一個足夠有耐心的團隊來運營。這裡面可操作的東西也很多,老用戶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六、服務篇:

22、「海底撈的管理理念就是,你首先要體現自己員工的尊重和信任,員工才會在服務用戶的時候真心地把服務當成他自己的工作。」----P162(做人做事「尊重」永遠是第一原則。如果一個企業需要靠薪資和平台暫時可利用度留住員工,真是可悲。想用戶需要什麼,先想員工需要什麼?)

23、「賺小費的公司還不把客人服務好,那肯定要歇菜。......我們吧產品、服務做的用心一點,讓用戶喜歡我們。用戶喜歡我們了,打賞我們一點小費,我們掙這個消費就可以了。」----P167(在成本不可控的競爭面前,通過附加服務,賺別人無法搶走的那部分。)

24、「我有一個很大膽的想法,我也在想它的可行性:小米之家能不能按照咖啡廳主題店的方式,在各地去建設一個擁有與眾不同風格的小米之家主題店?家嘛,也許就應該充滿個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整齊劃一。」----P178(其實是也是我在思考所有O2O創業模式的時候在考慮的問題,我們能不能把體驗真的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呢?說實話國人的生活品質和習慣都是有很大提升空間的,如果可以這樣來做,到不失一個人性化的設想。)

25、「創業要選大市場,找最好的團隊,還要準備足夠多的錢。」----P183(大多數國人有一個「毛病」:太著急賺錢這件事情。越年輕的一代出來希望這種現象能夠會有好轉吧。借用小米文化衫上一句話: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26、「我認為,人是環境的孩子,在一個對客戶光鮮亮麗,對員工卻將就的環境下,服務體系的員工難免把服務當成一份不得已去完成的工作罷了。」----P191(這是我認為一個企業甚至一個人最基本的禮儀:尊重。你只有尊重別人才能被尊重,你的企業也一樣,而且這種無形的精氣神兒是會傳遞的。)

七、設計篇:

27、「『卓爾不凡』,這是我們在諸多廣告中最常見到的詞,卻是小米內部策劃會議上經常被批判的一個辭彙......你向朋友推薦的時候,肯定不會講『小米手機卓爾不凡』,對吧?肯定得講大白話『小米手機就是快』。」----P195(這個不只是設計的問題,品牌傳播貌似更應該注意這一條。簡單來說:說人話!)

28、「產品點分為賣點和噱頭,賣點是用戶願意為之掏錢的,噱頭是有意思但用戶不會為之掏錢的。賣點定義分為兩類:一級賣點和二級賣點。一級賣點只有一個,這樣用戶才記得住,如果你說三到四個就等於沒說。二級賣點是輔助描述一級的,一般有兩到三個。」----P198(貪全永遠是得不償失。)

29、「國畫里講究『守黑留白』。設計要留白。」----P213(留白的延展理解我認為有二:1、每次只宣傳一個重點,不要貪;2、懸念式營銷,舉個例子--幾年前有一部話劇叫《戀愛的犀牛》,上演前,台里每天都會播兩次這樣的廣告--「犀牛來了,犀牛來了。」But 大家聽了幾天之後就都覺得奇怪,好奇這犀牛是什麼?於是在大家互相詢問並好奇的過程中傳播就散開了。)

30、「一圖勝千言.....如何設計出一張『勝千言』的圖片有很多技巧。:簡單直接;可感知的情懷;適合移動設備閱讀。」----P226(說到圖的重要性,這裡想聊一下社交類創業產品的生態現象:大家可以看一下,微博、微信、ins、nice....然後再回想啪啪。我們人類對於視覺的依賴和信任要遠遠高出聽覺,你看微信上但凡是重要的事情,大家一般都會發文字而不是語音。而文字太多的時候,大家又往往希望縮簡成幾張圖片。所以如果你不能找到林志玲姐姐來代言,那最好還是乖乖寫好140個字元或者做一張驚艷的海報吧。)

八、完結篇--《阿黎筆記》:

31、「亞文化是產品經理的必修課。」---P239-245(這幾頁特別有意思,讓我看到了好多商業老前輩身上的頑童氣質。他們有意思的在於他們不固執,因為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被邊緣化過的一群。主流文化也來自於亞文化,比如AKB48,比如搖滾....「其實,不是老人變壞,是壞人變老。」真是愛死這句話了,哈哈哈。你們快來體會下,對待新事物的寬容和接受度,尤為要提一下IDG資本的李豐,可謂最有情懷的投資人之一。)

32、「你會發現,這些好的設計背後,都流露出同一種思維:寄情於物,寄關懷於物,注入可被感知的用心,從無生氣的工業品變成對自然生活充滿關懷的符號,讓物件本身能夠盈出給人慰籍的情緒。」---P251(對於未來我的理解是:人本身就是寂寞的物種,並且會越來越寂寞;人是需要愛的,並且會越來越需要。深深抓住這一點,無論設計還是創業就都不難了。)

33、「我內心始終相信:能穿越時間的不是商業,是哲學、文學、或者藝術。」---P264(這點我深有同感,所以希望大家能偶爾沉下心來修身養性,多看看哲學、文學和藝術的書籍或者其他,這些是人本位最基本的素養,也能幫助我們提高思考的邏輯性和客觀性,當然還有所謂的情懷。做什麼都是以做人為基礎的,當你能抽身思考,就不會那麼局限了。)

34、「人生是一場修行,見自己,見天下,見眾生。」---P265

後記:說實話,之前一直沒怎麼在在公開場合寫過什麼,一是自己很懶,二是知道的太少,總擔心被笑話了。這次班門弄斧實在是在和創業者聊天的過程中發現好多問題,這些問題不是一句兩句話或者一篇兩篇文章就能解決的,剛好看到這本書,覺得好多東西可以順便一起嘮叨嘮叨。沒想教育誰,都是討論,歡迎不同意見,歡迎交換有意義的想法,當然,吐槽不受歡迎還是無法避免,所以,你們隨意吧,開心就好~


推薦閱讀:

品牌意識與生俱來
天洋籌謀「動刀」沱牌捨得:梳理產品線、提價、關灌裝廠
某高端女裝營銷策劃(節選)
堯思考: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市場概論
市場人如何整合內容營銷和銷售增長?

TAG:市場 | 公關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