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海上霸權:從「卡爾.文森」號看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

1/45航空母艦戰鬥群(英語:carrier battle group,縮寫為CVBG、CVSG或CARBATGRU),是一支以航空母艦為首的作戰艦隊。這種艦隊編製目前主要為美國海軍所有,是美國軍事力量全球投射能力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圖為2017年3月,在西太平洋上航行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

2/45美國海軍有10艘現役「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在各大洋巡弋,最新的1艘「福特」級航母「福特」號於2017年7月22日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軍港編列海軍。這些航母可根據需要編製成不同戰鬥群,使美國能快速打擊全球絕大多數地方。圖為2018年3月在西太平洋海域的「卡爾.文森」號航母(舷號CVN-70)。

3/45從一戰的日德蘭海戰到二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是海軍戰列艦發展顛峰時期。隨著飛機問世,各大國紛紛嘗試讓飛機在海軍艦船上起降的可能。日本、英國則相反,依然把海軍建設重心放在戰列艦建造上。圖為「胡德」號(HMS Hood 舷號51)「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是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

4/45美軍從歷次演習中得到一個大膽的前瞻性結論,認定相對快速的航空母艦設計和應用上應有以下特徵:需有艦島設計、不應配置大型火炮、僅需要防空火力走廊與魚雷、全通式甲板、兩端起降能力、重型航空母艦優於中輕型航空母艦、機群停放不該限制於機庫、航空母艦應該擁有自己的作戰群,而不是與主力艦混編作戰。圖為美國海軍第一艘航母,由運煤船改裝的「蘭利」號(CV-1)。

5/45航母戰鬥群在二戰中正式大規模參加海戰。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奇襲珍珠港後,使得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戰列艦折損殆盡,卻也讓太平洋意外地成為航空母艦戰鬥群大顯拳腳的主戰場,美國與日本的太平洋戰爭成為航母戰鬥群間的對決、也是傳統海軍戰列艦「大艦巨炮」主義與航母「全甲板攻擊」理論兩種迥異戰略思想間的決戰。圖為在太平洋戰場海上航行的美軍航母群。

6/45於1942年6月4-7日實施的中途島海戰,是世界海戰史第一場航母戰鬥群戰略大決戰,也是對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大海戰之一。英國海軍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航母戰鬥群在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戰區作戰。圖為美國海軍參加了中途島海戰等多次戰役的名艦「企業」號(CV-6)。

7/45圖為中途島戰役期間的1942年6月4日上午,「企業」號航母上的魚雷轟炸機正預備起飛尋找攻擊日本艦隊目標。

8/45冷戰時期,美軍航母戰鬥群的兩大任務是在戰時保護北美-歐洲大西洋航線的安全暢通,以及從海上威脅蘇聯在北大西洋的艦隊與重要陸上目標。圖為「企業」號航母戰鬥群。「企業」號是美國海軍第一代及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唯一一艘建成的「企業」級航空母艦。

9/45圖為「企業」號航母(CVN-65),已於2012年12月1日退役。1962年10月「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後,美國總統肯尼迪於10月19日下令派海軍封鎖古巴,以阻止蘇聯建造導彈基地,當日「企業」號即時開赴加勒比海,在21日與美軍艦隊會合,開始頻密派出機隊巡邏,在古巴外海設下封鎖線,阻遏蘇聯艦船和潛艇前往古巴。

10/45由於蘇聯很晚才發展全通甲板形式的航空母艦,雙方在海戰中將很難出現航母艦隊對峙的經典作戰。蘇聯採取的戰術是以遠程轟炸機(如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核動力巡洋艦和核潛艇發射大量反艦導彈飽和攻擊航母戰鬥群。為強化這種戰術,蘇聯建構了龐大的偵測、攻擊系統,諸如遠程海上巡邏機、各種搜集電子情報的水面偵察船隻等。

11/45圖為冷戰時期,美國海軍F-4「鬼怪」艦載機攔截蘇聯空軍的圖-95「熊」式遠程戰略轟炸機。

12/45美國海軍為應對蘇軍戰術,除提升水面艦艇的作戰系統(如「基德」級驅逐艦使用的NTU系統),同時也發展出新一代的艦載和空載作戰系統,強化自動目標偵察、識別及多目標交戰能力。如ATM導彈、F-14「雄貓」式戰鬥機、「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等。圖為美國海軍最有名的艦載機F-14「雄貓」。

13/45航母戰鬥群在21世紀海戰中的作用正處於辯論中。支持者認為航母戰鬥群仍將提供無可比擬的強大火力與力量投射能力,反對者則認為航母戰鬥群在不斷進步的火力艦和巡航導彈威脅面前顯得越來越脆弱(特別是有能力進行超音速飛行和極度曲折飛行,足以躲過反導彈系統的導彈)。圖為2017年11月12日,在朝鮮半島東部海域集結的「里根」號、「羅斯福」號、「尼米茲」號航母。

14/45儘管運營成本高昂,美軍目前仍維持10個航母戰鬥群作為其遠程武力投射的重要力量,這主要是看重航母戰鬥群能通過大洋快速實現機動部署,無需借用其他國家的機場或相關設施,能最大程度減少外來政治上的干預。圖為2007年,美軍三個航母戰鬥群舉行「環太平洋」海上聯合軍演。

15/45雖然航母能在短時間內投射大量的空中武力,但是本身的防禦能力薄弱、需要藉助其它戰艦,從水面到水下提供嚴密防護。航母戰鬥群的分工簡單來說是:航母執行作戰任務,其它艦艇負責保護航母。圖為在阿拉伯海上為駐中東、阿富汗美軍提供支援的「卡爾.文森」號航母。

16/45一個標準的美軍航母戰鬥群通常由1艘航空母艦、1-2艘「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導彈巡洋艦、2-4艘「阿利.伯克」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1艘「佩里」級反潛護衛艦、1-2艘攻擊型「洛杉磯」級核潛艇等艦艇組成,涵蓋空防、反艦、反潛、水下作戰、補給五大領域。圖為2017年6月1日在日本海上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

17/45美軍現役航母為「尼米茲」級和「福特」級航空母艦,從單純武力展示到對各類目標發動攻擊,給白宮、五角大樓提供多樣選擇。航母使戰機不必考慮借用他國機場、空域航道等戰術問題,也能為友軍提供長時間空中支援。航母是戰鬥群的旗艦,通常由海軍少將階級將領任指揮官。圖為2018年3月5日訪問越南峴港的「卡爾.文森」號。

18/45巡洋艦作為航母戰鬥群的護衛中樞,提供防空、反艦與反潛等多種戰力。艦上裝備「戰斧」式巡航導彈,可遠程攻擊地面目標。圖為2018年2月6日起,隨「卡爾.文森」號航母一起前進部署西太平洋,舷號為CG-57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香普蘭湖」號。

19/45驅逐艦協助艦隊當中的巡洋艦擴展防衛圈範圍,同時用於防空、反潛和反艦作戰,同樣配有「戰斧」式巡航導彈。圖為2018年2月6日起,隨「卡爾.文森」號航母一起前進部署西太平洋,舷號為DDG-112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墨菲」號。

20/45圖為2018年2月6日起,隨「卡爾.文森」號航母一起前進部署西太平洋,舷號為DDG-108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梅耶」號。

21/45圖為2017年10月,由「梅耶」號領航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

22/45美國海軍的「佩里」級護衛艦已退役,被「自由」級和「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取代。圖為「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獨立」號(LCS-2),採用罕見的三體船設計。

23/45圖為「自由」級瀕海戰鬥艦「自由」號(LCS-1)

24/45圖為搭載運送特種部隊微型潛艇的攻擊型「洛杉磯」級核潛艇。用於支援、保護航母戰鬥群對水面或者水下目標的警戒、作戰。

25/45圖為接受「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鬥支援艦海上補給的「卡爾.文森」號航母。

26/45圖為由快速戰鬥支援艦和驅逐艦編成的「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

27/45圖為由驅逐艦護航「卡爾.文森」號航母。 「卡爾.文森」號是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也是美國海軍現役10艘同級艦中的3號艦。於1980年3月15日下水,1982年3月13日服役,以被美國人尊為「兩洋海軍之父」的前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卡爾.文森來命名。「卡爾.文森」號安裝兩座西屋A4W核反應堆,配屬3200名水手和2480名海軍艦載機聯隊官兵,可搭載90架標準艦載機與直升機。

28/45一個美軍航母戰鬥群的攻擊和防衛能力構成極為複雜。大致來說是依靠航空母艦搭載的各類戰鬥機、攻擊機、預警機、反潛飛機或直升機來攻擊、防衛、搜索距離航母數百公里之外的敵人。其它作戰艦艇則以保護航空母艦的安全為第一優先要務,其次才是支援航母的攻擊任務,並且承擔艦隊人員、戰機的搜救工作。圖為一架F/A-18C戰鬥機掠過「卡爾.文森」號航母指揮塔。

29/45美軍航母戰鬥群的作戰任務包含:保護海上運輸航道的使用與安全;兩棲部隊的運輸與任務執行;協同陸基飛機共同形成與維持特定地區的空優;以武力展示的手段滿足國家利益需求。圖為「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

30/45圖為2017年11月在日本海上的「里根」號航母戰鬥群

31/45圖為2017年11月在日本海上的「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

32/45圖為2007年11月6日,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從「羅斯福」航母上起飛。F/A-18E/F系列是美國海軍航母現役主力戰鬥機。

33/45圖為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中作戰能力最強悍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攻擊機

34/45圖為2017年5月31日,在朝鮮半島東部海域和「里根」號航母聯合演練的「卡爾.文森」號航母。

35/45圖為甲板上停滿艦載機的「卡爾.文森」號航母

36/45圖為兩架F/A-18戰鬥機飛過「卡爾.文森」號航母上空

37/45圖為兩架F/A-18戰鬥機從航母起飛發起攻擊

38/45圖為一個典型的美軍航母艦載機群

39/45圖為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基地,位於美國東部大西洋沿岸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軍港,是美國海軍艦隊司令部所在地。「艾森豪威爾」號(CVN-69)、「林肯」號(CVN-72)、「杜魯門」號(CVN-75)、「布希」號(CVN-77)等航母的母港。

40/45圖為「卡爾.文森」號的母港,太平洋艦隊下轄第三艦隊司令部所在地,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州太平洋沿岸的聖迭戈海軍基地。聖迭戈軍港常駐「尼米茲」號(CVN-68)和第11航母戰鬥群、「卡爾.文森」號(CVN-70)和第2戰鬥群、「羅斯福」號(CVN-71)和第12戰鬥群、「斯坦尼斯」號(CVN-74)和第3戰鬥群。

41/45圖為2017年7月22日,特朗普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軍港參加「福特」號(CVN-78)入列儀式後在航母機艙慰問水兵。

42/45圖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 「福特」號入列儀式上發表演說,他說:「這艘航母是美國實力和威望的象徵,這對世界發出了「10萬噸信息」,是一種使我們不必戰鬥的威懾。」「福特」號將取代已退役的「企業」號航母;正在建造中的「福特」級航母「肯尼迪」號(CVN-79)、「企業」(CVN-80),預計在2020年和2025年分別取代「尼米茲」號(CVN-68)、「艾森豪威爾」號(CVN-69)。

43/45圖為美國海軍第三代核動力航母「福特」級首艦「福特」號(CVN-78)。前兩代為「企業」級、「尼米茲」級。「福特」號於2017年7月22日在諾福克軍港正式列編現役,並計劃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同級艦,以取代現有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44/45圖為「福特」號航母海試

45/45圖為F/A-18F戰鬥機在「福特」號航母上做起降測試

關注作者,閱讀全文c
還有50%的精彩內容,作者設置為僅對粉絲可見



酸酸de熱檸檬
分享者


+關注

TAG: |